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嫣然(四)

岁月嫣然(四)

那个妇女说:“世美,赶快点,小华掉水里了!”
那天上午,小华跑到场西大坝下一小桥旁抓鱼去了。桥洞里有些浅水,许多鱼儿露着脊背贴着水皮乱窜,她学着大人的样子用一把芦苇,双手推着驱赶鱼儿至岸边,又设法倒弄到岸上,如此来回真就捉了不少鱼。
复回去,一脚踩空了,跌入深坑里,幸有人打此路过,忙将她从水中捞出来,万幸人没事。孙世美同丈夫听完,心中感激,一再道谢。
东北那边不能去了,丈夫也是有顾虑的,其一,他对东北当地并不了解,去了找谁啊?还有,千里迢迢而去水土不服咋整,这里的家咋办?
场领导们看在眼里,感觉他很实在,态度真诚。告诉他有啥难处不能老憋在心里,一定跟组织讲,场里帮着解决。比如孩子上学、家属上班、老家的困难等等。他经过反复考虑后打消了去东北的念头。
“口子门的水潭通连着大海,水抽不干。”附近村庄里的百姓们和场里的人们一直在传说,那儿确有二三十米深。一次,有人曾以炸药投入水中,竟炸出三四十斤的大鱼。还有曾捕获了方向盘大小的甲鱼,大家更深信这幽冥之水,有暗道可到达龙宫里面。
但是场领导们都很担心,夏天一到,小孩子们去游泳那可咋整?肯定要出问题。当即开会告诉大家管好自家孩子,不能去水边!家长们回家后各自严厉地跟孩子们讲清楚了。这因黄河发大水而冲开的大豁口竟有些骇人。
入海口不乏美景,而今更是从未见过。一幅欣欣向荣的画卷渐渐舒展开呈现在眼前,马群壮大,沃野田畴、麦浪翻滚、生产蒸蒸日上……仿若一夜春风吹来,万物萌动蓬勃之兆,祯瑞之气令人心潮起伏,激人奋进,又恰似绵绵无尽之力,驱使人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片土地的怀抱。
1964年1月1日黄河在罗家屋子破冰改道,向北流溢,大孤岛淤地抬升,广阔绵延,极尽肥沃,可以说种啥长啥,开发价值增大。最重要的是随着军马场自1966年2月22日至1968年9月12日相继接收孤岛林场、青坨农场、黄河农场六分场及同兴等国营农场。该流域土地多数划归到军马场,人员、土地更是空前壮大。
三女儿爱芝出生后,1966年秋季,上级部署:养马垦荒要齐头并进。丈夫被派往黄河滩区一处生产驻地干副指导员,进行垦荒生产。一家人坐卡车顺着堤坝向北行去,后下坝顺着蜿蜒土路行进,过滩涂,涉浅水,穿树林后,来至九连队(该连队1967年底建立)南侧驻地。
两排半土坯房系原陈庄公社开荒时的生产屋子,离九连队百多米远。场院平整处堆放着拖拉机、康拜因、铧犁,轻、重耙等农机设备。西北角两排简易马厩,驻扎着一个放牧班,牧有200多匹马儿,人与马儿同出同进,热闹有序。
一天深夜,丈夫值班,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呼喊:“快来人啊,快救人……”呼救的声音,晚上传的很远,丈夫急忙拿着手电筒冲出门,向呼救地跑去。原来是一名牧工执行紧急任务时,遇到一个土坑,马儿失蹄后,牧工掉下马来,可左脚还在马镫里,马儿受惊飞跑起来,那人后背着地被惊马拖着跑,但不管他咋挣扎,依旧下不来。
幸亏丈夫领人及时赶到,拦下惊马。一看,牧工后背已是血肉模糊,时逢植树季,荒地内刚刚植入槐树茬子,这些槐苗根部以上还留着20公分……可想而知,划破的伤口较深伤势很重,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根本治不了。随后,以电话向上级汇报,迅速转往济南市医院救治,通过治疗,康复后归队。
两年后四女儿爱旻出生,此地人员迁往更北面海边,组建十六连继续养马垦荒。场部居于海边一座“土城”,四面夯土筑墙,2-3米厚的墙体下宽上窄,院内土木结构的屋舍,多为土坯墙,少数砖基草把房,圆木檩条,茅草遮顶,仓库、宿舍数排,南侧场院地面经过碾压寸草不生,很是干净。直径5米,高7米以砖石为地基,土坯泥墙的21座粮囤像巨人般矗立。
该地前身是省公安厅劳改局所属海滨农场驻地,后被黄河农场接收成立黄河农场六分场。1968年5月30日军马场接收此地组建十六连,上级指示接受土地继续开垦耕种,草原着手放牧。现滨海医院处即为原址。
土城外4排马厩,木桩围栏的厩棚内喂圈马,专人照看。其余分工劳动,如:种粮食、割马草、打草绳、打苇箔,编荆条筐等活计如家常便饭。还有人被安排去做豆腐,酱油、咸菜,被服厂做缝纫,学校、托儿所看孩子等。
铡草看着简单,其实需两人完成。长1.2米左右的铡刀,硬木质的刀床子宽和高20公分上下,顺着树干方向中间挖槽,凹进去的角铁两边还镶着铁牙子,防止刀刃啃床子肉。铡刀系精钢铸铁锻造,锋利刃片比床子稍短,宽度也是20公分,床子一头和铡刀前端用铁栓串着活动轴,刀的后端安装木头把柄。
入草者双手把草放置铡刀下,采取蹲坐姿式,膝盖上盖着帆布,手拿把攥着草份子,一点点往铡墩和刀刃间移动;另一人握紧铡刀把子用力快速下压,按铡刀必须弓腰站着干活,这俩人一站一蹲都不轻快。但动作必须协调,配合默契,按刀的一按一抬,入草的腿手合一,一遍遍往复:嚓嚓、嚓嚓、铡草花儿样飞溅。两人忙而不乱,入铡有序,同心协力,眼睛不离刀刃,否则,就会啃帮,还会伤人,有人配合不好竟铡掉了手指。
铡穇子棵,苜蓿草、水稗子、谷莠子草等,草铡的要短、细碎,长的马儿不爱吃,不易消化还浪费,好的草料,营养成分保留的好,马儿吃起来长膘。一天铡1000多斤,草料需要多的时候还需加班。
厩棚内马提灯下,大家分头忙碌,有的铡草喂马,有人给马儿打理皮毛,查看四蹄,有人掰开马嘴巴检查一下牙口。马儿通人性,仿佛知道这些人在干啥,不踢、不叫,个个瞪着亮亮的大眼睛看着大家。
外面风冷天寒,雪花飘飘,人们却脸上淌着汗水,头顶冒着热气,竟不觉寒冷,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摄影  曹新庆)

