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性格的优势

一个成功学大师在“成功性格培训”课上,分享自己的成功感悟时说:“我小时候就是内向性格,见了生人就说不出来话,脸通红手都不知道往哪搁,就是上了这个课,让我改变了性格,从此走上成功的道路。”唬死人了,就好像内向的人就没有成功的似的。

巴菲特、爱因斯坦、林肯、华盛顿、甘地、Lady Gaga、奥黛丽·赫本等等,这些人都符合一般意义上的内向性格,他们不仅成功,甚至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我们通常把比较沉默、不太主动与人交往的人称为内向性格。反之,那些性格开朗活泼,能在社交场合高谈阔论的人称为外向性格。但这并不是内向和外向的本质区别,因为很多内向性格的人,并不是不善交流,只是对交流的内容和形式有更高的要求而已。

对内向性格更恰当的定义应该是这样:专注内心世界,通过仔细考虑资讯、观点、概念来获得满足,而不是通过与人相处、群体合作来获得满足。

具体说就是,在与人交谈时听到一个有趣的观点,或者在独自读书或思考时发现一个有趣的观点,哪一个让你更开心,如果是后者,那你就是偏内向型性格。就像内向的奥黛丽·赫本就曾说:“我喜欢独处,我喜欢和我的狗一起散步,一起欣赏树木、花朵、天空,如果给我机会从周六晚上独自呆到周一早晨,我会非常开心”。

当然,并没有纯粹的内向或外向,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同时拥有这两种性格,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所以,那些认为外向性格一定比内向性格好的观点,只是源于社会偏见而已,内向性格自有其优势。

与外向的人相比,由于关注点的不同,内向性格的人更注重观察和思考。他们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社交上,并不是表达或沟通能力有问题,只是因为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深度的思考,认识到了事物的复杂性,这不是说给任何人都能被理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三言两语能说的请的。

这符合我们通常的认识,看似木讷寡言的人,深刻者居多。反之,夸夸其谈者大都浅薄。

内向的人既知沟通和理解的不易,所以更珍视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或许终身都在寻找一种亲密的稳定关系,找到后会倍加珍惜。虽然数量不一定很多,但真正走心的朋友却不会比别人少。因此,如果有内向的朋友,切勿由于偏见而轻视,一定要好好珍惜。

作为内向的人,也无需去上励志课,试图改变性格,这既是因为禀性难移,未必想改就能改,也是因为内向从来就不是缺陷,反而是其优势无可比拟。只需顺其自然,发挥本性,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