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新视野》ll散文天地·潘海洋作品ll总第813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武鸣,一个走在歌的行板上的民族
文/潘海洋(广西)
石上种竹石下阴,海底青松万丈深。
山歌越唱意越浓,爱情越交越同心。
当你听到这些情意绵绵清丽洒脱的山歌时,你会不会想到,这是一个从它诞生起就走在歌的行板上繁衍生息的民族?这也是一个成长于大山之中,在大山的舞台上放牧山歌独领风骚的民族?这就是——中国武鸣壮乡!
广西是壮族人聚居的地方,而以武鸣为最多,壮族人民勤劳善良,朴实聪明,她们创造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文化财富,有着浓郁传统的文化氛围,如:抛绣球、斗牛斗鸡、唱山歌等。辗转几千年,终于发展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三月三”骆越文化歌圩风情的盛会,而她的根源要追踪到远古时代的骆越古国。
骆越是夏、商、周乃至汉代生活在岭南的古代民族,她是现代壮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民族的祖先。骆越人北到红水河流域,南到越南红河流域和海南岛,东到广东西部,西到云贵高原东部的广大地域建立了一个闻名的骆越古国,现代的壮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的文化都带有骆越文化的深刻印记。骆越人的祖居地大明山地区,现在是壮族人的聚居地,保留的骆越文化习俗最多,壮族人是骆越人的后裔自不待言。侗族最尊崇的“萨玛”(大祖母)神和大明山地区的龙母(壮语称娅蒲即祖母)神显然有渊源关系。根据水族古歌的叙述,水族的祖先最初生活在邕江流域的“岜虽山”,后来被迫离开邕江流域,渡过红水河,经河池、南丹一带,沿龙江溯流而上,迁徙到今天的水族地区,因此水族的古称也叫“虽族”。这一水族古歌中记载的“邕江流域的‘岜虽山’”就是现在的大明山。这些骆越人后裔的民族都有厚重的骆越文化底蕴,他们的许多习俗都可以在大明山地区的骆越文化习俗中找到自己的源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大明山地区发现了骆越古国的高级礼器商代牛头提梁卣、最大的骆越文化遗址元龙坡商周墓以及安等秧、独山、敢猪岩、岜马山等一批骆越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骆越古国文物,出土文物年代最早而且前后连贯、分布相对集中的,是环绕大明山的几个县,其中武鸣、宾阳、上林、马山四县紧贴大明山,是内圈;忻城、来宾、横县、邕宁、南宁市、隆安、都安等县市,离大明山稍远,是外圈。在这内外两圈之中,从商代晚期到战国时期,都有器物和墓葬发现,其中年代最早、时间延续最长、最集中并有墓葬群的,只有武鸣马头一带。这两年,全国和广西的一批著名民族文化专家在大明山地区进行了深入的骆越文化和龙母文化考察研究,破解了这里的骆越古都和龙母文化古地名“密码”,证明骆越人的祖居地和骆越古国最早的都城在大明山西南麓。大明山壮语叫“岜是”(也写作“博邪”“岜社”“岜虽”),即“祖山”“根山”“神山”的意思,这个名字也说明大明山是骆越文化的中心。

骆越古国在中华文化历史上曾创造出灿烂的骆越文化,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棉纺织文化、航海文化、龙母文化、铜鼓文化、花山文化、医药文化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而能让这个民族名扬四海的重要途径就是她们独特的山歌传唱艺术。勤劳质朴的壮族先祖,他们在电闪雷鸣的大自然中过着刀耕火种的艰辛的原始农耕生活,大山赋予他们坚强不屈的意志和豪放的性格,这能够消散劳动的辛苦,在繁重的压力中放松自己的情绪,他们用随口放歌的形式来抒放心情,没有固定的格式,没有配合的旋律,就这样自然而然歌从口出,久而久之,形成了如今的山歌形式,他们能够一边劳作,一边用歌喉吟唱那些淳朴、纯情、自然的山歌,劳动时他们唱粗犷高亢的歌:
要想打猎就上山,要想捉鱼就下河。
要想致富靠双手,哪有工夫闲里过!
这些山歌粗犷不凡、流畅且有豪情,可响遏行云,激发斗志!
宴会时有祝酒歌:
壮乡人民热情多,宴会喝酒又唱歌。
老少助阵来两句,歌声溢满武鸣河。
这些山歌却轻盈如山花袭人,荡漾如泉,使人情不自禁和两句!
丰收时他们唱婉转悠扬的歌:
歌儿悠悠水悠悠,同饮一杯月下走。
月儿向西心还留,风送酒香上竹楼。
这些山歌清甘似霖,沁人肺腑!像在挥锄劳作间随意流泻出来的心情表露,能消除疲劳,驱赶寂寞,如涌出土层或岩缝的旋律,在山林中、田地里低徊流传,纵使岁月更迭,时光流逝,仍口口相传,萦回千年。从小小少年到耄耋老人,都有唱不尽的歌,只要你能静下来,听听从唇间流泻而出的山歌,你就被感动,感动这个勤劳智慧的壮族人是如何邀日月同歌,唱响美丽如画的画卷;你从歌声中也许就会了解到,这个民族的变迁与追求。你不得不赞叹,壮乡人感情世界与精神生活的广博与丰富!

