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寄思南

遥寄思南

                    颂明

昨日收到沪上老友戴阜东寄来的两册《海上思南》,喜不自胜,彻夜拜读,东方微曦,意犹未尽,遂吟藏头诗一首:

海畔一峰碧翠流,

上阳花木不曾秋。

思君骚韵手掩卷,

南国正当荔枝稠。

好是春风推新浪,

文翁捻须看不休。

章台绿柳卷珠帘,

平仄切磋诗作舟。

《海上思南》印刷精美,文章上乘,是当下海派文学的一朵应景奇葩。

说到海派文化,我自幼就仰之慕之,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海派文化的特点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欧美的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既保留了吴越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洋溢着国际大都市气息的现代与时尚。因其包容开放,根深叶茂而自成一体,在华夏文明中独树一帜。

海派文化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文学、电影、音乐、建筑、美术、饮食、服饰、科技等诸多方面。对丰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起到了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要都说起来话就太长了,单从文学方面说吧。海派文学的基本特点是文学与商业密切结合,是一种商业味很浓的文学。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海派文学为“商”“帮忙”。过去受左倾思潮的影响,一度对此是持批判态度的。殊不知商业活动其实是推动人类社会及文明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动力。

海派文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世俗化,贴近生活。小说注重可读性,迎合大众口味,属于一种“轻文学”。过去批评家常把这种特点斥之为“小资”。比如过多地描写都市生活百态:夜总会、赌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偏重病态生活的描写;还最先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常写常新的主题,形成了一种“新式的肉欲小说”; 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今天海派作家韩寒就属于这方面的显著代表。

海派文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红色”。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上海因此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由于资本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上海也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起点。上海拥有众多红色历史遗迹。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共举行过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一大、二大、四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有12年设在这里。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聂荣臻、陈毅等均从这里登轮出发,留法勤工俭学。《新青年》《共产党》《向导》等革命报刊在这里创办,《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红色经典在这里翻译出版,《义勇军进行曲》等革命歌曲在这里诞生。共产党创办或领导的革命学校外国语学社、上海大学等设在这里。党领导的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在这里发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都曾在这里进行过英勇的奋斗。据研究,上海留下的红色文化旧址、遗迹,多达千余处。 思南路街区就是上海的一处重要的红色资源,其中举世闻名且永垂史册的就是妇孺皆知的周公馆。周公馆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设立于1946年6月至1947年3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一个公开的办事机构。周恩来、董必武多次由南京来到上海,领导办事处工作。

思南是一座内涵深厚、内容丰富文化宝藏,也是改革开放、文化创新的一面旗帜。从《海上思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更活跃、更国际、更上海的思南文化模式。

我出生于教育世家。我父亲1949年2月出任六安市第一届人民政府文教科长。父亲的老师是著名教育家胡苏明,正是他把我父亲引上革命道路的。我的世伯司徒越就曾经就读于上海美专。我此生无所作为却酷爱读书。能够阅读到《海上思南》,我要由衷地感谢戴阜东老友。戴阜东曾经是我的领导,也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挚友、诤友。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退休之后去了上海在弟弟的一家公司担任了总工程师继续发挥着余热。我则属于“愚而不安”却不思进取的人,退休之后到深圳女儿家连续带了两个外孙。因此与戴主任大约有20多年未曾联络了。我虽然自诩为“唯物主义者”却也相信天命。这不是宿命论,而是说人必定是受制于自然绝不可能超越自然的必然性。机缘巧合,前不久通过我们共同的朋友张瑞安又和戴主任联系上了。我们都很兴奋。他通过视频和我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我立刻以《戴阜东》为题写了出来,先在《今日头条·八公山视界》上发表了,然后又为他印成了一本小书。得益于《八公山视界》编辑王怀建老师的热心帮助,书印得很精美。戴主任很高兴,给我寄来两本《海上思南》以及我当年居住过的“危房”照片。他嘱咐我说:“你收到照片一定要写篇文章啊。”看了照片我感慨万千,不敢相信真的住过那种房子。我给老伴看,老伴因为脑子不大好了,怎么也想不起来那是我们曾经住过的地方。其实那个房子当年是电校老师的宿舍。电校迁到合肥之后,我们这些“半工半农”户口家庭的职工以及一些单身职工就住了进去。由于没再维修就破败了。戴主任是个对人极其热情,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人,他无意中发现了房屋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就立即用相机拍了下来找到厂领导。厂里当时也十分重视,很快就让我们搬了家。我能够改善住房条件真的要感谢戴主任。而我最要感谢的还是他给我寄来了这两本《海上思南》。我现在居住在深圳南山区的一处“豪宅区”。离正在建设中的深圳歌剧院不过千米之远。这里环境很美,说是“人在画中游”决不过分的。然而,我觉得南山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真的要向思南学习。从区域范围来说,思南只是一个街区,他们却如此地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正是他们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和商业的大繁荣。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思南的国际知名度由此得到了极大提升。真希望我们的南山区能够从思南的做法中得到启发。

