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月照黄鹤楼

月照黄鹤楼

八月十五的夜晚,皎洁明亮的圆月像一轮晶莹剔透的玉盘悬在漆黑的夜空之中,周围没有星星,只有夜幕。

站在长江大桥上,吹着迎面扑来的凉凉秋风,看着江岸上密集如蚁的人群,看着人群上方如星星一般稠密闪烁的孔明灯,惬意极了。江岸旁边的马路,堵的水泄不通,十字路口处,总是会有一辆高大的公交车和许多的小车相互对视着,互相难以交流,难以相让。在这花好月圆的夜晚,交警在夜幕灯光的照耀下忙碌着。每次我们在欢快地过着节日的时候,就是他们劳碌辛苦的时候吧。

放眼桥的对面,彩虹一般绚丽多姿的灯光不停地闪烁变换,有灯光的地方,就是视线能触及的地方,就是塑造美的地方。

大桥上也有很多人,大多是游客,也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早早地就来到大桥上,选好地方,摆好摄像机,待月亮一升起,他们就开始了全神贯注的拍摄。长江大桥上是拍摄月亮的极好地方。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刚好就在黄鹤楼的顶上悬挂着。黄鹤楼上的金黄霓虹灯闪耀着,周围的小山在夜幕的映衬下成了墨黑色,更增添了一丝古韵。圆月高洁地在黄鹤楼的顶上孤单地对着地球发出清幽的光亮,天空黑得像是一块覆盖着大地的光滑绵软的丝绸,凉凉的晚风一阵一阵地掠过月亮,越过黄鹤楼,越过游人的脸庞......

摄影的人们有的淡定从容地拍着月亮的各个不同方位的变化;有的人时而拍着,时而欢快地欣赏着圆月;有的人眉目紧缩着抓拍着月亮的每一点细微的变换.......

游人们则是欢笑着吹着风,看着月亮,说着话,散着步。人生中有这样的惬意,实在是享受。

我站在桥上观察了会周围的景物,便将目光又回到黑夜中闪耀着金黄光芒的黄鹤楼上了。想起多少年前,唐朝诗人崔颢曾站在黄鹤楼上写下了千古绝诗《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在几千年前的某个白天,登临黄鹤楼,看着天空的白云,看着长江,看着黄鹤楼前的一草一木,心生这样诗意而带有淡淡忧郁的感慨,让诗仙李白都不敢再在黄鹤楼题词了。崔颢的这首诗是有感而发的所以才这么真实感人,才这么让人读着诗犹如身临其境。而我在千百年后的今天,站在长江大桥上,看着有了亮的黄鹤楼,看着墨色的山水,却想起了那位孤独的诗人,想起了他忧郁的诗句。我想知道如果今夜他也在这里,看着这样的月,这样的楼,吹着这样的风,该要发出一番怎样诗意的浪漫的情怀。

今夜的月曾经照过那时的他,可是那时的他再也不会出现在月色下了。月亮曾经照过多少的人,现在又照着多少的人。它是否也会感叹着人间的变换美妙,是否也会有比较,有怀恋。

抛去遐想,我看着黄鹤楼孤单地立在那里,发着迷人的光芒,和天空的皎洁的月亮相映成一道绝美的风景,不是画卷,却感觉比画卷还要美过无数倍。玉盘一样清幽的月亮,青松一般屹立的黄鹤楼,让夜色充满了诗意,风变得像流水一样向我扑来,像美酒一般让人痴醉。

不知不觉,月亮已经升到黄鹤楼的前方了,离黄鹤楼越来越远了,离我越来越近了。巨大的明亮的月亮充盈着我的双眸,诗化了我身上的所有知觉。

长江的水幽幽流淌着,两岸的霓虹尽情地变换着精美的画卷,月亮挂在天上,映在水中,摇曳在黄鹤楼前......

我的心中满是激动和喜悦。我很想留住那样美丽的画卷。我没有专业的摄影技术来留住它,也没有专业的摄像机来留住它。我的心中残留着些许的遗憾,却也让我想起了古人,他们连灯光都不曾有,却给我们留下了最美的月。

不管我们是什么身份,不管我们拥有多少财富,只要有了那赏月的心,体会到了那份闲适,感受到了那份诗意,就是最高贵的赏月人。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要相信自己是自己人生最好的陪伴者。孤单一人在花好月圆夜,要学着对影成三人,学着笑看人生风云变幻。

月亮永远都会存在,生命却只有一次。我们有了想要挽留月亮的美妙的心事,就更该有珍惜生命热爱的生活的心态。

月照黄鹤楼,照亮了我的心。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暗香如故,女,湖北人,历史专业本科毕业,文学爱好者,语文老师,爱读书,爱写文,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抒发情感,作品散见各类刊物及网络媒体。

冬歌文苑

公众号:hyd19671125

关注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 (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0)

相关推荐

  • 李卓昱/水中 那轮圆月(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水中  那轮圆月 李卓昱 转眼,又值中秋夜. 皎洁的月光像银色的轻纱披在大地上,宛如一首幽美朦胧诗,斑斓在这令人遐思的画卷中:我漫步于白河走廓,不用仰视就能看到 ...

