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评诗词(三)
律诗点评:老竹
注:歧口炮台始建于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当地军民曾击退英法联军,迫使其转往大沽口登陆。
词曲点评:点我
雾降贫园,雁歌瘦水,草木枯叶金黄。稻香棉熟,菊绽傲寒霜。岸柳摇撩锦鲤,怜绰约、欲醉徜徉。西风起,芦花落絮,愁绪比丝长。
秋凉,风瑟瑟,萍踪寂寂,野水茫茫。几时噤蝉寒,难忘家乡。想是亭台照旧,依然怕、世事无常。征鸿过,离思万缕,浊酒慰愁肠。
老有所乐,天天都是重阳节。下片前两句不俗,惜结得有些乏味。
往期回顾:
看饭根有感
王素玲(江苏)
赖吾腹小赖餐丰?吃饱碗盘还未空。
才说起身离别去,心头忽觉愧袁翁。
【宋善岭点评】诗在生活里,生活就是诗。作者以小喻大,颇得绝句之法;说到愧对袁老而戛然而止,而将诗之余味(该如何做)留给读者。看似信手拈来,已现诗家三昧。
郊行
沈晓明(浙江)
为赏初冬美,迎风郊外行。
菊香惟恐晚,山色久闻名。
远醉枫林赤,深迷湖水清。
沿途听鸟叫,最喜鹁鸠声。
【宋善岭点评】此律画面丰富,以“恐、久、醉、迷”将情融景中允称写手。唯觉尾联收得随意,如鹁鸠无寄托“最喜”则无据。如有寄托(比如祈雨)则前三联未见铺陈。(鹁鸠:天将雨时其鸣甚急,俗称水鹁鸪)。
宋善岭,已退休,中铁十局原副总经济师,第四工程公司原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江苏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徐州市诗词协会会长。
刘能英简评
阅长平之战
王靖(吉林)
那岁长平血染天,读来犹感梦难眠。
输赢史上兵家事,数万亡魂谁个怜。
【刘能英简评】从旧的题材旧的立意中,翻出新的语言,也是一种成功,特别是转句,本意应该是“兵家史上输赢事”,倒装成“输赢史上兵家事”之后平添一点滞涩感、陌生感,使人在海样的作品阅读中停一停步,回一回头,未尝不是一件幸事。个人觉得不足处:结合承句的“读”字,题目中的“长平之战”是不是应该加上书名号?承句的“梦难眠”逻辑欠妥,“梦”,肯定是在“眠”中的,应该是“夜难眠”才说得过去。
初冬
汤昌社(安徽)
西风转作北风吟,吹落公孙头上金。
霜菊香残晴日暖,老梅动了望春心。
【刘能英简评】最后一句“老梅动了望春心”,引得老刘动了点评心。一二句的铺垫,顺利引出转句的“秋去冬来”之意,再顺势引出结句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之意。布局上可谓匠心独运,细节上,还可以再优化,比如转句的“霜菊香残”,霜和香可避一下。
清平乐·雪花说
王继权(北京)
生于北漠。变作琼花落。久在仙宫多寂寞。下去找些快乐。
春日送咱离开。冬风再请回来。这个花花世界,真难使我忘怀。
【刘能英简评】此词妙在以拟人的手法,戏说雪的洁白一色,留恋花花世界的五颜六色,别开生面又合情合理。但首句“生于北漠”跟“久在仙宫”似乎有点矛盾。
刘能英,女,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驻会签约作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驻校作家,鲁院第22届高研班学员。《诗词日历》主编。获《诗刊》2014年度青年诗人奖、第六届中华宝石文学奖。有注册执业资格证书若干。著有诗词选集《长安行》《大都行》《上苑行》、合集《行行重行行》。作品入选《21世纪新锐吟家》第三辑、中国青年出版社《好诗词》第一季。
徐向中点评
初中毕业60年老同学聚会
陈代南(湖北)
顿时都作少年娃,一片乡音笑语哗。
清酒也知花季美,忙将皱靥抹成霞。
【徐向中点评】起句果断、真切,承句生动,转句形象,结句明艳。用“心声”、“颜色”描摹老同学聚会的喜悦、欢快,有比喻,有拟人,脉络清晰,简洁扼要。
有感秋菜市场白菜价格
丁德林(辽宁)
除草施肥田垄穿,定苗灌溉日流连。
辛劳换得丰收季,足秤一斤三角钱。
【徐向中点评】“除草施肥” “定苗灌溉”,几个月辛劳才能收获的大白菜,如此低廉的价格,又逢货币不断贬值之际,菜农情何以堪。放眼望去,举国粮价、菜价莫不如此,以致农村青壮年全都外出打工。常说“重三农”、“乡村振兴”,何时落到实处?此作通俗流畅,悯农情怀可嘉。
唠叨
边义(辽阳)
忽起铃音扰梦乡,蒜皮小事话家长。
上班只是谋生计,喝酒应知饱肚囊。
犹恐三更衾褥失,堪怜半百鬓毛霜。
天寒自觉身心暖,幸福皆因有老娘。
【徐向中点评】写老母亲的关心,从细节体现:半夜打来电话,反复交代,工作不要太赶、喝酒别忘吃主食、睡觉别登被、五十了,头发也白了,要知道爱护身体。题目是《唠叨》,篇末揭示主题。此作提醒人们:这样的“蒜皮小事”,正体现出母爱的无微不至,这样的“唠叨”,是慈心,是爱怜,是作为儿子的温暖、幸福,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你多大年龄,都不要不耐烦,而应好好加倍珍惜,他人是不会给你这些的。
徐向中,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1982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高级教师。主编、副主编出版书籍近20本。在全国诗、联大赛中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徐州市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徐州市楹联家协会副会长,《彭城诗派》杂志主编,《大风歌诗友会》微刊执行主编。2004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格律诗词《回声集》,201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自由体诗集《月光下的含羞草》。古调新歌诗社顾问。
