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54):莫说仿古无玩性 察仿方可识得真

(0)

相关推荐

  • 『 汉代螭龙・圆雕与佩 』

    陋室精神 构文务求简约明朗 图片务求清晰馆藏 知识务求简单易懂 思想务求弘古宣扬 本公众号图文可自由下载欣赏  不可作商业用途使用,特此说明 螭龙 早期蛇形       晚期兽身 汉代人民由于对龙的极 ...

  • 33件精品馆藏古玉

    莲式水盂 清 九老图笔筒 清 三螭纹觚 清乾隆 人物山水纹香筒 清 人物纹桃式杯 明 乳丁纹龙耳簋 明 缠枝花卉纹盖炉 清 兽面蕉叶纹耳杯 明 乳丁兽面纹觯 明 勾连云纹韘(she) 战国 山水人物山 ...

  • 古玉识趣(102):逼真蚀料仿风化 细察塌缩留仿砂

    赏玉是一个静心陶冶的过程,辨玉是一场历练眼力的考试. 赏玉,要充分掌握古玉沧桑的全部特征而又能够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才能辨识于毫末之微.不漏真误假,免于失之毫厘谬至千里. 一件高古式素玉琮(图1): 图 ...

  • 古玉识趣(98):工上蚀与蚀上工 真古新仿分异同

    --真仿商代玉虎的皮壳辨识 一件商代玉虎的真仿辨识贴出后(参见<古玉识趣(97):虽见蚀晶无沧桑工艺纹非辨仿商>),藏友跟贴一件商代玉虎(图1),并调侃"她的兄弟来了" ...

  • 古玉识趣(52):何须辨识一眼仿 工沁无处见真章

    古玉真仿辨,开门真百中难遇一二,一眼仿九成皆是,余一成辨真识仿,那是属于真品特征不明显.或者仿品仿到高处迷惑性大的一部分,需要细致辨认方能识得. 常有藏友请赏,一气出示十几件.甚至几十件都是一眼低仿品 ...

  • 古玉识趣(16):百媚千娇因打光,图辨莫轻认包浆

    一夫之 高科技时代,藏玩也与时俱进,网络图片鉴识赏玩是太过普遍了.照片是会失真的,在鉴识古玉的型.纹.痕迹等方面尚可,如果在沁色.包浆方面,切不可以图为据信以为真,更不能自欺欺人噢.有藏友发图共辨(图 ...

  • 古玉识趣(36):可人一春水 细察仿古味

    一夫之2018-10-14 09:28:11 藏友淘得一玉佩(图1,以下简称"此玉佩"),以古入估,寻辨真仿: 图1-1 图1-2 偶看三只水鸟嬉戏水草之间,画面和谐.结构匀称,玩 ...

  • 古玉识趣(92):莫迷标签假与真 辨仿还需练眼睛

    原创一夫之2020-07-29 11:56:19 古玉真伪辨,重在赏玩味. 只有带着清而净的"玩"古之心去赏与识,才能辨察于毫末,否则往往不经意间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 古玉识趣(54):古玉结晶不可仿 细察齐家玉圭璋

    一件玉圭形器,素面平平,貌不惊人(图1) 图1 藏友请鉴玩的藏品太多了,真品很难遇的,一眼扫过也就放了,没当回事. 不经意间偶然一瞥(图2),唉,似乎还有点与众不同.老气毕现啦. 图2-1 图2-2 ...

  • 古玉识趣(17):百媚千娇因打光 图辨莫轻认包浆

    高科技时代,藏玩也与时俱进,网络图片鉴识赏玩是太过普遍了. 图片是会失真的,在鉴识古玉的型.纹.痕迹等方面尚可,如果在沁色.包浆方面,切不可以图为据信以为真,更不能自欺欺人噢. 有藏友发图共辨(图1) ...

  • 古玉识趣(46):形似沁莫分 何处探原形

    良渚玉器传神韵二:一者神徽,二者阴刻线,均为难仿之处,掌握其精髓即可真仿立辨(参见<古玉学步(69):浮雕阴刻良渚纹工序严谨如传神>.<(79):高清大图赏辨良渚真仿阴刻线>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