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的《诗经》典故

(0)

相关推荐

  • 王平:《金瓶梅》叙事的“时间倒错”及其意义

    中国古代章回小说在篇幅大体相似的情况下,或讲述百余年之事,或讲述数十年之事:有时一天之事用一回甚至几回讲述,有时数年之事几句话便一带而过. 这种现象在叙述学理论中称之为"时间倒错" ...

  • 吴敢:《金瓶梅》的文学风貌与张竹坡的“市井文字”说

    前张竹坡的<金瓶梅>艺术论 张竹坡之前论及<金瓶梅>艺术的文字无多. 袁宏道说:"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袁宏道集笺校>卷六<锦帆集之四· ...

  • 张进德:​明清人解读《金瓶梅》

    <金瓶梅>刚一问世,就惊动了当时的文坛,在士大夫中传阅抄写.先睹者们见仁见智,对这部旷世奇书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这个时期的评论虽然只是出现在文人们的笔记.书信以及有关序.跋中,但涉及的 ...

  • 《金瓶梅》的人物命名艺术

    名字作为人的代号,所承担的意义远远超出一个符号,它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希冀,文学作品中的人名更是寄托着作者创作的匠心和深意,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金瓶梅>作为古代人情小说开山 ...

  • 两三个月读完《金瓶梅》之后,我在地铁上写成的一篇读后感……

    [随笔] 长假终结<金瓶梅> 这是我三次在地铁上随手写的文字,今天集中编发在一起,简单修改一下,也算是我读<金瓶梅>两三个月的小结吧. (一) 多年以前,我书中遇到" ...

  • 付善明:论《金瓶梅》匠心独运的情节

    摘  要:笑笑生创作的杰构<金瓶梅>中的情节,具有统分结合,博收并取.为其所用,文心灼灼.触手成趣的特点:当然,瑕不掩瑜,书中情节也有混乱的一面.正因其瑕瑜互见,才见其为真玉,才可见作为世 ...

  • 《三十六计》中的成语典故探微(五)

    <三十六计>中的成语典故探微(五) [顺手牵羊]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顺便拿走别人的东西或顺势做某件事情.     <三十六计.顺手牵羊>原典:"微隙在所必乘:微利 ...

  • “二月二,龙抬头” 传统节日中的佛教典故!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民间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步步高升! 佛出生时,九龙于空中吐水沐浴,在祗园前积成" ...

  • 《三十六计》中的成语典故探微(四)

    <三十六计>中的成语典故探微(四) [隔岸观火][暴戾恣睢]"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救助,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戾:凶暴.睢:任意胡为 ...

  • 金瓶梅中五两银子买来的丫鬟,却是人格最健全、尊重的女性

    <金瓶梅>中的丫鬟小玉,<红楼梦>中的通房丫头平儿,是少见的身处贱位而性格独立的女性,她们敢于维护尊严,勇于争取权利.对上不一味的逢迎,有独立的思考:对下不依势妄为,与人为善. ...

  • 金瓶梅中的暗战

    前言 我们都知道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三部成书于明代.在明代有四大奇书之说,就是三大名著加上<金 ...

  • 《三十六计》中的成语典故探微(三)

    [声东击西]声:声张.表面上要实攻打东边,实际上却东攻打西边.军事上给对方制造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三十六计.声东击西>原典:"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 之象,利 ...

  • 金瓶梅中,武松被潘金莲撩动了,却无损他的英雄形象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武松是真英雄,在金瓶梅第一回中,武松明明被潘金莲撩动了,但是面对女色他能把控,方是真英雄.

  • 《三十六计》中的成语典故探微(九)

    <三十六计>中的成语典故探微(九) [远交近攻][形禁势格]"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交策略.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

  • 《三十六计》中的成语典故探微(十)

    <三十六计>中的成语典故探微(十) [偷梁换柱]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性质.     <三十六计.偷梁换柱&g ...

  • 《三十六计》中的成语典故探微(二)

    <三十六计>中的成语典故探微(二)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的手去害人.借他人之手除掉对手,自己却不抛头露面.     <三十六计,借刀杀人>原典:"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