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原理八十(怎样从精神境界体会修养)

八十、怎样从精神境界体会修养

精神世界作为人的意识形成和意识活动的场所,其意识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以及由此带来的情感高尚程度,就是精神境界的反映。

精神世界是意识所在的平台,精神境界则是意识所形成的最大维度。其高深精宽既是精神世界的有效量度,也是精神境界的实际展现。一般情况下,精神世界和精神境界是“水涨船高”或“滚雪球”的关系,可以互相以层递方式转化。

也就是说,精神世界越充分,精神境界越容易凸显出来,反之精神世界越贫瘠,精神境界越趋向平平,越易被杂乱无章,荒芜枯槁的精神世界所吞噬。

可是,不能说,精神世界越广,精神境界越高。精神境界不是靠精神世界自然带来的,而是靠修养主动提升出来的,精神境界不由精神世界决定。精神世界仅仅为精神境界提供了存在的可能,而且精神世界越广,提供的可能性越大,但缺了修养的打理,就总是干瘪荒芜的,也就提不上精神境界。

假如认为知识可以充填精神世界,离了修养的参与,精神世界即使看似很充实,鼓鼓囊囊的,依然逃不出泡沫似的宿命。精神世界永远是靠精神境界来支撑的,精神境界是精神世界的灵魂。没有精神境界,精神世界便一无是处,毫无可利用的价值。

例如,一个专门好空谈的人,或者到处巡游而满足于有话资的人,或者满肚子学历知识而只懂得照本宣科的人,应该说这些人都看似有着很好的精神世界,然而是否意味他们就一定有多么高的精神境界?当今的现实就摆在那里,已经不用举例子了。

说到底,人人都有精神世界,也就必然有精神境界,但这样说没有丝毫意义,因为这与修养无关。这处,还是谁都可以停下来,问问自己,精神世界如何?精神境界如何?多反思反思,总没有坏处。

人的任何精神意识,一旦与修养无关,便注定处于散漫而缺乏管理状态,由这样的精神意识构成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境界,很难说有多少价值,也就称不上有效且合理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境界,实际是从辩证上讲,不能全盘否定,一放在事实上就毫无意义。

精神境界必须由修养来树立。只有修养,才能有目的、有组织、有秩序地,对精神世界进行有针对性的打理,并通过加工、提炼、凝聚、分拣、整理、矫正、革除、新建等方式,将精神世界里有价值的东西上升为精神境界,从而使整个精神世界得到有效支撑,让精神世界呈现为合理的结构、秩序,以及系统化和有组织化,这样精神世界和精神境界才能形成“水涨船高”或“滚雪球”似的发展。

修养既是精神世界的工程师,也是精神境界的缔造者,同时修养本身就意味是一项系列过程,而且是对人生有着重要意义的重大过程。没有修养,不但意味漫无目的的生存而没有意义,即使博学多才,除了利用知识本身的创造力来打工吃饭,亦无法再有能力把此外的价值充分彰显出来。

这又是修养的好处。那么精神境界有什么好处?“玉不琢不成器”。从精神世界到树立起精神境界,这是一个质的变化。这个质的变化本身就是精神境界的好处,也是以精神境界为标志的,如果没有精神境界,精神世界自身的变化怎么区分开,人与人精神世界和精神世界怎么区分开?

人的精神世界的区分意义就是人的价值的区分意义。正是这样的区分意义,既让人自身有了价值提高的空间,也让人与人在社会中呈现了各自不同的样子,也就有了各种素质、能力,以及生存生活,乃至幸福感的差异。

比如,为什么同样的打工者,有的越跳槽越是打工者,而有的越专心反而自己当起了老板?为什么同样做老板,有的越剥削越垮台,而有的越让利越红火,为什么同样的家族企业,有的越用近人越萎缩,而有的越用外人越发展?