向上滑动阅览

作者简介:宋军,祖籍山东临沂兰陵县,1968年11月生,长在故道河乡,闲暇思忆过往,愿与大家分享岁月轶事,触笔舒胸,不胜欣喜。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岁月嫣然(三)

岁月嫣然(二)

岁月嫣然(一)

岁月悠悠故道情(三)

岁月悠悠故道情(二)

岁月悠悠故道情【一】

客乡亦故园(三)

客乡亦故园(二)

客乡亦故园(一)

三百六十五里路

开往东方的列车

远赴昭苏购良马

大夹河村两台车

甜水井牧羊

过神仙沟河汊

神仙沟

本分做人,一生无悔

军马场——我的家乡

滑动查看投稿要求及其他信息

东微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晓娣   娟娟   茶醉   文姐

投稿要求:

(0)

相关推荐

  • 童年农事

    老家农村有句俗话"小子不吃十年闲饭",意指男孩子十岁后就应出力干活,为大人分忧了.在我童年时的农村,十岁左右的男孩子们,放学后都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耠地.放牧.铡草.拾粪等等 ...

  • 七爷

    七爷在我幼小时候的记忆里,一直是队上的饲养员,侍弄着队上的十几头牛. 那时候我们山村地里的重体力农活,拉车犁地,全凭牲口.一个牛顶四五个男劳力,在某种意义上,牛比人值钱.所以,要由专人来喂养. 牛槽两 ...

