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因子
市场中的波动法则很难解释,或许只能解一些它的基本原理,
波动法则就是无线电话、无线电报、录音机所依据的基本法则。
如果没有这一基本法则的存在,这些发明是不可能的。
无线电波,是电子被赋予初始能量后,在均匀介质(空气、金属导体)中的类似正弦波的运动。
电子在介质中的运动是有阻尼的,这种阻尼来自电子与介质中粒子的碰撞。
因此,电子在运动中为克服这种阻尼、不断消耗自身能量,而每次碰撞消耗的能量与电子波动的幅度成正比例关系,电子的波幅越大、被撞击的粒子获得更大的波幅、吸收了更多的能量,电子的能量衰减就越快,当电子的能量与粒子的能量一致时,
也就是,它将不能再向前推进,只能维持固有频率的震荡。
给它一个相同频率的能量后,电子运动的幅度又将加大,继续向前推进。
市场价格的运动亦如电子在介质中的波动。
推动价格运动的能量在价格正弦波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消耗,
消耗能量的“粒子”就是与价格运动方向持相反观点的卖方、和不同价位的沽空者。
当推动能量衰减到与卖方能量相同(而不是为0)又没有新的推动能量补给时,价格的向前运动就停止了。
测度,是判断价格停止向前运动的关键。
从电子波动法则的角度看,连续的两次正弦波波幅相等,
就是电子的能量与粒子的能量相等,电子的向前推动停止。
波幅,可以从电子跳动的速度来衡量,即波动率。
电子的波动频率是固定的,在不同正弦波的之间,时间周期是相等。
不同的是与能量成正比的震荡幅度,即波动率。

市场价格遵循波动法则,波动法则的测度方法同样适用价格运动。
下图是 上证指数1949-2444的30分钟k线图。
以起始点到某根K线的价格差除以历时做为价格运动的波动率。
图中标出了各波段相对高低点的波动率数值。
圆弧形外圈红色数字是各高点的波动率(简称A),
高点波动率逐个向上用红色箭头相连的黑色数字是相邻波动率的变化值(简称AA);
内圈是各低点的波动率(简称B),
低点波动率逐个向上用红色箭头相连的绿色数字是相邻波动率的变化值(BB);
内外圈间,从红字到蓝字、用蓝色箭头相连的黑色数字是调整浪对波动率的修正(简称C及CC);
从蓝字到红字、用黑色箭头相连的黑色数字是推动浪对波动率的恢复(简称D及DD)。

观察这4组数字。
从1949开始,赋予价格初始能量把价格运动的波动率(A)推升到8.28,
在外圈A的变化中,首先遇到了AA-5的猛力衰减,
之后AA基本就是均匀衰减的过程,
除-0.33、+0.08外,衰减的幅度是匀速递减的;
从内圈的B来看,和A的变化节奏是一致的,从猛烈逐步均匀地减速。
这说明,价格运动遇到的阻尼随着价格波动率的减弱也在逐渐地减小。
外围的-0.33处也对应着内圈的+0.17,
这说明,价格在这里获得了外来的新能量,波动率在加速。
推动浪的DD数值也应正了这个判断,为+1,价格运动在加速。
并且,较大的DD总是对应着随后的CC加大,应正了更大的波动率对应更大的阻尼。
当DD不再异常地变大,价格不能获得新的推动能量时,A便走向了衰减,AA趋向于0,
在顶部区域,A从1.52衰减到1.51,
而DD为0.28,不能超出正常值是,走势出现了衰减,顶部形成了,
特别是2444时,A又大幅地衰减到1.36,反向能量在这里聚集了,走势一泻千里。
对于大盘,一言得以得之,
3450区间,建议保留当初的底部仓位,看好支撑来做。
这里除非大盘能快速向上拉升,否则有回踩需求。
以上是 波动率的数字因子,
再看 实际走势的结构图验证。

~~~~~
理论精髓图文总结:

。。。。。。。。。。
理论精髓图文总结
1.波动法则的基本原理
· 波动法则:市场价格的运动类似于电子在介质中的波动,推动价格运动的能量在价格正弦波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消耗。
· 能量消耗:消耗能量的“粒子”是与价格运动方向持相反观点的卖方和不同价位的沽空者。
· 能量衰减:当推动能量衰减到与卖方能量相同时,价格的向前运动停止。
2.波动率的测度方法
· 波动率:从电子跳动的速度来衡量,即波动率。
· 波动频率:电子的波动频率是固定的,不同正弦波之间的时间周期相等。
· 波动幅度:与能量成正比的震荡幅度,即波动率。
3.市场价格的波动率分析
· 上证指数1949-2444的30分钟K线图:
· 高点波动率(A):起始点到某根K线的价格差除以历时。
· 高点波动率变化值(AA):相邻高点波动率的变化值。
· 低点波动率(B):低点的波动率。
· 低点波动率变化值(BB):相邻低点波动率的变化值。
· 调整浪对波动率的修正(C及CC):调整浪对波动率的修正值。
· 推动浪对波动率的恢复(D及DD):推动浪对波动率的恢复值。
4.波动率的变化规律
· 初始能量:从1949开始,赋予价格初始能量,将价格运动的波动率推升到8.28。
· 能量衰减:
· AA-5的猛力衰减:首次遇到显著衰减。
· 均匀衰减:之后AA基本均匀衰减,除-0.33、+0.08外,衰减幅度匀速递减。
· 低点波动率(B):与高点波动率(A)的变化节奏一致,从猛烈逐步均匀地减速。
· 新能量注入:外围的-0.33处对应内圈的+0.17,表明价格获得新能量,波动率加速。
· 推动浪的DD数值:较大的DD对应随后的CC加大,表明更大的波动率对应更大的阻尼。
· 顶部形成:当DD不再异常变大,价格不能获得新的推动能量时,A走向衰减,AA趋向于0,顶部形成。
5.大盘走势分析
· 3450区间:建议保留底部仓位,看好支撑。
· 回踩需求:除非大盘能快速向上拉升,否则有回踩需求。
实际走势的结构图验证
· 波动率的数字因子:通过实际走势的结构图验证波动率的数字因子,确认理论的准确性。
结论
· 波动法则:市场价格的运动遵循波动法则,波动率的测度方法同样适用价格运动。
· 能量衰减与新能量注入:价格运动的阻尼随着波动率的减弱逐渐减小,新能量的注入会导致波动率加速。
· 顶部与底部的形成:当推动能量衰减到与卖方能量相同时,价格运动停止,形成顶部或底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波动法则,提高对市场价格运动的预测和把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