最让人陶醉的是清纯诱人的情歌。怀春的年青人在劳作之中劳动之余,用深情款款的歌声来抒发对心中人的爱恋。他们或在大树下,倚树而望,希望能见到意中人一诉心声的愿望:
哥若有心等妹心,朝看日头夜看星。
一根丝线一枚针,针行三步妹来寻。
有时或在花儿前,轻抚花蕊轻嗅花香,渴望有朝一日能向心上人表示爱意的火热情怀:
哥若有情妹甘愿,就像嘴里含着糖。
把情放在哥手心,日日流连在花前。
或者在月上柳梢头的时候,成双成对漫步在小河边、幽径里,表达互诉衷肠、永结同心的意愿:
凤尾叶儿随风飘,花儿落下跟水流。
有心牵着哥的手,今生今世到白头。
那些情歌,如清风拂拭心中,情怡荡漾;像泉水流经胸间,清丽诱人,于抑扬顿挫里见万般风情,觉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特别是经电影《刘三姐》传播以后,一时间风靡神州大地,浩浩荡荡地撞开了民歌的门槛,向世人演绎神话般的心底情感,把恋爱的甜蜜、思念的缠绕痛快淋漓地表白:
米筛筛米米在中,哥哥恋妹是真心。
哥我情意如灯盏,只会添油不换芯。
这是表示坚贞爱情的歌,让人坚定爱情的执着!
要唱山歌妹有份,哥有心来妹也真。
麻花手镯纽丝缠,岂怕一层又一层!
这是歌唱志同道合的,心心相印的情感油然而生!
情歌在壮族山歌中占主导地位。不但是年轻人在用歌声求爱,求得爱情瓜熟蒂落,幸福相伴,老年人也在极力回味,回忆曾经的恋爱之旅,回忆过去的浪漫和美好!

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如春节、七月的鬼节,特别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都是各地的壮族人集中一起举行庆典的时候,到那时,无论是在村落,还是有原野山坡,三五成群的你一句我一句就形成了火辣辣的山歌对唱,加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最后汇成了人海歌海,一时间,整个旷野歌声飞扬,笑声呼声直上云霄,直至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归程,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一直唱到心旌摇荡,欲罢不能。年轻的妹子们还抛起了绣球。绣球,是壮家姑娘定情的信物,她们到了找对象的年龄就开始精心制作。每年的三月三,就在歌节里寻找意中人,看中了哪个人就向他抛去绣球,如果绣球也被相中的男青年抢去了,说明男的也看上了她,两人的关系就这样定了。还说,绣球抛出去了,女的就一心一意等待,永不变心。这些内容现在成了“三月三” 歌圩里的娱乐项目!
壮族山歌不需要深熟的思考和充分的润色,而是随口成歌,有的是当地的口语,根本不能用现代词汇来记录,只能借助音译来完成。但这些山歌听来却朗朗上口,耳熟能详。山歌的形式也是多样化和时代化。婚嫁唱嫁歌,采茶唱茶歌……正像宋祖英在《大地飞歌》里唱道:
“踏平山路唱山歌,撒开渔网唱渔歌……牡丹开了唱花歌,荔枝红了唱甜歌……”
这些山歌虽不是文学样式,可却浸润着浓厚的文化底蕴,那一首首朴素的山歌,经世世代代相传,经久回荡在拙朴的山村上空,许多日子可以随流水逝去,可这些歌谣依旧慰藉着一代代人的心田!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山歌的形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武鸣也利用这个山歌文化努力打造歌圩品牌,经常举行群众性的山歌比赛活动,除传统的情歌对唱外,歌唱内容也涵盖了方方面面。有邀请对方对歌的:
我歌唱你来和,武鸣山歌多又多。
当年三姐传歌来,留下歌声千万箩。
有歌颂党的精神政策的:
十八大精神放光芒,武鸣人民喜洋洋。
壮乡特色要坚持,科学发展奔小康。
有赞扬农村变化的:
现在农村变化强,钢筋水泥起新房。
进村又有水泥路,路旁已有亮灯光。
也有反映计划生育的:
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重男轻女要转变,男女平等早执行。

