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到底有多聪明临死前用了一个计,两千年来无人能解
相关推荐
-
纲鉴易知录|蜀汉纪(二)
开元四千七百十八年 纲鉴易知录 蜀汉纪 (距今时间:1800年 - 1755年) 蜀汉纪(公元221年-264年)讲述的是刘氏宗亲力图兴复汉室的历史,是大一统后的第一个政权纷争时期.昭烈皇帝刘备驾崩后 ...
-
可怜诸葛亮为了蜀国死而后已,刘禅真的甘心叫他“相父”吗?
诸葛亮,是历代忠臣的楷模,是无数士人景仰的标榜. 他的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成了无数臣子的座右铭.而他本人在蜀国的地位和曹操在东汉的地位几乎完全一样,却没有任何不尊重刘禅的 ...
-
刘禅真的是白痴吗?他到底有没有能力?
栉风淋雨,筚路蓝缕,创业之路总是艰难的.有道是:"先帝创业未半而花光预算,先帝创业未半而碰上城管,先帝创业未半而上街要饭,先帝创业未半而二级伤残,先帝创业未半而精神紊乱,先帝创业未半而全身瘫 ...
-
血色的筵席,为何蜀国的重臣费祎,会在岁首宴会之上遭遇不测?
公元234年,诸葛丞相陨落于五丈原,临死前,他给后主刘禅留下遗折,里面说可重用的继任者为蒋琬.费祎.董允. 蒋琬死后,刘禅就把费祎给提拔了上来,自此费祎也就逐渐总览军政,守尚书令,官至大将军,成为蜀国 ...
-
诸葛亮挑起了蜀国的重担,先同吴国结盟,再南征讨伐叛逆!
自从夷陵之战失败以后,刘备就逃到了白帝城,可能是为了求个吉利,刘备下令,把白帝城改名为永安.这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十分残酷,刘备经过这次折腾,身体终于垮掉了,而且是一天不如一天. 刘备终于还是接受了 ...
-
定军山下:武侯墓
定军山下:武侯墓 其实我到武侯墓最早.刚到勉县,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武侯墓,因为预报有雨,得先去重点地方.勉县亮点是武侯墓,丞相祠堂已经被成都的僭越.好在天气预报不准. 武侯墓园区在汉江以南,离县城更远 ...
-
诸葛亮在前面拼命,李严在后方掣肘,蜀国内部有矛盾啊!
诸葛亮正在前方同司马懿僵持,忽然收到了刘禅旨意,要求他马上退兵,不知道诸葛亮此时是怎么考虑的,以他在蜀国的地位,如果这会蜀军的局面占优,他应该不会这么轻易的退军,也许他也明白,粮草又供应不上了,后面的 ...
-
秦始皇临终前发生三件异事,两千年来无人能解,是野史杜撰的吗?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他一统六国,结束了自春秋长达几百年的纷争,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废分封.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华夏大地两千余年的政治格局 ...
-
武则天墓前有61个无头石人,千百年来无人能解,2农民却给出了答案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氏在上阳宫病死,终年82岁.根据武则天的遗言,她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 ...
-
武则天死前立了一块无字碑,千年来无人能解,却被一老农破解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她君临天下,威仪四方,是中国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一生颇具有传奇色彩,即使死了,还留下一块无字碑,千百年来引得人们猜测.武则天立"无字碑" ...
-
秦始皇驾崩前,曾出现3种异象,千年来无人能解,难道真是天意?
秦始皇是一位开创新纪元的皇帝,因为他不仅通过武力结束了战国时期六国纷争的大分裂局面,而且也推翻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奴隶制,并开元更始的创立了封建制,至此开启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制社会. 李贽曾在< ...
-
李商隐《锦瑟》,到底是写的什么,千百年来无人能解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 内容来源 | 李商隐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 ◆ ◆ 说李商隐是晦涩难懂,难到什么程度呢,元好问说"诗家总爱西昆 ...
-
秦始皇去世前的同年发生3 件怪事,千年来无人能解,莫非真是天意
在世界通史中,从重点讲述过法兰克王国的悲剧.这是欧洲大陆的一个强大帝国,曾经短暂的建立起了统一的秩序.可惜,由于帝国的统治者始终以家族延续为主,而不是强调个人集权,因此王国始终徘徊在分裂和血战的恶性循 ...
-
武则天墓前有61个无头石人,千百年来无人能解,却被两位农民解开
导语:可是我们古代的皇帝,就不得不说到回忆的女皇帝武则天.或许我们看了很多关于武则天的影视作品,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年代,一个女子能够成为一国之君,绝非易事.而且武则天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历史谜团,今天就 ...
-
武则天墓前有61个无头石人,千年来无人能解,最后却被两农民破解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武则天下令让吏部尚书负责乾陵的工作,第二年李治下葬,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在上阳宫病逝,次年与唐高宗合葬在乾陵. 有人称武则天才智过人,其耐心非比常 ...
-
诸葛亮临死前写下一计,让蜀汉至少提前灭亡了四十年!
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死前要退兵,召开的榻前会议,却只有杨仪.费祎.姜维等三人,却将当时在军中地位仅此诸葛亮的魏延抛开了,并且遗命:"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