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形与意的关系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的一句“用意不用力”,就是个坑,至今还没有一人跳得出来

    太极拳的一句"用意不用力",至今已然是一条"铁律"了. 可是,这却是一个"大坑",陷进去了无数的太极拳精英和意见领袖.专家名宿,至今还是没有 ...

  • 赵堡太极拳行拳理论及分解教学(五)

    <太极拳论>--王宗岳--紫微天子注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 ...

  • 《螺旋宝塔》师父自序

    螺旋宝塔且登攀 (自序)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已年至古稀,诚如先哲庄子所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50年的意拳生涯,蓦然回首,不过日复一日的坚持,年复一年的执守,如是 ...

  • 浅谈太极拳的“重意不重形”

    太极拳意与形的关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说得明白些,意,就是大脑思维,是意念:形,是人的肢体和太极拳动作.这两方面结合形成太极拳套路.笔者自50年代末就学练杨式太极拳,至今尚在认真的练习,而且是风 ...

  • 赵堡太极拳懒插衣的理、形、意(视频)

    理 懒插衣要与推手中的手法.身法.天机紧密配合,做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我意在先. 歌诀 懒插衣对敌从容, 左催右发显奇功, 脚腿胯腰一齐到, 滚压引化敌落空. 形 1. 保持" ...

  • 浅述太极拳的“重意不重形”

    太极拳意与形的关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说得明白些,意,就是大脑思维,是意念:形,是人的肢体和太极拳动作.这两方面结合形成太极拳套路.笔者自50年代末就学练杨式太极拳,至今尚在认真的练习,而且是风 ...

  • 赏石文化中的“形”与“意”

    中国的赏石文化起源很早,但真正赋予文化内涵的赏石活动则兴起于唐代,虽然经过了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的膜拜.研究.推崇,到今天为止却好像仍困惑对于艺术品来说石头是什么,或者说石头到底是不是艺术品,石头的艺术性 ...

  • 以意相石——管窥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由“形”向“意”的心路历程

    清初郑板桥曾在石画上题过一段文字,其中点到了米芾和苏东坡两位赏石大家的赏石观. "米元章(米芾)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苏轼)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干 ...

  • 太极拳功夫和“树”的关系,看完才恍然大悟!

    祝大彤拳师在讲述太极拳理时提出了一个论点,太极拳是反向思维.以前我也很赞同这个观点,这个反向思维应该是指"力"的表象.通常人用力都是用自己的本力,而太极拳却不让你用力,反而让你把自 ...

  • 拳述要义 l 闭门推月的形与意

    去年春天的拳课上听老师讲到,开枝散叶后的闭门推月,与起势段落里的和丹成九转后面的闭门推月不同.我打来打去,没有感到不同,请教老师,老师说,对现在的你而言,解释这个还为时尚早,重要的是你多打拳,保持练习 ...

  • 笔到形到意足 王家训人物画写生,在平淡中写出不凡

    优秀的中国人物画作品背后,需要大量的创作素材. 王家训的中国画创作素材是通过写生来收集的,他以现实中鲜活的对象为媒介,从生活中提炼,概括出表现对象,记录感受,认真总结,构思并记录.他不投机找所谓的捷径 ...

  • 正确处理好炼字、炼句与炼意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炼字.炼句与炼意的关系: 1.炼句:在写作时斟酌语句,使简洁优美:同时要写好诗文,还须炼字. 2.炼字:写作时推敲用字. 1.力求"语意两工": 一首好的诗歌,&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