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太阴病】4
相关推荐
-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
小建中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小建中汤,以甜故也. [作者] ...
-
《伤寒论》太阴病证治层次探析
原创 赖海标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12月14日 一.太阴病概述 太阴病是<伤寒论>三阴病之一,"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篇中仅有8条原文,述证简略,未明主方,读其文似易,得 ...
-
《伤寒论小结之四》太阴病篇总结,干货,赶紧收藏
一.太阴病提纲: 原文<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结硬. 病机: 伤寒失治误治,外邪入阴的首站,为中焦阳气虚衰,脾胃机能减退,寒湿 ...
-
【《伤寒论》六病的症状】
一.太阳病:包括中风.伤寒.温病. 共同点:发热.脉浮.头痛 1.中风:有汗.恶风.脉浮缓 2.伤寒:无汗.恶寒.脉浮紧 3.温病:口渴.不恶寒 以上是病邪在太阳经的三个类型,为经症:还有水入膀胱的蓄 ...
-
浅谈张仲景三阴三阳六病理论
自从北宋朝廷将<伤寒论>校修.刊行以后,儒医们就开始用<素问>.<灵枢>中的理论进行注解,历经宋元.明清,随着注解人数的增多就逐渐形成了辨证论治派.重订错简派.维护 ...
-
浅析伤寒论与六病时位辨证
至道汇 今天 至道汇推荐搜索六经辨证臧东来先生说:"汉代没有钟表,天干地支的计时方法只有少数人运用掌握,相对大众的计时方法是"六时",即日出前后.中午前后.日落前后.前半 ...
-
【三阴三阳六病:脉证应用要略】
三阴三阳六经病的脉证应用要略 1.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条),提示太阳病主脉象浮,为阳证. 主证对应: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法对应:"尺寸俱 ...
-
【《伤寒论》六病辨证-太阳病】1
一.六经辨证-太阳病 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大表,为诸经藩篱. 凡外感风寒之邪,自表而入.每先入犯太阳,故太阳病对出现于外感疾病的早期阶段,即太阳病以"脉浮,头顶强痛而恶寒"为提纲 ...
-
【《伤寒论》六病辨证-阳明病】2
二.六经辨证-阳明病 阳明病在外感病的过程中,每多出现于阳亢热盛的极期阶段. 阳明病的发生可由它经传来,亦有从本经自发为病. 阳明病属于里热实证,以"胃家实"为提纲. 其典型脉证是 ...
-
【《伤寒论》六病辨证-少阳病】3
三.六经辨证-少阳病 少阳病是半表半里的证候. 少阳病的发生可山它经传来,也可由本经自受发病. 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 其主要脉证并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
-
【《伤寒论》六病辨证提纲 辨证运用】精
六病辨证提纲 辨证运用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这14个字就是"太阳病"提纲,即"表阳证".记住"太阳病&q ...
-
【《伤寒论》六病症状】
<伤寒论>六病症状 1.太阳标证: 头痛,身热,恶寒,怕风,项强腰痛,骨节烦疼.无汗者寒甚于风,自汗者风重于寒. 2.太阳本证: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甚或短数淋沥,或反小便自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