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解伤寒论太阴篇
相关推荐
-
伤寒论271-280条
271 伤寒五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少阳脉小为邪气衰,为病欲解. 272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273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提纲证 ...
-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太阴病】4
太阴病 提纲 <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比胸下结硬. 以腹部胀满而吐.吃不下东西,自利,时不时的腹痛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太阴病,也 ...
-
伤寒论学习:279条-282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讨论内容 时间: 2018年08月07日20:00-21:00 参与者: 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林利城老师.刘敏.陈小芳.陈青.许永芳.覃秋玲.曹丽君及诸位同仁(不一一列举) ...
-
伤寒论桂枝加大黄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于桂枝加芍药汤,更加通便的大黄,故治桂枝加芍药汤证而大便难 ...
-
伤寒论太阴篇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
伤寒论太阴篇 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胡希恕注:太阴病,即指腹痛自下利为证言,但脉浮为病在表,此亦表里合病之属,故宜桂枝汤以发汗. 胡希恕按: ...
-
伤寒论太阴篇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
伤寒论太阴篇 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胡希恕注:本条前半见于阳明病篇,今只就 ...
-
学习伤寒论之太阴篇对应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学习伤寒论之太阴篇 对应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便于理解.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胡希恕注:太阴病,即里阴证,它经常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 ...
-
学习伤寒论之太阴篇
对应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便于理解.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胡希恕注:太阴病,即里阴证,它经常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一系列症状反 ...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卷十二 伤寒论方解下篇 太阴脾脏热症方
黄连汤 黄连 干姜 人参 炙草 大枣 半夏 桂枝 腹中痛,欲呕吐.欲呕吐为胸中有热,腹中痛为胃中有寒.上热中寒中气之虚.黄连清热,干姜温寒,参.枣.炙草补中气,半夏降胃阴以收热,桂枝达肝阳以散寒,寒热 ...
-
《圆运动古中医学》卷十二 伤寒论方解 类伤寒篇 湿病方
桂枝附子汤 桂枝 炙草 生姜 大枣 附子 风湿相搏,身体烦痛,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此风湿亦本身之风湿也.风湿入于荣卫,故身痛而脉浮虚,宜用桂枝汤去芍药之收敛以和荣卫,脉涩为无阳,宜用附子补阳以散风 ...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卷十二 伤寒论方解 类伤寒篇 大病愈后常用方
大病愈后喜响唾方 理中丸(方见前) 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者,此属胃寒.宜理中丸以温胃寒也. 伤寒愈后气逆方 竹叶石膏汤 人参 粳米 炙草 石膏 麦冬 半夏 竹叶 伤寒愈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此伤寒 ...
-
2021高三数学——解答题训练篇——解三...
2021高三数学——解答题训练篇——解三...
-
周易六爻测财运断卦取象方法汇总,六爻八卦断财运篇实用详解 (取象篇)
财是养命之源,生官之神.在现代经济社会里,财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衡量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财运者,是-个人的经济收入或破耗情况也.凡与经济活动有关的事情,都以财爻为用神. 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