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瑰宝 —— 佛光寺、南禅寺

南禅寺大殿修缮前的照片

笔者早前从业于IT行业,当时工作压力很大,因为素来有爱好文史的嗜好,为了舒解压力,工作之余喜欢找一些历史古迹去散心,逐渐就养成了游古迹以静心的习惯。每每工作上有烦心事困扰,面对那些近千年乃至数千年的古遗迹,一个人会静心地待上好长时间。遥想当年的盛况,似乎也能感受到历史长河中跌宕起伏的是是非非,面对如此浩大的古遗迹和宏伟的历史背景,突然领悟到自己不过是浩渺沙漠中的一粒尘埃,不足为道。这样想来,心胸开阔不少,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这个习惯伴随我多年,一次次游历过后,总能使我以饱满的激情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

大约是从2001年起,因就职于国内某IT企业,负责公司河南业务,使我的这个爱好有了发挥之地。到2008年前后,期间又供职几家外企,游历古迹的习惯始终没有改变。这期间,寻访过遗忘的废弃古墓、石刻、古地名遗迹和古建筑。那些年的游历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带给我很多的启发和感悟,终身难忘!

最近,常看到不少媒体发布五台山佛光寺相关文章,不禁勾起了我的回忆,又把我带回到10年前。回想起当年寻访佛光寺和南禅寺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感慨万千。所以,再一次将思维整理一遍,写上这篇文字,致敬当年的自己和唐代伟大的建筑!

说起佛光寺,不得不提到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民国时期,日本学者宣称:“中国大陆已经不可能找到唐代的木构遗存了,要想看只能去我们京都、奈良!”面对狂妄的日本学者,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决心在中国大地上,去寻访可能留存下来的唐代木质建筑。

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

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在北平图书馆中查阅到,五台山《清凉山志》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宗灭佛时被毁,仅仅十二年后佛光寺重建。”此外,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中记录了敦煌第61号洞窟两张唐朝壁画,其中一幅《五台山图》形象地描绘了以五台山为中心,东起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西至山西太原,方园五百里的山川地形及风土人情。这张图上显示,在五台山附近,有一处“大佛光之寺”。

敦煌第61号洞窟

据此二人推断:唐代在五台山修建过一座“佛光寺”,那《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之寺”应该就是所说的“佛光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在抗战前期寻访到位于五台县城东北30公里的佛光山,那里果真有一座建于晚唐时期的佛光寺。

在五台山寻访佛光寺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一行

佛光寺正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晚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从建筑规模来说,佛光寺排第一位,是目前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南禅寺居第二位。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处佛光山半腰处。它坐东向西,三面环山,三进院落依山势相叠而上,布局严整,气势恢弘。推开山门而入,寺内宁静悠远,正前方正殿东大殿依山而建,气势雄伟。佛光寺内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和唐代题记,被称为“四绝”。

民国时期的佛光寺

林徽因测量佛光寺经幢

佛光寺大殿面阔七间,单檐庑殿顶。其柱网由内外两周柱组成,形成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的内槽和一周外槽。内槽后半部建有一巨大佛坛,对着开间正中置三座主佛及胁侍菩萨,坛上还散置菩萨、力神等二十余尊,都是唐代塑像。只可惜佛像被后人重新上过漆,缺少了历史沧桑的痕迹。殿前中央五间设有板门,二尽端开窗,其余三面围以厚墙,仅山墙后部开有“扇面墙”。

从规模和结构来看,佛光寺显然是官修寺庙,比南禅寺雄伟壮丽得多。同样是直窗棂,同样是雄大的斗拱支撑着上部梁架和深远翼出的屋檐,分为露明梁架和隐蔽梁架的天花板,无不显示出其结构的规整与精巧。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

佛光寺大殿模型

佛光寺正殿中的造像

佛光寺大殿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建成的。宁公遇的造像摆放于角落,相比曾经在龙门石窟看到的供养人像,可见她的低调与博大胸襟。1937年 6月,梁思成、林徽因对五台山附近古建筑进行考察、测绘时首先发现了她。记得多年前,央视的一部关于梁成成、林徽因探寻佛光寺的纪录片中,曾经详细解读过这一段,当时看了很是感慨!

