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莫高窟藏经洞是如何逐渐流失的?
相关推荐
-
敦煌莫高窟——经卷.道士.西方贼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酒泉,河西走廊最西端,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莫高窟藏经洞闻名于世. 王圆箓,湖北麻城人,为了避风躲灾来到肃州,也就是现在的酒泉,最初在巡防营当兵,后退伍出家拜 ...
-
解读 | 敦煌藏经洞:论宝藏洞窟,我排第二,谁敢排第一
都9102年了,如果还有人追着问,我到底是何方"洞"物,麻烦出门右拐,不送,好伐? 名气大,就是这么任性任性任性任性-- 好吧,我认怂,如果实在有宝宝不大了解本窟的存在,掏出小本本 ...
-
《被误读的敦煌》(1.6万字完整版)/ 梁剑随笔(第1827期)
被 误 读 的 敦 煌 偶然一个机会,我应邀为一个活动临时救场,做个关于敦煌的主题宣讲.对于敦煌,我一直心向往之,遗憾的是从没有去过.对于敦煌学,我也略有涉猎,那也仅限皮毛而已.受人之命,遂临时恶补, ...
-
发现藏经洞:敦煌“复活”120年
导读 敦煌,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经风云际会,繁盛一时,见证了古老的中华帝国和广袤辽阔的中亚地区无数的沧桑巨变和盛衰荣辱.当朔风和黄沙蚀尽最后一丝荣光,敦煌也无法逃出盛极而衰的宿命.直到1900年,一个 ...
-
众神在此相遇——敦煌艺术的滥觞及敦煌学的诞生
一.藏经洞的发现与浩劫 ▲ 丝绸之路通往敦煌的三条线路 真实位置索引图 制图:paprika 敦煌,一个位于中国西北的边陲重镇,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关隘.这个历来被中国人视作军事要地的地方,因为藏 ...
-
王圆箓――乱世国宝发现者的功与罪
莫高窟,也称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今甘肃敦煌.它始建于五胡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兴建,形成了巨大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米.泥质彩塑2415尊 ...
-
【真相,当政者无能!】莫高窟藏经洞的珍宝是如何逐渐流失的?
在谈论藏经洞文物流失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藏经洞. 藏经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原本是河西都僧统洪䛒(bian)的纪念堂.洪䛒(bian)和尚是河西都僧统,即负责河西一代宗教的最高领袖.敦煌的16窟即为洪 ...
-
莫高窟藏经洞的封闭
丝路遗产 2019-09-18 订阅 藏经洞为今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壁之耳窟,1900年在这里发现了一大批古代遗书.遗物,成为20世纪初轰动世界的考古学重大发现.此后,人们对敦煌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世界 ...
-
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
敦煌遗书是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中古时期纸质写本和印本文献.又称敦煌古文献.敦煌文书. 发现和被劫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同一杨姓抄经手在第十六窟干活时,杨某将抽烟用的 ...
-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后遇到的那些事儿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后遇到的那些事儿 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经过数百年建造,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 ...
-
荣新江 | 不仅仅是敦煌 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20周年新书访谈(二)
编者按: 原刊于<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9日,09版.访谈由该报记者韩寒采访整理. 敦煌里的中国 敦煌里的世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20周年新书访谈(<从学与追念>) ...
-
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绢画》
绢画(也称帛画)是以丝织品为原料,采用天然的绘画原料,运用传统工艺绘画技法而绘制的国画品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其中最为闻名的当数敦煌莫高窟出土的绢画,它们色彩沉稳,质感厚重,具有神圣的禅味.公元1 ...
-
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神级书法,被法国人“掳”走,这字能值100亿
在上世纪初,掩埋在黄沙下700多年的敦煌藏经洞,被王道士发现,海量的文物,重现人间,惊艳了整个世界. 可是清政府并未在第一时间对藏经洞进行保护,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外国那些探险家们蜂拥而至,用几锭马蹄 ...
-
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之一、历经120周年风雨的莫高窟藏经洞
藏经洞简介藏经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此窟原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时开造,为当时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窟. 藏经洞入口 约在11世纪,西夏统治敦煌时期,元代统治者占领敦煌以前,莫高窟的僧徒们,考虑到 ...
-
莫高窟发现“藏经洞”,出土3万多件古籍,专家:难怪叫“脏唐”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中,男女是平等的,而且婚恋非常自由,想恋爱就恋爱,想结婚就结婚,可是这毕竟是现代啊,在古代的时候,男女可是极其不平等的,女性地位比男性低许多,可以说压根没有地位可言. 可是也并不是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