王聪颖点评
读者
李显彬(辽宁)
久坐寒阶瘦影长,西风吹卷落清霜。
读来不晓暮秋冷,原是书中有太阳。
【王聪颖点评】寒阶瘦影,久坐而冷意生焉;西风吹卷,落清霜而冷意倍添,前二句之意象,归于一"冷"字可也。第三句笔锋反转为"不晓暮秋冷",设置悬念。结句"原是书中有太阳",给出答案,全诗颇见起承转合之功。古人曾以"千钟粟"、"黄金屋"、"马如簇"、"颜如玉"喻书,而此诗喻之以"太阳",尤胜一筹也。
章古台万亩松林
高咏志(辽宁)
生生累代锁黄龙,朔漠今朝满碧葱。
章古台犹苍耳子,少年派已白头翁。
伶仃一冢涛声里,鳞甲万松云影中。
孤独谁如瞭望塔,绿阴千顷念愚公。
【王聪颖点评】首联以对比手法写治沙之功,时间上以"累代"对"今朝",场景上以"黄龙"对"碧葱",具概括力而富表现力。颔联一句写景物,一包写人物。"章古台",彰武县之地名,即蒙语译音之"苍耳子",故有"章古台犹苍耳子"句。"少年派",当年之治沙人也,如今早成了"白头翁",所谓"献了青春献终身"之最形象之诠释也。尤以"苍耳子"对"白头翁"为妙绝,字字皆对,真妙手天成。颈联复以景语为情语,以"伶仃一冢",对"鳞甲万松",足具穿透时空、打动人心的力量。尾联视角收于一塔,而至"绿阴千倾念愚公"七字,则诗之主旨毕现也。全诗层层递进,对仗工稳,情景交融,允为佳构。
王聪颖,1963年6月出生,辽宁阜新人,自号雕虫斋主人。中华诗词学会乡村诗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进修班导师。辽宁省作家协会、中国诗词研究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出版小说、诗歌、散文集等计七部,格律诗辑有《雕虫斋诗稿》。
邱俊标简评
读者
李显彬(辽宁)
久坐寒阶瘦影长,西风吹卷落清霜。
读来不晓暮秋冷,原是书中有太阳。
【邱俊标简评】这首七绝写得非常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起承两句写读书的环境,也隐现了读者的勤奋;可以说,环境越恶劣,越显示出读者坚强的意志力和学习的决心。转结两句道出读者不觉身冷而沉醉于书的原因,但是作者却没有去说出具体明确的原因,也没有去说教,而是借用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去揭示其中的奥秘,令人可感、可亲,更令人遐想,也余味无穷。
立冬次日见白菊随记
曹胜炎(湖北)
秋去花争发,露凝犹自新。
幽香缘太古,素影待何人。
冷淡浑如雪,清明不染尘。
堪堪摄图里,栩栩亦怡神。
【邱俊标简评】这首五律写得古味浓厚,读来真有唇齿生香之感,字里行间充分展示着作者深厚的遣词造句功底。首联写时令的变化带来的影响,“犹自”用得好。颔联具体描写白菊的香和形,巧用拟人手法,把物写得楚楚动人,别有情趣。颈联着力写白菊的品格,赋予白菊以一个高洁之士的形象。尾联又进一步提升,就是摄入图中,它依然不同凡响。整首诗层层铺设,由形到神,描写细腻传神,赞美之情跃然纸上。
邱俊标,广东省,东莞市,诗词研究员和讲师,英语高级教师,硬笔书法高级培训师。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化学会诗委会副秘书长;东莞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珠江诗社副秘书长,长青诗学院教师。诗词、楹联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奖。古调新歌诗社顾问。
庄辉点评
初冬飘雪
许锦华(辽宁)
琼英飘曳染枝头,似絮如烟竞自由。
影带香风弥野陌,身携冷雾掩轻舟。
仰天不屑乌云暗,立地无惊白发稠。
唯盼梅花开放早,春浮翠黛喜音求。
庄辉点评: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立冬后东北已下雪了。此诗首联开门见山,信手入题,总写雪的颜色与态势。“染”字很具动感,并钓出雪的“似絮如烟”,自然浏亮;“竞自由”三字,语轻意厚,将下雪时漫天飞舞、纷纷扬扬、无拘无束的状态表现无遗,气局展开。“琼英”原指玉色的花,此处代指雪花。
二联,“影带香风、身携冷雾”的描写,善于抓住特征,灵动脱俗,避开了交代式和照相式写景的通病;“掩轻舟”是借“图底关系”挽出具象。三联,“仰天不屑、立地无惊”,景中入情,情中立景,景有所托,情有所寄,情意缠绵而不伤感,积极向上。此二联脉意贯通,错落有致,虚实并进,避免了句句坐实。
尾联连转带收,在递中盼望梅早开,春早到,这样收束是完全可以的。从高标看,尾联拿捏弱了一些。如果能立足于大雪兆丰年,或者从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等方面去升华主题,则立意会高古许多,意高则格高也。
诉衷情令·别秋(晏殊体)
赵仁波(云南)
冬风来袭几番狂。露重带严霜。菊花谢了枫落,谁吊挽秋光。
嗟逝水,总难忘。抱壶觞。别愁未定,苦了相思,瘦了离肠。
庄辉点评:《诉衷情令》词牌即《诉衷情》,双调44字。此词上片,“来袭”二字凌空一笔,既率真又有势,钓出“露重、严霜、菊谢、枫落”诸景,冬天都来了,别秋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是从侧面破题,既借物起兴,又秋意阑珊。一句设问,用语深沉,空灵蕴藉。“吊”含伤感,也存怀念。“挽秋光”于执念中见温情。
下片转入抒情,用词畅快。以“嗟逝水”过片,引起对秋的“难忘”,“抱壶觞”意态闲闲。结拍推进,将意境小小宕开一笔,将“别秋”定格在“苦相思、瘦离肠”上,真个是“自古逢秋悲寂寥”。读之总觉得有
各位诗友:
本期“名家点评”栏目,聘请著名诗人张明新做点评嘉宾。张明新先生是足荣杯丁酉好诗词、中华诗词杂志2015和2018年两届中华好诗词、第二届诗词中国一等奖获得者。在诗词理论研究和诗词评论上,眼光独到,评析精确,目前担任多家微刊点评嘉宾。
《墨河韵语》编辑部
著名诗人张明新先生

