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要不要投降的问题上,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出现了分歧

晁盖和宋江一开始的交情还是很好的,宋江冒死救了晁盖一伙人,宋江被发配的时候,被救上梁山,他不肯落草,要等大赦。后来在江州又因为反诗的问题被诬告,要被砍头的时候,又是晁盖带头下山劫法场,把宋江劫上山,宋江走投无路,这才不得已落草梁山。
但宋江和晁盖在梁山的发展路线上有很大的分歧。晁盖只是占山为王,打家劫舍,和兄弟们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称分金银,就很满足了。而宋江想的是把梁山做大,然后再寻找招安的机会。
宋江上山以后,通过进攻周边的祝家庄等地,很快就做大了梁山的影响,又在进攻周边州县的时候收降了大量官府降将,而他们肯投降,都是因为宋江许愿说将来都是要招安的。如果没有这个承诺,很多人未必肯投降。

也就是说,宋江上山以后,位居梁山第二把交椅,虽然也攻城略地,为梁山立了大功,但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梁山原来的人员结构,倾向于招安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样,跟着晁盖一起上山,坚决要继续占山为王的人在梁山人员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这样下去,招安就是早晚的事,不可避免。这是晁盖和跟着他一起上山的人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所以,晁盖对宋江的做法越来越不以为然,越来越不满意,最后则是借口曾头市抢了本来要献给他的马,负气带兵下山,想向山上的人证明自己也有能力为梁山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且不用招安,也可以让梁山的前途更好。在这个意义上,晁盖下山是为了给梁山寻找投降之外的可能性。

结果是晁盖在进攻曾头市的时候被史文恭一箭射伤,不治身亡。按照当时梁山的格局,宋江作为二当家,又对梁山许多人有恩,对梁山的发展有大功,当然是最合适接替晁盖成为梁山寨主的人。
但晁盖却出人意料的留下遗言,谁能杀死史文恭,为他报仇,谁就是梁山之主。这就等于公开宣布,宋江不是他的接班人。而晁盖做出这样的安排,显然也是希望梁山能够找到一个能够为他报仇的人,同时又坚持他继续造反的路线的人来做寨主。
在这个意义上,晁盖和宋江之争是梁山发展路线之争,是要不要投降之争,是决定梁山前途命运之争,而不是普通的意气之争。如果晁盖能够如愿攻下曾头市,就可以顺利的维护他的权威,继续坚持他的路线。但他对打仗没有做精细的谋划,自己意外的死了,也就把梁山送给了宋江的投降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