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新 饶熙龙‖松口墟市的历史与发展

(0)

相关推荐

  • 梁德新║太阳生日

    在梅州下水地区(梅县区.梅江区.蕉岭县.大埔县一带)城乡,每到农历三月十九这天的早上,当红日从东方升起时,各家各户都在门前摆起八仙桌,桌上的供品有鸡.鱼.猪肉三牲,应时水果枇杷.黄皮果,还有客家娘酒. ...

  • 张华华、梁德新║墟日”杂谈

    墟日"杂谈 张华华 梁德新 客家人一般把乡镇称为墟,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墟日".墟日文化丰富多彩,它成为客家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乡镇的墟日有不同的日子,一般是 ...

  • 黄海斌║《谷雨吟》外二首(诗)

    谷雨吟 云祥风淡绿烟晴, 又见浮萍初满盈. 祭海贴符民祷福, 新茶祛疾亦怡情. 春深夜雨 春深夜雨寒, 月冷百花残. 烟柳随风动, 轻愁一抹漫. 2020年清明举国哀悼抗疫英雄和逝世同胞 苍天万物泣伤 ...

  • 梁德新║同乡聚会共议家乡公益事业建设

    同乡聚会共议家乡公益事业建设 "涯系松口人"微信群梅城松口同乡聚会记述 梁德新 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是历史悠久,是古时的岭南四大古镇之一,自古有"松口不认州"的说 ...

  • 梁德新║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梁德新 我人生的历程中做过诸多职业.我曾到广州的人才市场应由聘. 2009年7月,我从学校退休.8月上旬我到深圳.广州的亲友家住了几天.有一天,我到广州天河书城的买书,10楼 ...

  • 张华华、梁德新║松源麦芽糖

    松源麦芽糖 张华华 梁德新 麦芽糖是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流传甚久.颇有名气的土特产.年轻的一代的松源人只知道麦芽糖好吃,却不知道麦芽糖的历史. 松源地处闽粤交界边区,既无工业且少经济作物.相传很久以前福 ...

  • 梁德新║自行车

    载客的双杠自行车(照片来自网络) 自行车,梅县人称"单车".它是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 1980年之前的梅县城乡,家里有自行车的人不多.那时女入出嫁要求男家要有"三转一响& ...

  • 华侨之乡松口镇中山公园的历史文物

    华侨之乡松口镇中山公园的历史文物 文/梁德新   梁延学 著名华侨之乡松口的文物古迹众多,外地游客到松口旅游必然要中山公园游览. 中山公园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它是纪念1918年孙中山先生到松口视察 ...

  • 梁德新、吴世育║南汉王朝与梅县松口的史迹

    南汉王朝与梅县松口的史迹 松口是中国南方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民间素有"松口不认州"之说.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岁月中,孕育蕴藏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到处都有着浓郁的客家文化芳香.享有文化 ...

  • 梁德新 饶熙龙‖客家人做风水【客家文化】

    客家人做风水 文/梁德新 饶熙龙 客家人历来讲究葬风水.旧时,发了财的人家一般要办三件大事:买田.做屋.修祖坟.客家先民认为,一个人成功失败与屋场祖坟的风水有密切的关系."做风水" ...

  • 饶熙龙 梁德新‖松口饶氏“父子三进士”

    松口饶氏"父子三进士" 文/饶熙龙  梁德新 在文化之乡梅县松口镇铜琶村在清朝年间"柏树楼" 出了父子三进士,有关他们刻苦读书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传诵.      ...

  • 饶熙龙、梁德新║“余狗古”成为翰林的老师

    "余狗古"成为翰林的老师 饶熙龙.梁德新 "余狗古""畏书如畏虎"的故事,在梅州地方广为流传.下面讲个来由. 余狗古是他幼时性格浮躁而得的花 ...

  • 饶熙龙 梁德新‖民间文艺家山歌王——饶金星

    饶熙龙  梁德新    饶金星梅县松口镇铜琶村人是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山歌手.他唱的山歌被收录在市.县各种文艺书刊中,有的录制成唱片传播海内外.至今松口山歌的传承人有些还引用他的腔调,人们称为&qu ...

  • 饶熙龙 梁德新‖客家人旧时放木排【推荐】

    放木排 饶熙龙 梁德新 摄影/古卫平 在松口盘安桥西岸(俗称"铜琶桥"),是松源河注入梅江的地方,至今仍存有几块碑石,其中一块是民国初松口镇公所关于征收木排放运的税收规定每条木排征 ...

  • 梁德新║梅江的水运业和松口“火船码头”

    梅江的水运业和松口"火船码头" 梁德新 2005年5月24日晚,中央电视四台"走遍中国·梅州专辑"镜头中的松口"上坝头大街"和"火 ...

  • 梁德新‖松口镇“方裕茂”改为“民宿客栈”

    松口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位于区域东北部,梅江下游,是古时岭南四大古镇之一,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核心区,松口港过去曾是广东内河港的第二大港口,梅坎铁路.省道S223线.S332线及梅州市梅县 ...

  • 梁德新‖左宗棠与松口

    左宗棠与松口 梁德新/收集整理 1866年2月,10万太平军在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全军覆灭.历时16年,震撼全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嘉应州画上了悲壮的句号.那时太平军余部在梅州(即今天的梅州市属七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