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谈谈吴昌硕先生

(0)

相关推荐

  • 何绍基书法作品200幅

    "如写字用中锋然,一笔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韵?安得不雄浑?安得不淡远?这事切要握笔时提得起丹田工,高著眼光,盘曲纵送,自运神明,方得此气.当真圆,大难,大难!" 颜书各 ...

  • 临古,无非两条道(附何绍基作品)

    临古的重要性对于书法学习而言毋庸多说,然临什么.怎么临等诸多问题,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方面,何绍基既体现出了对一些固有规律的遵循,又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开拓出不同寻常的处理方法. 取法 ...

  • 白蕉:写好书法就看这三个字!

    诸位在学习书法时注意的有三个字: 第一个是"静"字 我常说艺是静中事,不静无艺.我人坐下身子,求其放心,要行所无事.一方面不求速成,不近功:一方面不欲人道好,不近名.像这样名心既澹 ...

  • 从迷乱到通达,虚谷绘画欣赏

    翻开中国绘画史,就风格而言,清新雅丽者有之,粗犷雄强者有之,温淳秀润者亦有之,然以冷隽奇峭风格为人侧目,则是虚谷所独具的.虚谷一生除放禅挂锡外,以"书画自娱闲中写出三千幅"几乎把全 ...

  • 清朝何绍基书法作品100幅

    何绍基是一位大书法家,但他的诗名为书名所掩.在晚清宋诗派中他是一位健将,擅于描绘山川.如其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惊山外天"一联,上句比喻人世风波之复杂 ...

  • 髡残:以书家之妙,通于画法

    髡残,清初四大高僧画家之一.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石溪道人.湖广武陵人.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好游名山大川,擅画山水,师法王蒙,善书法,能诗.其 ...

  • 潘天寿 ——谈谈吴昌硕先生

    我在二十七岁的那年,到上海任教于上海美专,始和吴昌硕先生认识.那时候,先生的年龄,已近八十了,身体虽稍清瘦,而精神却很充沛,每日上午大概作画,下午大多休息.先生和易近人,喜诙谐,休息的时候,很喜欢有熟 ...

  • 潘天寿谈吴昌硕,道出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在二十七岁的那年,到上海任教于上海美专,始和吴昌硕先生认识.那时候,先生的年龄,已近八十了,身体虽稍清瘦,而精神却很充沛,每日上午大概作画,下午大多休息.先生和易近人,喜诙谐,休息的时候,很喜欢有熟 ...

  • 潘天寿、吴昌硕、张大千、黄胄等8位名家画兰,你更喜欢哪幅?

    艺展中国2020-05-15 07:02:00 中国人眼中,兰富而不傲.容古留芳:出淤泥而不染,经岁寒而不凋,清介坚劲之美,更非莲所能比拟,可谓是花中真君子! 这出自深谷的一缕幽香,让中国世代贤达格外 ...

  • 潘天寿聊吴昌硕的故事

    此文为1957年12月在杭州西泠印社举办的吴昌硕纪念会上的发言 我在二十七岁的那年,到上海任教于上海美专,始和吴昌硕先生认识.那时候,先生的年龄,已近八十了,身体虽稍清瘦,而精神却很充沛,每日上午大概 ...

  • 潘天寿谈吴昌硕的故事

    我在二十七岁的那年,到上海任教于上海美专,始和吴昌硕先生认识.那时候,先生的年龄,已近八十了,身体虽稍清瘦,而精神却很充沛,每日上午大概作画,下午大多休息.先生和易近人,喜诙谐,休息的时候,很喜欢有熟 ...

  • 潘天寿 | 忆吴昌硕

            我在二十七岁的那年,到上海任教于上海美专,和吴昌硕先生认识.那时候,先生的年龄已近八十了,身体虽稍清瘦,而精神却很充沛,每日上午作画,下午大多休息.先生平易近人,喜诙谐,休息的时候,很 ...

  • 大师的交往,潘天寿谈吴昌硕丨吴昌硕专题

    元旦期间,推出名家专题,收集各方资料,以飨读者. 我在二十七岁的那年,到上海任教于上海美专,始和吴昌硕先生认识.那时候,先生的年龄,已近八十了,身体虽稍清瘦,而精神却很充沛,每日上午大概作画,下午大多 ...

  • 齐白石,吴悦石,郭石夫,潘天寿,吴昌硕,...

    齐白石,吴悦石,郭石夫,潘天寿,吴昌硕,霍春阳,王雪涛等他们都是画界高手,他们都有画枇杷的作品,也是余习之典范,传统绘画讲求正本清源,讲究博学修为,讲究书法功力,讲究书卷之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大家画的鱼,令人拍案叫绝

    湖上移鱼子,初生不畏人 自从识钩饵,欲见更无因 吴昌硕画鱼 吴昌硕<锦鲤> 齐白石<大鲶鱼> 齐白石<九和图> 张大千<八大山人鱼乐图> 李苦禅画鱼 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