  • 看图识唐诗(1019)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稍下巫山峡,圆月慢慢向巫山峡落下, 犹衔白帝城.犹自衔挂在高高白帝城. 气沉全浦暗,月当头时向下照射整个江浦昏暗, 轮仄半楼明.车轮倾侧般的圆月仍把半楼照明. 刁斗皆催晓, ...

  • 墨海听潮第140期 || 群英荟萃 || 诗歌雅集

    本 期 作 者 |那片树叶|诗意年华|春绿江南|惜缘| |凌寒绽放|大石山人|上官江峰|冠宇| |旧衣如故|情义无价|墨雨羁人|陈皮| |梦天涯|陈昌松|李草儿|文刀|子珺| |筱豆豆|喻方舟|杨汶山 ...

  • 昨日中秋

    昨日中秋 作者 ▏平叔 昨日是中秋. 又是中秋,一个思亲的季节. 有多少年了? 我记得很清楚,二十七年了. 就在二十七年前,和昨天一样,也是中秋. 那天早上,母亲问我,中秋了,你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 ...

  • 今宵,静候圆月之夜

    今宵,静候圆月之夜 作者 ▏平叔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元宵节.按照地球与月亮彼此间的运行规律,牛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就该出现了. 我也晓得,我们的成都深陷盆地之凹处,且常常云遮雾罩,所以一瞥圆月多成 ...

  • ​《天地间》20号征文:李白诗歌越千年,瑰丽奇绝如画卷|| 徐志杰(河北安国)

    李白诗歌越千年,瑰丽奇绝如画卷 文/徐志杰 编辑/落英小桥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大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他是一个"十五观奇书 ...

  • 第1182期 || 张妥散文:《因诗文而享誉天下的四大名楼之三:黄鹤楼》

    妥妥有话: "春雨惊春清谷天",己亥年春季的六个节气已经过去五个了.繁花犹在,树叶正绿,正是踏青的好时节.前不久,去山西运城旅游,第二次登上了名闻天下的鹳雀楼.由鹳雀楼而想起了江南 ...

  • [今日头条]李林的散文《​夏夜,一弯银月照场院》

    夏夜,一弯银月照场院 小时候,黄石的夏天热得出奇.整座城市像个恍恍惚惚.缥缥缈缈散发着蒸气的大火炉,打赤膊的汉子随处可见,汗出透了擦一下,毛巾能拧出水.一到晚上,大街小巷马路边上当街架满了竹床,多为紫 ...

  • 散文||再上黄鹤楼

    再上黄鹤楼 毛新萍||北京 又是雨天,只不过上次是秋雨,黄鹤楼静静在雨中等待着如织的游人,我们四个也在其中. 陈导的讲解轻声慢语,和着轻风细雨,倒也很协调.黄鹤楼屡毁屡建,屡建屡毁,今天看到的是上个世 ...

  • (19)【◇瑞冬卷•散文篇◇】《神游黄鹤楼》||□ 邓英肇

    <当代文学家·2020·瑞冬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2020.12  第76期,总第400期 散文显示屏 瑞冬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书法 ...

  • 【三秦文学】袁胜民:【情牵黄鹤楼】(散文)

    情  牵  黄  鹤  楼 作者:袁胜民   这个冬天注定不同寻常,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席卷着武汉,弥漫着全国.举国上下防控病毒战疫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需要我们宅在家里,不出门, ...

  • 何敬民丨登黄鹤楼记(行走散文)

    初夏六月,因俗务赴武汉,且须盘桓数日.我素喜游历,又是首度来汉,早早便思忖着,倘若事毕或忙中得闲,定然要顺便赏景览胜,品玩一番,也算不虚此行. 黄鹤楼位于武昌城西的蛇山之上.其山势蜿蜒绵亘,形似伏蛇, ...

  • 锦书难写,只寄相思一点(优美散文)

    作者:暮谣   编辑:夕阳  QQ:1050184607 "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锦书难写,只寄相思一点."在浓墨的夜色里飘来荡去,涤荡着昨日瞬息的美丽:在湿润的 ...

  • 一座黄鹤楼,崔颢李白杜甫斗出三首千年佳作

    天宝四年(具体时间不可考,根据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推测),黄鹤楼上,已过不惑之年的崔颢非常迷惑,自己的诗怎么就"浮艳轻薄"了?李白可以放浪形骸,凭什么自己就不能莺莺燕 ...

  • 读宝鸡(散文)郭兴军 《语文报》

    读宝鸡(散文)郭兴军 《语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