                 2021年5月27日星期四

(0)

相关推荐

  • 【建筑可阅读】思南文学之家,洋溢着老洋房的文学气息

    思南公馆的每幢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带内院独立式花园住宅的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所在地,是思南公馆建筑中文学气息最浓的一幢,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 ...

  • 【建筑可阅读】思南书局

    作为思南公馆建筑群中极具历史感与文化魅力的一栋独特洋房,位于复兴中路517号的思南书局承载了上海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文化缩影.曾经,这里是爱国将领冯玉祥.李德全夫妇的产业,著名诗人柳亚子及其家人也在此寓居 ...

  • 竺元平 | 千言万语思故情 遥寄当年养育恩

    清明祭扫泪两行, 人间何处情断肠. 如烟往事不留痕, 凄风苦雨梦常在. 千言万语寄深情, 化作飞蝶恰恰啼. 几天前写了一篇长篇报告文学<母亲的葬礼>,该文通过对18年前母亲葬礼的回忆,表达 ...

  • 华夏思归客特邀作家,河南“清纯”作品《剪一段冬韵,遥寄春风》

    剪一段冬韵,遥寄春风文/清纯(钱凤月) 霜送来洁白的婚纱, 痴迷的凝视着我, 顿足在我的身旁, 你的明眸划动着我的心房 . 你为何要做冬的先锋? 牵起我的手走进寒冷的殿堂. 藏起浮动的心事, 暗寄予春 ...

  • 诗意园林|闲思遥寄琅琊秀,黄花五陵只一丘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曹植 作者:八森 金志利 编辑:魏琦 出龙庭                                     ...

  • 【“思恩·清明”散文有奖征文】遥寄我的姥爷/侯红枫

    我的姥爷已走了近二十年了,可那种愧疚却深深的留在我心中.尽管这些他再也听不到.看不见(即使他看见他也看不明白,因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读过一天书).可我还是想对他说:"如果有来生,我还 ...

  • 节目特刊|遥寄母亲节 作者:尚凤江

    遥寄母亲节 母亲节,更让我怀念母亲,是母亲给了我生命,把我养大.母亲在我心中最美.印象当中,母亲从未邋遢过,总是干干净净的.衣柜虽然旧,母亲经常擦拭,无尘土.房间不大,屋子整理的有条不紊,衣服不新,但 ...

  • 【赣雩文艺】作者:陈红艳《母亲节寄思》总第926期③2021年第132期③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母亲节寄思 作者:陈红艳 萱花五月照常开,母也依然梦里来. 上锁天堂隔不断,总将慈爱记心怀. <赣雩文艺>:传播正能量.文艺欣赏.纵情山水.健康生活!< ...

  • 遥寄母校

        念故乡,念故乡-- 每个人都有生养自己的故乡,而我们每位同学拥有一个共同的故乡--北京大学. 在北大,我们度过四年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从懵懂少年长大成人.母校培养我们成长,给我们以人生启迪,她的 ...

  • 学会和自己和解丨思南经典诵读会预告《身份的焦虑》解读

    学会和自己和解丨思南经典诵读会预告 <身份的焦虑>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陈广兴 南治国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20-8 在<身份的焦虑>一书 ...

  • 思南百姓生活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光圈:f/7.1 快门:1/99 焦距:35mm ISO:250思南县城江边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光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