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瘟疫06:三国演义里的瘟疫,影响了天下大势分与合
相关推荐
-
三国新论:曹操赤壁战败源于血吸虫,精彩故事难道都是演义?
三国新论:曹操赤壁战败源于血吸虫,精彩故事难道都是演义?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近年来,有不少论者都对火攻产生了质疑.研究者有了新的看法.他们认为曹操的失败,火攻不是主要原因,很多学者认为血吸虫才是 ...
-
二十条船真能毁掉百万曹军?为何曹操后来坚称,周瑜就是个捡漏的
相信不少小伙伴们在看<三国演义>之时,对于那场改变了历史格局,最终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一定印象深刻,特别是文中的那段火攻描述,读之让人热血沸腾: 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黄盖用刀一 ...
-
周瑜捡了大便宜?曹操赤壁之战并非败于火攻
三国的赤壁之战衍生了不少典故,如,"周瑜打黄盖"."借东风"."草船借箭"."曹操败走华容道"等.不仅如此,<三国 ...
-
镇江的焦山,因1800多年前三国时一场大疫情而出名
<三国演义>中的天下大乱,是从东汉末年的政治混乱.瘟疫流行,开始席卷九州的.汉灵帝中平元年的瘟疫,是促成黄巾起义的一大因素. 演义中说:"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这 ...
-
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除了孙权和刘备,还有瘟疫
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除了孙权和刘备,还有瘟疫 老羊铲史 1. 一 千 八 百 一 十 二 年前的208年,曹操带着从乌桓掠来了二十万骑兵,再加上他在中原的原有的部队号称八十万,南下进攻东吴的孙权,于是 ...
-
假如历史有如果2:“赤壁之战,曹军破吴”...
"护军怎么样了?" 赤壁南岸,一座巨大的军营中,一个中年人焦急的在营帐外问道. "哎,回天乏术,非人力可为,准备后事吧"一个医者模样的老者摇着头叹气的说道. & ...
-
赤壁之战:其实是曹操自己放火烧船!曹操全军覆没另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有所了解,"赤壁之战"绝对是三国演义中最经典.最精彩.也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乃至在整个军事历史上,赤壁之战也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
-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和你熟知的版本差别很大
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号称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一场战争. 然而,我们对于赤壁之战的了解,一般仅限于<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比如诸葛亮借东风.庞统献连环计.火烧赤壁.苦肉计.蒋干盗书.草 ...
-
历史上的今天丨古德里安的闪电神话: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坦克进击
历史上的今天丨古德里安的闪电神话: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坦克进击
-
历史上的今天 | 《麦田里的守望者》问世
1951年7月16日,美国著名作家,有"传奇文学隐士"之称的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问世. 这部著作据统计全球畅销已突破7000万册,并跻身20世 ...
-
历史上的中医抵御321次大瘟疫,救人无数
在一般人的认识里中医对感冒或传染病等急性病的治疗不如西医,或者认为中医治不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像伤寒.温病等那是中医最擅长和拿手的,经辨证治疗不会留下慢性病的隐患. 下文可以了解历史上中医对传染病的贡 ...
-
人类历史上造成大规模死亡的十大瘟疫(组图)
中国少年特战兵训练营特别推荐: 人类历史上造成大规模死亡的十大瘟疫 雅典鼠疫: 公元前430-前427年,雅典发生大瘟疫,近二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整个雅典几乎被摧毁. 有专家认为此疫即鼠疫.症状包括高烧 ...
-
历史上的高勋女里:一个贪权一个贪财,谋害萧燕燕亲爹,不得善终
在最新播出的<燕云台>中,高勋和女里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与前途,在朝堂之上指认萧海只和萧海里是杀害萧思温的凶手.后来,萧燕燕三姐妹用射鬼箭的方式替亡父报仇. 单说高勋和女里,他们两个人虽然在 ...
-
人类历史上造成大规模死亡的十大瘟疫
雅典鼠疫: 公元前430-前427年,雅典发生大瘟疫,近二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整个雅典几乎被摧毁. 有专家认为此疫即鼠疫.症状包括高烧.口渴.喉咙舌头充血.皮肤红肿病变等. 鼠疫发生时,正值第二次伯罗奔 ...
-
中国历史上十大罪人:每一个都影响千年的历史发展
大家肯定或多或少都有了解过历史上的一些奸官污吏,一个贪官的出现会影响朝代几十年,但要是有一个历史罪人出现,可能就影响千年的历史了.今天小南就给大家列举了影响中国历史的十大罪人,排名不分高低. 一.赵高 ...
-
中国历史上的六次人口大迁徙,影响每一位华夏儿女
转载 无论在一个地方定居多久,中国人总是想追溯自己的血脉来源. 在长江出海口的南通如皋,冒姓的血缘来自遥远的蒙古草原: 在云南玉溪,很多张姓人的祖先居住在南京"高石坎柳树湾": 在 ...
-
汉朝历史上的四位“冠军侯”:除了霍去病,另外三人分别是谁呢?
侯爵,这是古代历史上比较常见的一个爵位.在周朝时期,侯爵位列"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也即是一个地位较高的爵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