来参加对歌唱歌比赛的人穿着特色的民族盛装,热情洋溢,充分展现自己的歌唱才能,同时也展示了壮族人能歌善舞的优点,用山歌搭建交流的平台,不但吸引外地人对武鸣传统文化的注意,更能让人注意武鸣的投资环境,起到促进经济建设的作用!
生于斯长于斯的壮乡人用山歌打造了一个响亮的民族,也打造出了一个文化品牌。武鸣县从1985年起,以“歌节”的形式连续举办了18届“三月三”活动;2003年,为弘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打造壮民族文化品牌,促进经贸交流与合作,将“歌节”复名为“歌圩”。而从2011年“三月三”歌圩开始,“骆越文化”元素凸显。神秘的“骆越王”首次现身向民众抛洒五谷祈福,中国壮族节日庆典民俗组画《骆越阡歌》亦首次亮相,展现千年壮文化的“经典瞬间”。武鸣县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 2011年4月4日,中国壮乡·武鸣文化丛书和《武鸣骆越文化遗产撷英》正式发行,标志着中国对骆越文化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成就。
而今,在武鸣县各乡镇都成立了山歌协会,在县城江滨路组织实施了月山歌会活动,武鸣人用山歌宣扬了武鸣,武鸣因歌圩而闻名遐迩。走在武鸣的锦绣大地上,处处听到歌声,处处以歌会友,歌行武鸣,歌鸣天下!武鸣,一个走在歌的行板上的民族,正在引领人们去追忆曾经沧海的悠悠岁月,去领略壮乡独特的风情魅力,去开创最美的民族绝唱!

【作者简介】潘海洋,中共党员,广西师大中文系毕业,本科学历。曾用海洋、尘子、晨风等笔名在《红豆》《广西工人报》《广西政法报》《南方侨报》《南宁日报》《南宁晚报》《德育报》《金沙江文学》《凉山文学》《灵水杂志》《武鸣报》《武鸣时讯》各网站等发表散文、诗歌、随笔。散文《鱼篓》入选《读者》杂志;诗歌《心迹》入选《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诗歌《安好,中国》入选《中国抗击冠状病毒·网络前沿诗文典藏》;诗歌《仰望春天》入选广西统战部《同心抗疫·网络前沿作品展》;获得各类文学奖十多次。

品牌战略联盟单位
中国唯美诗歌原创联盟

联盟网站
中国唯美诗歌网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
www.ap0001.com
滑动图标给你惊喜


《作家新视野》杂志
征稿函
本刊秉承“为文学爱好者引路,为文学写作者服务”的办刊宗旨,坚持刊物品质第一位的办刊理念,全力打造一个贴切于新时代要求的文学交流平台,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发表与交流成果的新园地,本刊坚持发表正能量文学作品,拒绝含有政治、色情、宗教、暴力等作品。拥护基本国策,遵守法律法规。致力于发掘、展现有潜力、有实力的青年文学新人,为中国文学事业贡献力量。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积极投稿。
◆主要栏目
小说前沿、散文天地、诗歌先锋、赏析评论、微电影剧本、作家摇篮等栏目。
◆来稿要求
1、投稿者严禁抄袭,若出现署名争议法律纠纷,作者自负文责。
2、投稿格式为电子稿,未刊登稿件会及时删除,请作者自留底稿。
3、本刊可对来稿进行修改、删减,如不同意改动,请投稿时注明。
4、来稿一经选用下发用稿通知单,录用刊登后本刊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
5、我刊仅针对每版稿件赠送两本当期样刊,如需多本,请付费购买。
6、投稿前请先关注作家新视野公众号,以便及时了解作品刊发事宜。
7、投稿请按以下微信方式投稿:
8、如非本刊签约作家投稿前请提交相关资料予以审核办理,审核通过后优先安排上刊。
作家新视野编辑部
2020年7月20日
………………………………………………
编委成员:
顾 问:谭五昌 祁人 大卫
总 编:吴光德
主 编:山雨歇
执行主编:石 江
常务主编:梦之雪
版务主编:孟新龙
诗歌主编:水 草 殇 煜 马俊华
散文主编:不忘初心
小说主编:青 青
首席评论:顾正龙 捍 士
文字总监:无语者
论坛首版:阮子豪
特约编委:阿疆 潞清 葛宴君 艾院 阳光
凌凤凰 小船 虹雨 王排

作家新视野
与你分享文字的乐趣
第813期微刊制作
孟新龙

《作家新视野》关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