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椒聊: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fán衍yǎn盈升

彼其jì之子 硕大无朋

椒聊且jū 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jū

彼其之子硕大且笃dǔ

椒聊且 远条且

椒聊:花椒,属落叶灌木,高可达数米,茎干通常有宽扁硬刺

现代大多数赞同闻一多先生的提法,认为"椒聊喻多子,欣妇人之宜子也",花椒结子多,又密集成房,所以容易使人联想到妇女多子。汉代人习惯称皇妃住室为“椒房”,大约就是取其宜子的意思。

古人重视生育,追求"多子多福",我们前面学过《周南·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就是螽斯作比, 以祝贺多生子女,表达人们美好的祝愿。

我们昨天学过《唐风·扬之水》讲过晋国曾发生过的“曲沃伐翼”历史事件,《毛诗序》认为讽刺的是当时令晋国衰弱的晋君昭公:“《椒聊》,刺晋昭公也。君子见沃之盛强, 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 子孙将有晋国焉。”

晋国确曾发生了“ 曲沃伐翼” 历史事件。并且,由史料记载得知, 晋昭侯封桓叔于曲沃, 乃“ 晋始乱”的标志。曲沃在桓叔、 庄伯、 武公祖孙三代的经营之下, 逐渐壮大, 尾大不掉, 最终吞并了晋国。这一系列政治杀伐的肇始者,正是桓叔。桓叔因“好德”而使“晋国之众皆附”, 在势众、越制等方面均与诗中之“子”相对应。

椒聊之实蕃fán衍yǎn盈升(蕃衍盈匊jū)

花椒籽实繁多起兴,椒树果实繁衍,多到满升、满掬的程度,恰似晋国小宗曲沃桓叔孙繁衍茂盛而宗族强盛

《晋世家》所言“ 晋国之众皆附”

反复出现的“盈”字,似乎也透露曲沃自桓叔以来对宗主国晋国的超越之势,在礼法上的僭越之行。

郑《笺》说:今一捄之实, 蕃衍满升,非其常也。

彼其jì之子 硕大无朋(硕大且笃dǔ)

无朋:指的是不能比

笃:雄厚

花椒形貌壮硕特征看,是在“刺”违制。

高亨先生《诗经今注》说,花椒籽本是“暗红色小球形的果实”,以小为基本特征,可诗却以“硕大无朋”“硕大且笃” 反复渲染, 强调其非同寻常之处。

而《史记· 晋世家》 言:“ 曲沃邑大于翼。翼, 晋君

都邑也。

曲沃城也应该小于晋国都邑,但事实却是曲沃“邑大于翼”,这显然是有违“先王之制”的。在这种情形下,越是突出其硕大到“无朋”“且笃”的程度,其在违制的道路上就走得越远。

曲沃之壮、之强、之异, 又与诗中“彼其之子”的“硕大无朋”“ 硕大且笃” 构成高度的相似相关关系。

椒聊且jū 远条且

最后一句反复强调花椒的馨香远袭

据《左传》《史记》等典籍记载,桓叔是因“好德”而致“晋国之众皆附”的,这里桓叔的“好德”即可与花椒的“性芬香”之间构成相似相关关系。因此,桓叔的令德与花椒的性芬香之间,晋国的民众皆附桓叔与花椒的馨香远袭之间,也形成了彼此对等的类比关系。

郑玄《毛诗笺》:“椒之气日益远长,似桓叔之德弥广博”

诗以椒起兴,花椒之子本属微小之物,而诗中这位“彼其之子”却以形貌壮硕、笃实,甚至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而给人以异样的感觉。

诗从数量繁多、形貌壮硕、馨香远袭等方面展示花椒的特点,表面似从正面着眼的。但结合曲沃伐翼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在明了“彼其之子”与曲沃桓叔的关系之后,就会发现,这实际是一种“美此刺彼”、委婉含蓄的艺术表达手法,为的是完成其“主文谲谏”的政治功能。

《椒聊》实际是一首真实反映晋国历史上“曲沃伐翼”历史事件的诗歌,其表面虽极言曲沃桓叔之强,强大到了异乎寻常的程度,实际是深忧晋君昭侯之弱,担忧国君有被曲沃反叛、吞并的可能。其忧国忧君之情,委婉含蓄,感人至深。

在艺术上,成功运用“美此刺彼”“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手法,使全诗笼罩于一种欲说还休、余音袅袅的氛围中,堪称典范。

本文及同系列文章皆为江南文社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