恶寒治以养阴纳阳:伤寒论 芍药甘草附子汤解读
相关推荐
-
二十九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 ...
-
《伤寒论》113方——芍药甘草附子汤
第三十三方--芍药甘草附子汤 太阳九十三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三两(45克)甘草三两,炙(45克)附子一枚,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温服 ...
-
伤寒论 芍药甘草附子汤解读
伤寒论 芍药甘草附子汤解读 发汗病不解,当用药养阴敛藏 在<伤寒论>中,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在<伤寒论>那个大环境下,伤寒病估计要占 ...
-
伤寒论 芍药甘草附子汤解读【一点资讯】
发汗病不解,当用药养阴敛藏 在<伤寒论>中,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在<伤寒论>那个大环境下,伤寒病估计要占很大一部分.治疗伤寒病,多用 ...
-
病(此处指太阳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指太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指少阴)。
病(此处指太阳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指太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指少阴).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原文7 [郑论] 按太阳风伤卫证,发热.恶风.自汗.(伤寒)[ ...
-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精解
中医学习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会用这些药,哪个问题会用那些药.这不仅是考验一个医生洞察医理病机的水平,也考验其对中药运用在病机病理上的结合水平,用药是否中病,必然是判断一个医生医德与医技的 ...
-
十九、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反恶)〔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原文68、70
十九.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反恶)[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原文68.70 [郑论] 按发汗病不解,与发汗后恶寒者,皆里阳不 ...
-
经方应用之芍药甘草附子汤医案|芍药|恶寒|附子|甘草|甘草附子汤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导读 本条用发汗治疗,可知当有表证,发汗为正确的治法.若汗之得当,其病当愈,即令未愈,亦应有所减轻.但本条所论则是汗后"反恶寒",即恶寒较前更 ...
-
胡有宸:连载《伤寒论》甘草附子汤调通风太牛逼了
老人常说春捂秋冻,冻人不冻水,虽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可身体的关节却不争气,总是莫名的刺痛,特别是有关节病的朋友更是如此! 关节疼痛是非常遭罪和痛苦的疾病,很多人每年都要忍受,而在古中医中,关节问题实际 ...
-
芍药甘草附子汤,是《伤寒论》中的方剂,原...
芍药甘草附子汤,是<伤寒论>中的方剂,原来是用于汗后出现身体怕风怕冷的,原文是--"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既然是发汗后出现了怕风怕冷,想必是因为过 ...
-
【李友根:芍药甘草附子汤-治腰痛】
李友根: 小小经方 善治腰痛 [医案分享] 上周六看过一名患者,患腰痛多日,服西药止痛药物只能缓解一时.目前口服中药.配合理疗仍未解除疼痛.看所服用中药,系祛风胜湿通络.补肝肾强筋骨药物.患者为老年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