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胜神仙——洛宁大原当代之三

(0)

相关推荐

  • 程金顺 | 穰原之秋

    穰原之秋 文|程金顺 九月,穰原成了秋的海洋,行走穰原,你会觉得自己在这海洋里沉浮. 穰原之大,超出了你的想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坦荡如砥,无边无际.肥沃的土地上栽种着玉米.芝麻.花生.黄豆.绿豆. ...

  • 何为“三秋”?满满的回忆:三秋大忙。

    原创赵永志672020-10-14 12:46:37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天已过中秋,正是天高气爽.金秋十月之时,也是农民们三秋大忙 ...

  • 七十年代农民去十公里外交公粮,架子车上拉...

    七十年代农民去十公里外交公粮,架子车上拉的是优质小麦,中午吃的是自己带的红薯面蒸的黑窝窝. 在七十年代去交公粮,早起生产队就把提前好几天晒干扬净的小麦,装在农民自己人力拉的架子车上,每个人最少拉六七百 ...

  • 逐鹿中原|艾莱达药肥吹响2021春季进攻的号角!

    一边收官2020年冬储市场,一边布局2021年春季市场.11月2日,由艾力农生态工程河北有限公司主办的艾力农2021春季药肥.特肥新品发布大会在河南开封举办,本次大会以"共创 共享 共赢&q ...

  • 王书奎 || 清明祭亲三篇

    清明祭亲三篇 楚楚 拙笔千钧重 思情万丈长 文短表寸心 意切禀天堂 时近清明.连日来,夜里总是不断的做梦,一次次在梦中与故去的亲人相聚.一觉醒来,惆怅之后,梦里的情景,勾起了对已故亲人无尽的思念,历历 ...

  • 洛宁大原当代之十一——大原学校

    从现有的资料查,大原村教育始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当时称私塾,设在程家祖祠东厢房,为家族条件好的家办教育.到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教育开始普及复兴名字改为学堂.至民国元年学堂又更名学校 ...

  • 洛宁大原当代之十——从商的韦姓

    韦姓是明嘉靖二年(1522年)由寨子太平庄迁至大原的,韦姓之始,夏以前远不胜追.在商曰承韦氏.在周曰韦杜氏.相传起自护公,佐武兴周敕封天将,为韦氏鼻祖.籍贯源自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古乐乡太平庄演乐堂发源. ...

  • 洛宁大原当代之九——夏街大集

    大原夏街集,为洛宁县大集之一,约有六百年历史.物品大到机械,小到碗筷.杯.勺针头线脑.起源於明,兴盛於清至今十分红火.过去主要是柴米油盐,染布坊,卖肉坊,日用家俱.民国时期,粮食交易是一个十分的亮点, ...

  • 洛宁大原当代之七——槐树院的变迁

    槐树院,已经被人们叫了380余年,翻开雷姓的家谱上写:"明洪武年由山西洪洞迁来",汉忠.汉臣兄弟二人住坡头,后代下户大原,但从资料显示大原雷姓是明天启五年(1625)住下的. 在这 ...

  • 洛宁大原当代之六——城市的搬运工

    下街,他在元末叫夏家街,当时程仕让三子子勉,任永宁教谕,他的书童夏易,同时下户於大原,后夏易后代住东边,程家后代住西边,因此叫东胡同.西胡同.再后来,起集统称夏家街,又叫夏街.随着历史的发展,夏家后代 ...

  • 洛宁大原当代之五——穷山沟变成富窝窝

    上沟地处七沟八梁十面坡,人家居住分散,不是沟就是崖,出了窑洞还是窑洞,对面能说话,相见得半天.闺女们长大嫌这里条件恶劣.穷,都嫁了出去.小伙子长大说媳妇,女方看上了人,但一说住在上沟,摔手就不算回事, ...

  • 穷到思变的西崖垴——洛宁大原当代之四

    窑上,故名思意,一是烧过砖瓦或瓷器的地方,二是窑洞很多没有房子的地方,这里的窑上正是第二种.人全部住在窑洞里,过去叫窑上,现在叫西崖垴. 过去在这里住的人都是穷的吃了上顿想下顿的穷苦百姓,十几户人家就 ...

  • 生活奠基者——当代洛宁大原之二

    南湾村界碑 南湾又名罗家圪垯,是大原村最南的一个自然村.因从村中到原上去要走这段S型路,所以叫南湾.在清朝时期这地方叫罗家湾,是罗姓人最早迁徒住到这里.在它的南边一个小沟叫王范沟,是姓王和姓范人居住的 ...

  • 洛宁大原,走过变化的七十年当代之一

    洛宁县陈吴乡大原村,多么响亮的名字,这个原一是不小,二是原下住人太多.它东至盛水沟,西至陈宋大悲寺东,南至截沟后峪,北至洛河.东西2.8平方公里,由五个行政村,十九个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4000余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