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方合用治疗84岁老人带状疱疹案

陈某,女,84岁

主诉:左侧腰背起疱疼痛6天

现病史: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背部疼痛,当时未重视以为腰扭伤,于是在当地诊所自行购买止疼药服用、膏药外贴,疼痛仍不能缓解,随来我科就诊。

刻下症:左侧腰背部起疱疼痛,呈针扎样烧灼疼痛,晨起口苦,咽干,既怕冷又怕热,食欲差,恶心,身困乏力,时有头晕、头两侧疼痛,迎风流泪。胃脘部难受,按之不痛,反酸,腹胀,自觉打嗝后舒服,性格急躁,走路快时有胸闷、气短,耳鸣。大便稍干,小便黄,夜尿4-5次。

查体:体胖,舌质淡红,苔白干燥,舌下於络,脉细弦。

既往史:反复口腔溃疡

中医诊断:蛇串疮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方剂:小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合百合地黄汤

处方:

半夏18g 黄芩18g 黄连6g 干姜18g

党参18g 大枣18g 柴胡18g百合30g

炙甘草10g天花粉12g 生地黄30g

5剂,水煎服,1剂/日,2次/日,早晚饭后温服

同时配合西药静滴抗病毒、营养神经药,中医给予后背放血拔罐,针灸治疗。

二诊,2付药后口苦消失,咽干减轻,大便通畅,食欲增加,胃脘部难受减轻。5付药后,皮损疼痛大减,只剩下表皮轻微疼痛,胃脘部难受消失,咽干不明显,怕冷怕热感消失,身上有劲,无恶心。自觉胸闷,气短,余无其他不适。

给予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并带了几付治疗气短的中药回家巩固。

用方思路:

1.患者晨起口苦,口干,耳鸣,左侧腰背肋疼痛,性格急躁,时有头两侧疼痛、头晕,不食欲差,恶心,既怕冷又怕热,打嗝后舒服,脉弦

————小柴胡汤证

参考《伤寒论》条文: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欬者,小柴胡汤主之。

2.患者胃脘部难受,按之不痛,反酸,恶心

————半夏泻心汤证

参考《金匮要略》条文: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3.患者口干,口苦,小便黄,脉细弦

————百合地黄汤证

参考《金匮要略》条文: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心得体会:

1.要学会“慢”一点。

该患者84岁高龄,说话、走路、吃饭都很急,看起来真的不像这个年龄的老人,她身上的毛病和她的“快”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自己身体的健康,还是要学会“慢”一点,说话不急,走路慢步,吃饭细嚼慢咽。

2.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老奶奶虽然身上疼痛,但有儿子陪着,说说话,唠唠嗑,心情也很高兴,她们母子说话真的很搞笑,也许正是这份简单的心让她们的生活变得更有趣。

3、身体不适就及时就医。

这位老奶奶性子还是挺倔的,要不是她儿子好说都不愿来医院看,还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贴点膏药就会好的。带状疱疹这个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留下神经痛,伴随几月甚至几年。

4.医路艰难,仍需努力。

面对病人复杂的病情,很高的期望,有时候单一的治疗办法真的不行,如果该患者光靠打点滴,真的能控制住病情?结果有待确定。为了能让医路走的很顺,在学习西医知识的同时,还是要加倍学习中医。

5.学好中医还是要下一番苦功。

老奶奶的病情能够很快的得到控制治疗,得益于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两本书的学习,里面的方子药味少,效果值得肯定,为了能更好的解决患者的病痛,还是要不断的死磕这两本书,隔一段时间来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