这用“商场就是战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买 卖就是抓机遇”等,是解释不通的。实际是,人的精神境界决定了精神世界的样子和品质,人以什么样的精神世界与周围世界打交道,并形成了什么关系,才决定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成败。

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人的精神世界与周围世界形成了很好的认同关系,这个关系中的一切便是和谐的,反之如果形成的是扭曲关系,影响了相互认同,这个关系中的一切就必然呈结构矛盾状态而让冲突不断,最终的结局就不难想象。

由此可以思考,从全社会角度讲,如果不重视人的修养,人的精神世界就只能任自私自利的腐朽意识侵蚀,也就无法从这样的精神世界里建立起良好的精神境界,如合理信念信仰,人性人格,良知良德,操守诚信,公序良俗等,那么制度优越性还能透支到什么时候?

一旦透支过度,是不是会意味性质变化,导致不再有被透支的可能?是不是意味社会主义高于资本主义的先进性,也会随之灰飞烟灭?如此一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所激发的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基础,最终是贡献给了社会主义自身,还是渐渐送给了资本主义?

这提示了,不要小视公民的一个个看似渺小的精神世界,它既是社会风尚的缔造者,也是社会风尚的晴雨表,而社会风尚本身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且是上层建筑的呼应器,其中既潜藏着推动社会主义进步的巨大主人翁积极性,也镜鉴着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需要解决的矛盾。

(0)

相关推荐

  • 茶,文化与修养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在中国的传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清雅淡泊.味绵悠长,深入国人的骨髓,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图片 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 ...

  • 写诗的原理八十六(怎样从个人追求体会修养)

    八十六.怎样从个人追求体会修养 人只要活着,就有追求.没有追求,意味也没有了想法,恐怕除了不能动弹的僵尸,都不可能没有追求.追求是人活着与生俱来的自然而然的价值,代表生命体征而活动气息. 即使懒惰和麻 ...

  • 写诗的原理八十五(怎样从个人方向体会修养)

    八十五.怎样从个人方向体会修养 方向即发展的总的路线和目标,既代表基本追求,也要考虑长远效果.追求的决定性特点是性质.策略和目标,这也是追求的三个基础性前提和保障,三者哪一方面失当,都会给追求带来致命 ...

  • 写诗的原理八十二(怎样从个人附加值体会修养)

    八十二.怎样从个人附加值体会修养 附加值是指在一般价值以外多余出来的有用价值,个人附加值就是个人价值在满足基本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基础上主动多余出来的劳动价值. 即,个人价值=个人所得+(对社会应付出的 ...

  • 写诗的原理二十六(怎样明辨和修养内涵)

    二十六.怎样明辨和修养内涵 前面举诗友这个例子,并非针对哪个人,而是实事求是说明问题,用事实来观察什么叫内涵,什么是合理的情感.认识和态度.类似的情况,本人已经遇到很多,也可以翻看近期本人在拙文< ...

  • 写诗的原理九十四(怎样从公平体会修养)

    九十四.怎样从公平体会修养 公平来自于劳动,没有劳动提不上公平.公平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尊严的唯一量度,没有公平便没有尊严.反过来说,尊严和公平要从劳动中获取. 从人与周围世界关系上讲,劳动与公平之 ...

  • 写诗的原理九十三(怎样从分配体会修养)

    九十三.怎样从分配体会修养 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这本身就是对投机的否定,因而投机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应该排斥的,至少是应该审慎对待,并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去伪存真的东西. 为什么这样 ...

  • 写诗的原理七十七(怎样从主人翁体会修养)

    七十七.怎样从主人翁体会修养 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翁,这是有良好个人修养的唯一标志.主人翁意味有良好的独立自主精神风貌.独立自主是不轻易随波逐流的表现,属于良好自我意识,意味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分辨来 ...

  • 写诗的原理七十三(怎样从劳动体会修养)

    七十三.怎样从劳动体会修养 劳动是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与生俱来的生存权的一部分,而且劳动是支撑起生存能力的唯一倚仗,没有劳动,人就无法生存. 正因如此,劳动才是人的天经地义的权利,是永远不可放弃的权 ...

  • 写诗的原理七十一(怎样从实际体会修养)

    七十一.怎样从实际体会修养 修养是人的内因的真实体现,代表了内因具体活动过程和结果.任何时候都不能跟外因要修养,不能说:"等你修养好了,我再修养". 修养是内因素质到了一定程度的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