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98):工上蚀与蚀上工 真古新仿分异同

(0)

相关推荐

  • 西汉•工字佩

    和田玉小精品,典型的战汉玻璃光,学习正经战汉器物的好标本.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皮壳,工痕,沁色与光气,高古初学者想探讨的四大要素俱在,可细细品味. 和田玉小精品,典型的战汉玻璃光,学习正经战汉器物的 ...

  • 鉴别古玉重要依据(包浆)(高手对决)

    世间古玉种类繁花并放,种类级别更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而古玉的包浆却只有两种,古玉包浆即是玉器表面形成的"氧化层",按其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自然形成包浆与盘玩形成包浆两种,也称 ...

  • 古玉讲解——古玉的皮壳

    皮壳是我们每次讲解玉器,都会提出的一个要点,这次我们就系统性,归纳性的讲解一下"皮壳". 汉代玉蝉 (甘泉姚庄102号汉墓出土) 这是一对比较典型的汉代玉蝉,从传统的工艺风格,和八 ...

  • 高古时期的玛瑙制品

    今日我们继续以玛瑙为专题开始我们的讲解,讲解一下高古时期所使用的玛瑙制品. 西周玛瑙 西周玛瑙是我国古代玛瑙制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因其色泽鲜红.材质细腻.工艺精美,在我国玛瑙制品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非 ...

  • 探析赤峰地区红山玉器沁色形成的原因及沁色特点

    五.根据常见的红山玉器沁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云雾沁 也叫烟沁,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它来源于民间,与红山美玉的身份比较相衬.这种沁色是红山玉器中最常见的沁色,也是被藏家最认可的.最美 ...

  • 唐代古玉鉴定——专题3

    各位师友周六愉快,今日我们继续开始讲解唐代玉器,前几日我们从唐代片雕玉器开始讲解,大家应该具有一定的基础性认知,对于综合鉴定玉器而言,片雕玉器是最凸显工痕的,最突出工艺的,今日我们讲解一下唐代圆雕玉器 ...

  • 古玉识趣(84):螭龙无神见新仿

    原创一夫之2020-02-16 12:38:47螭谷纹双面璧(图1): 图1-1 图1-2藏友"信仰既态度"的藏品(图2,以下简称"此璧",参见<古玉玩味 ...

  • 古玉识趣(102):逼真蚀料仿风化 细察塌缩留仿砂

    赏玉是一个静心陶冶的过程,辨玉是一场历练眼力的考试. 赏玉,要充分掌握古玉沧桑的全部特征而又能够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才能辨识于毫末之微.不漏真误假,免于失之毫厘谬至千里. 一件高古式素玉琮(图1): 图 ...

  • 古玉识趣(108):威风凛凛红山鹰 真章处处见特征

    一件红山玉鹰的见真看点举例 玉鹰为古玉比较多见的题材,只是假仿遍地一真难求. 红山玉鹰的形制比较简明古朴,所以几乎有海量玉鹰可供把玩,但是真仿之间的判断则全靠细节考量的功夫了. 一件形制常见的玉鹰(图 ...

  • ​古玉识趣(86):毕竟漂亮不是古 不见沧桑未埋土

    原创一夫之2020-02-25 12:04:59 古玉辨识料.工.形.纹皆为可识读范畴,可具以文字.辅以图像,对照辨析:唯入埋的沁色.传世的包浆则非文字.图像所能够表达了.是为"形而下方辨迹 ...

  • 古玉识趣(54):莫说仿古无玩性 察仿方可识得真

    识古玉重在一个赏字,欣赏其工艺的古拙精巧,欣赏其形制纹饰的时代特征,欣赏其沁入的自然美丽,欣赏其皮壳沧桑散发出的老旧光华--如果静心仔细品味了,即使隔着橱窗依然为我所有--因为已经读懂了它的历史.如果 ...

  • 古玉识趣(86):毕竟漂亮不是古 不见沧桑未埋土

    "瓷看底.玉看皮".观摩皮壳沧桑是古玉辨识的不二法门,是在观摩大量料.工.形.纹辨识基础之上产生对古玉沁色.包浆--皮壳的内在认知,这个认知就是常说的"悟性". ...

  • 古玉识趣(107):风蚀沧桑良渚琮 巧用蚀料作仿工

    --瞠目结舌的仿良渚工艺举例(2) 沧桑毕现良渚玉琮(图1): 图1-1 图1-2 难不讶异非常,惊叹人世沧桑.天然风蚀毋庸置疑,但是否真古到代依然需要一番考辨. 都整成这样了,难道还有疑问?那是当然 ...

  • 古玉识趣(97):虽见蚀晶无沧桑 工非纹异辨仿商

    原创一夫之2020-11-27 12:24:58 一件商代玉虎的真仿辨识 一件纹饰似商代的玉虎(图1,以下简称"此饰件"): 图1-1 图1-2 真仿两边见仁见智:见真者" ...

  • 古玉识趣(14):沁入肌理专打眼,巧用蚀料仿红山

    一夫之 一件<红山美沁>的玉枭(图1),赢得了一片捧扬,收藏者当然也美意尽收,美沁醉人人自醉,醉卧红山六千年啦. 图1-1 图1-2 慢慢赏来-- 此枭鸟裂遍全身(图2),所谓十玉九裂,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