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解读147:重大误解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上)
相关推荐
-
《民法典》解读148:单方欺诈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 ...
-
什么样的误解才算是“重大误解”?
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 ...
-
《民法典》框架下的重大误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本条是对重大误解及效力的规定. 重大误解, ...
-
《民法典》解读151: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 ...
-
《民法典》解读153.2: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 ...
-
《民法典》解读153.1: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 ...
-
《民法典》解读150:胁迫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 ...
-
《民法典》解读132: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下)
(续上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qu ...
-
《民法典》解读136: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与拘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一百三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quo ...
-
《民法典》解读135: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 ...
-
民法典·条文解析(第151条)|显示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该怎么把握
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该怎么把握?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q ...
-
民法典·条文解析(第146条)|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该怎么把握
什么是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该怎么把握?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无效吗?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