位于角落中的宁公遇造像

宁公遇造像

佛光寺大殿内的壁画。

佛光寺位置在一个向西的山坡上,轴线采取东西向,北部有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建造的文殊殿,南侧和它对称的观音殿已不存在。

这座文殊殿结构图,被收录至清华大学《中国建筑营造图集》中。

文殊殿除了保存了宋金时期的木构建筑之外,殿内的壁画也非常有名。

现在回想起来,笔者还清晰地记得,推开文殊殿大门,走进殿内的一幕幕场景。即使在昏暗的光线下,那栩栩如生的精美壁画一样震撼心灵。中国古代传统的工笔画,我们常用会用栩栩如生来描述。以前会认为这些画作,并非写实,怎能用栩栩如生来描述呢?但当亲眼见到这些壁画实物时,才知道那是多么震撼人心,灵动传神,所有人物的眼神活灵活现,无论你走到哪里,他们的眼神都追随着你,你到哪,他们到哪,感觉自己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有些紧张,似乎又有些得意。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殿内禁止拍照,纵然笔者有十二分的拍照冲动,也不敢造次。那一幅幅逼真的画面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中,镌刻在我的心上,挥之不去,成为我记忆库中弥足珍贵的历史画卷。

此文中的壁画,皆为后来翻拍《五台山佛光寺》书中的照片。

下图为建于北齐至隋时期的佛光寺祖师塔,此塔为唐之前古塔罕见实例。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重修于公元782年(唐建中三年)(目前发现的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可能为日本法隆寺,重建于公元670年)。

南禅寺坐北朝南,占地3078平方米。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为四合院型,分东、西两院,共有殿宇6座,除主体建筑大佛殿三间是唐代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还包括东、西配殿等明清建筑。

南禅寺大殿侧面大佛殿为单檐,灰瓦,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平面约为方形。横向宽11.62米,纵深9.9米。大殿使用周围的12根结实的柱子支撑巨大的殿顶,墙壁没有承重作用,只起到间隔作用。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我国中唐大型斗拱结构建筑的显著特色。殿内17尊唐塑佛像,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

柱头采用斗拱,屋脊两侧装饰有鸱吻。 由此处得知,中唐时期木结构梁架已经使用“材”(栱高)作为木构用料标准。大殿体现了唐代木建筑简约,稳重,大方的风格。

南禅寺为非正式的村佛堂,厅堂型结构,并建造了等级较低的歇山顶。它级别较低,位置偏远,这恐怕也成为它能安然存世的主要原因。

当年探访佛光寺、南禅寺之后,笔者对唐代建筑大为感兴趣,随即购买了《敦煌莫高窟》图册全集,《五台山佛光寺》及《营造法式》等书进行深入学习。

佛光寺、南禅寺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出于国家对国宝保护的目的,没有将其纳入五台山公开旅游线路,因此来这里的游人极少,参观者多为专家、建筑系学生、古迹爱好者和日本人。

参考阅读:

寻梦桃花源 · 落英山

落英山 · 春天里

落英山 · 萌发

落英山 · 味道

菖蒲露

海棠花

竹里溪

择水 · 竹里溪

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一鉴斋微店

(0)

相关推荐

  • 人说山西好风光:平遥和五台游记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出差山西,长治课程结束后顺便做平遥.五台一游,这是一路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多是山西人骄傲地告诉我,旅程结束,深感此言不虚. 平遥篇 <平遥古城:平原上的拉斯维加 ...

  • 山水中国(58)|静水深流佛光寺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文丨管苏清 1937年初夏,晓月挂在翠绿葱茸的五台山上,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位助手,马车和毛驴,风尘仆仆,他们又上路了.这是谱写中国建筑史上最辉煌篇章之一的序曲. 他们在寻找什么呢 ...

  • 愿世界待你静好如初——台外古寺行,悠悠千年记

    "忻州旅程,心的旅程"--这是坐上去往五台台外朝圣之路的火车上,我记录在朋友圈里的话. 五台台外顶级古寺访古活动,本来是我们五一的计划,却因为佛光寺四月份即将封闭修缮的谣言,不得不 ...