  • 【肖河泪(中篇小说)】/ 周海峰

    肖河泪 中篇小说 周海峰 中篇小说<肖河泪>三万字,十四章节,已发四章,引起广大读者极大兴趣,恨不能一气读完全篇.应读者建议,从下周一起,夲平台每天发出两章,敬请关注. 四 星期天,当城乡 ...

  • 李晖二三事(二)

    本文作者:谢江 (二)断指 从北京探亲回来之后李晖的精神状态好了许多,妈妈坚强不屈的精神鼓舞了他,他要振作起来,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辉腾梁脚下的山村春天普遍来得迟,已经清明时节了又下了一场大雪.大雪 ...

  • 乔加林 | 铡刀

     作者简介 乔加林,男,70后,出生于江苏泗洪:1989年3月入伍,2001年部队转业回到泗洪:系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泗洪县作家协会理事:供职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 ...

  • 散文||铡 草

    铡   草 张志荣||甘肃 "你入麦草他抬铡,只为牲畜备饲料.迎来日出去劳作,背着疲倦送晚霞."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农村铡草的真实写照. 甘肃河西走廊南端,祁连山麓乌鞘岭北部 ...

  • 吴超先生《正在消失的传统农具》

    吴超先生 <正在消失的传统农具>(附49图) 作者 吴超 转自微信公众号 六尺巷文化 中国乡村地大物博,民风淳朴,传统的农耕文明遗迹及生活形态都是振兴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农耕文化越突出 ...

  • 岁月嫣然(三)

     岁月嫣然(三) 随着进场人员增多,坝下渐次出现了二十多个蜗居,样貌相同,家家如是.仿若陕北高原依黄土坡挖掘而成的窑洞.堤坝窑洞,竟名噪一时. 白天,秫秸门子掀开,窑洞内还算亮堂.夜晚降临,有的家庭一 ...

  • 岁月嫣然(二)

    岁月嫣然(二) 一天,孙世美的母亲在家门口遇到个男孩子饿得奄奄一息,快不行了. 母亲急忙招呼姊妹俩去屋中端碗水来,扶着孩子的头将水慢慢地喂进他嘴里.看那孩子清醒些,又呼世池拿来一块杂面饼子,给孩子吃了 ...

  • 连载小说 知青岁月(四)

    连载小说    知青岁月(四) 作   者:    好人吉祥 红星大队的知青下乡已经整整一年了,农活也已经摸过一遍了,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冬天挑河工,也都挨过来了.现在,又有了自己的房子,可以算是&q ...

  • 大学岁月(四)

    大学岁月(四)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薛松想着,回忆着,不觉已经到了晚上九点半钟.他想,与其让韩梅到宿舍来找他,惊动大家,不如自己到楼下等她,减小影响 ...

  • 岁月嫣然(一)

    孙世美近照 岁月嫣然(一) 一条静静的河水从村庄西面向南流淌着,细细的砂砾被水流冲至岸边,绵亘蜿蜒的堤岸伸向了远方.村庄近处略显开阔,但远处能看到低矮的岭坡,这儿是低丘陵常有的样貌.清凉的河水里面,嬉 ...

  • 油画 难忘的岁月(四)

    油画 难忘的岁月(四)

  • 原创诗词:岁月词四首

    文/陈小强 临江仙·苍苍岁月去无踪 苍苍岁月去无踪 新颜褪去悲凉 而立无成沉土扬 曾经花如梦 浮沉十年光 回首昔惜阅无数 君看善恶皆比 醉是低迷落陈郎 多少封尘事 功成何曾忘. 临江仙   ·  喜悲 ...

  • 知青岁月(四)

    知青岁月(四)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红星大队的知青下乡已经整整一年了,农活也已经摸过一遍了,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冬天挑河工,也都挨过来了.现在,又有了自己的房子,可以算是 ...

  • 乡村里的平凡岁月(四):小餐

    无论您远走何方 小餐 01 柴米油盐出自元代兰楚芳的<粉蝶儿·恩情>"若要称了心,则除是要到家,学知些柴米油盐价,恁时节闷减愁用杀."多指一日三餐.又突然回落到&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