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什么是“天无以清将恐裂?”不得一如此恐怖吗?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导读(七)——德经(38-43)
道德经·下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 ...
-
老子也谈一与多,试问老子究竟有没有宇宙生成学说?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上面引用的是老子在经文第三十九章中讲的一段话,在这一段话中老子七次提到了"一",我们 ...
-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最高的荣誉,是别人不评价你,又离不开你
主播 | 笑非 修音 | 一林 图编 | 涣 很多人到处去学成功学,但这个世界上最根本的成功学只有一本:就是<道德经>.学好<道德经>,做到<道德经>,你得到的不是 ...
-
《道德经》第39章:昔之得一者:天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灵将恐歇,谷毋已盈将恐竭,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①: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②: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③.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④: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 ...
-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
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出自<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意思是,推而言之,天不清明恐怕就崩裂,地 ...
-
“天无以清,将恐裂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中便提出了警告:"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陈鼓应译曰:"天不能保持清明,难免 ...
-
《道德经》:能看清自己的人,才有资格去审视世界
一. <道德经>有一句话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而能够了解自己的人则是高明的. 世俗之间大多数人既算不上聪明,也算不上智慧,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更谈不上去了解 ...
-
《道德经》,全文高清朗读,附全文!修身必备!
<道德经>,全文高清朗读! 附:<道德经>全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也作"眇"):常 ...
-
《道德经》,全文高清朗读,修身必备!
来自:道教 附:<道德经>全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也作"眇"):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
-
老子《道德经》赵孟頫小楷高清字帖
..... 赵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经卷>纸本 24.3×153.3厘米,书写于公元1316年,今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 -1322年7月30日[1 ...
-
40.问道老子:何为“人无以宁将恐歇”的“不知常妄作凶”?
40.问道老子:何为"人无以宁将恐歇"的"不知常妄作凶"?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三十九章原文:"昔之得一者,天一以清,地得一以灵,人得一 ...
-
沈海小楷作品——《道德经》(附图高清版)
同学沈海 沈海是我在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中国农大校东区)的同学.我们同系不同专业,在一起上基础课.我们一起修心养性.那时,就知道他特别喜爱书法和绘画,而且功底深厚. 大学毕业之后,他去日本国立岩手大学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