  • 醒着回唐朝,只需15元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莫高窟第61窟中发现唐代壁画<五台山全图>(局部) 咱们的故事也就从这幅壁画开始~ 1937年7月12日(整整八十年前),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和助手们风尘仆仆来到山西代县 ...

  • 誉为中国第一唐代木构,梁思成曾通过敦煌壁画找到它,如今依然古朴

    相信旅行者对于"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这句话不会陌生,据统计山西境内拥有30万座古建筑,年代覆盖从南北朝到唐宋.辽金以及元明清等,几乎占据了中国元代以前的古建筑80%. ...

  • 林徽因给女儿的信上热搜!这封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昨天中午,微博上一条 #林徽因卢沟桥事变后写给女儿的信# 的热搜引起了小编的注意.这封信是林徽因于1937年7月中旬写给女儿梁再冰的,信件原件现在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栋梁--梁思成诞辰一 ...

  • 又见佛光寺

    上次的代县之行并未把佛光寺列入行程, 但时隔两年, 机缘巧合下得以再次拜谒佛光寺. 南院施工完毕撤去围挡, 佛光寺在镜头中更具风华. 东大殿匾额"佛光真容禅寺". 佛光寺是中国建筑 ...

  • 凭什么“地上看山西”,山西古建到底有多牛?

    在20世纪初,有一位名叫 伊东忠太的日本建筑史学家,曾先后六次来到中国研究中国建筑. 伊东忠太 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家 回到日本后,他撰写了一本<中国建筑史>,并在书中说:在中国境内, 唐代木 ...

  • 针灸——国之瑰宝、医之精髓!药之不达,唯针可到。

    针灸与我们的传统认识不同,它不单单指银针刺穴,还包括艾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灸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扮演者重要的地位,甚至被国外列为中国新四大国粹之一. 什么是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 ...

  • 【推荐】针灸——国之瑰宝、医之精髓!药之不达,唯针可到~

    针灸 针灸,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们只为学习,只为传承! Official Account 针灸与我们的传统认识不同,它不单单指银针刺穴,还包括艾灸,是针法和 ...

  • 耳金华:旷世奇才绘丹青 国之瑰宝彪史册

    作者:梅雪 个人简介: 中国著名画家耳金华老师,1958年生于北京.这里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赋予了他特有的艺术天分.耳金华老师在北京画院中国画高级创作班毕业后有幸得到范曾.爱新觉罗启骧.关永起等诸 ...

  • 一品一画 | 国之瑰宝——徐悲鸿《奴隶与狮》

    近期,香港佳士得宣布将在5月举行的2021年春拍推出中国现代艺术巨匠徐悲鸿的国之瑰宝油画--<奴隶与狮>,这是香港佳士得继苏轼<木石图>.常玉<五裸女>等世界纪录后 ...

  • 中医中药,国之瑰宝

    遵循价值规律,深掘成长逻辑.咱们继续聊中盘股的低估值机会<生物发酵领域龙头,翻倍在即>,当前国内外流动性收紧.利率上行的背景下,各行业龙头公司由于估值过高,在本轮调整中下跌最为显著,相对低 ...

  • 上影演员剧团《“声·影”第六季——致敬国之瑰宝》名家诵读会

    2021年5月10日,由上影演员剧团.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联合主办的"声·影"第六季--"致敬国之瑰宝"名家诵读会于上海宋庆龄故居举办. 诵读会全程视频 上影演 ...

  • 北京最全精华景点名录,每一处都是国之瑰宝

    北京作为世界文化名城,处处藏着宝藏,到处充满惊喜,值得游玩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 馨姐精心整理了一份景区名录,可根据时间长短合理安排你的行程,如果想偷懒可以翻看我写过的北京旅游攻略. 五星推荐景点 1. ...

  • 国之瑰宝——三星堆青铜器

    华夏大地上几千年的文明,随着考古的进一步深入,很多东西可能颠覆现有的历史记载,让我们对华夏的文明认识更加的深入透彻,极大的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以及文化自信. 目前在三星堆遗址中发掘出的青铜器主要可以 ...

  • 针灸——国之瑰宝、医之精髓

    2021.04.20 针灸与我们的传统认识不同,它不单单指银针刺穴,还包括艾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灸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扮演者重要的地位,甚至被国外列为中国新四大国粹之一. 针灸 微信公众号:z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