刘晓文
乳燕(通韵)
檐头有个家,里面住着啥?
童子一声喊,疾开四朵花。
[点评]
两个特点,一是口语入诗,二是饶有机趣。末句是诗眼。童子一声喊,燕巢忽然探出四只乳燕,像四朵花。岂止有机趣,更有爱心,有张力,有创意。小诗生动活泼,惹人喜爱。

梁孝平
环卫工
凡人做得大文章,美丽城容汝化妆。
天地之间谁鉴证,一枚红印是朝阳。
[点评]
清.沈得潜曾说,有第一等襟抱,斯有第一等真诗。评者在此所说第一等襟抱第一等真诗,即包括环卫工,又包括诗作者。凡人,即环卫工,因有美化城市的襟抱,美丽的城市,便是(她)们的大文章。作者,因有热爱环卫工的襟抱,才有《环卫工》这首真诗。此大文章,天地以一枚朝阳作为鉴证,意象境美情美。朝阳,永远属于早起的环卫工们。热爱歌颂环卫工的人也永远值得称赞。

江志雪
朝霞
旭日曈曈现岭巅,河塘倒映绮霞鲜。
谁家仙女梳妆早,误把胭脂洒满天。
[点评]
把满天朝霞比喻为仙女早上梳妆误洒落的胭脂,形象、新颖、美好。除宋.晏殊的“朝阳借出胭脂色”,鲜有此类诗句。此喻宜出自美女,若男性便有脂粉气之嫌。

于贻琦
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感吟(通韵)
东方红场聚群贤,礼炮轰鸣震九天。
理念岂居时代后,风光已跃美欧前。
谁能百载旌旗举?我自千秋道路宽。
一个声音传世界,人民就是铁江山!
[点评]
中正不俗。铿锵有力。颈联尾联佳,“人民就是铁江山”,精警可传。

马兆勇
夏夜街头乘凉(通韵)
月上当空树影移,夜深渐晚客流稀。
今年溽暑来临早,此个清风相对迟。
一扇芭蕉摇旧事,千枝竹叶觅新词。
遥瞻星际无穷碧,又想天宫对话时。
[点评]
扣题。有功力。欣赏“一扇芭蕉揺旧事”,见形见情,引人联想。

李晓燕
苏幕遮·雨后清荷
正临风,初过雨,碧叶凌波、翠盖连塘浦。绰约藕花娇欲舞,凝露如珠、悄落无寻处。 倚风流,凭玉杵,深处幽香、脉脉如何度?独向朱栏曾久伫,莫问谁能、识得莲心苦。
[点评]
上片写雨后荷,下片写黄昏人。玉杵多义,此代指月亮。“莫问谁能、识得莲心苦”,有深意。全篇空灵淡雅,蕴含轻愁。若再多一二惊句,可追易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