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辨析——生态脆弱区

典型问题

华北地区易出现次生盐碱化,华北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区吗?

概念解读

生态脆弱区相关内容源于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专题,湘教版给出定义如下: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过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人教版给出定义如下: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并强调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差,自我修复能力低,一旦被打破,土地易退化。两者均强调生态系统的过渡性和稳定性、自我修复能力差。

蔡绍洪等学者强调生态脆弱区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区域,具有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时空波动性强、边缘效应显著和环境异质性高等特点。在生态脆弱区内极易出现生态问题,是我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区域,也是人类干扰禁止准入区域,应纳入生态红线控制范围。

由于生态脆弱区的表现往往是土地退化,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所以,生态脆弱区往往被等同为土地退化的地区。以华北地区的次生盐碱化为例,很多材料均将之划为生态脆弱区,如下图所示。

笔者认为,两者有一定差异,华北地区存在次生盐碱化现象并不能说明华北地区是生态脆弱区。理由如下:1.华北地区不是典型的生态系统交接地带,不存在的典型的边缘效应;2.华北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较强,次生盐碱化为季节性现象,雨季冲刷或合理灌溉其生态系统会自我恢复。

刘军会,邹长新通过研究,尝试对我国生态脆弱区进行界定,如下图所示:

图中18个生态脆弱区分别为

(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生态脆弱区

(2)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生态脆弱区

(3) 黑河流域中下游生态脆弱区

(4) 腾格里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生态脆弱区

(5) 毛乌素沙地生态脆弱区

(6) 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生态脆弱区

(7) 科尔沁沙地生态脆弱区

(8) 呼伦贝尔沙地生态脆弱区

(9) 西南横断山生态脆弱区

(10)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生态脆弱区

(11) 三峡库区生态脆弱区

(12) 大别山生态脆弱区

(13) 罗霄山生态脆弱区

(14) 黄山山地生态脆弱区

(15) 仙霞岭–武夷山生态脆弱区

(16) 天山生态脆弱区

(17) 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

(18) 羌塘高原西部生态脆弱区

学者杨振山等将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概括为北方林草、农牧交错区,西北混合交错区,南方红壤丘陵地,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和青藏高原复合侵蚀区。如下表所示。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华北地区不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因此,笔者建议在对荒漠化、水土流失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增加生态脆弱区的相关内容。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为例,笔者将之调整为: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具有过渡性,生态环境脆弱;②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崩解;③降水量具有临界性,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多暴雨;④地面破碎、沟谷纵横,加剧流水侵蚀。人为原因①长期开垦、过度放牧和樵采,植被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加剧;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促使环境进一步恶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