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齐风”印象之二

周初封土建国,太公姜尚受命镇抚东夷遂以营丘为都。齐地地理位置重要,而沼泽遍地,土壤碱化,不适宜农作物生长。齐国地近渤海,鱼盐为其独擅之利。太公于是因地制宜,重点发展鱼盐交易、丝麻纺织等工商经济,“通商工之业”成为齐工商立国的国策。发展渔业,增加了食物中的动物蛋白,有利于强身健体,也有利于与内陆地区进行易货贸易。发展制盐业,等于是国家的“印钞机”;自西汉以降,历朝历代无不把盐列为官营,作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淮南子》中提到一个故事,以美女也要高档服饰打扮,才能使贵族和矜持着动心为例,其中写道:“尝试使之施芳泽,正娥眉,设笄珥,衣阿锡,曳齐纨”尝试使之施芳泽,正娥眉,设笄珥,衣阿锡,曳齐纨,……则虽王公大人,有严志颉颃之行者,无不惮悇痒心而悦其色矣!”“阿锡”也写作“阿緆”,是齐国东阿出产的一种细麻布;纨是一种极轻薄的白色丝绸。这在古代都是最高档的纺织品,在市场交换中,它们都是“高附加值”商品。齐国重视工商的国策,相比较纯农业的地区,显然具有更大的经济发展优势。

【古代齐人引卤制盐】

齐国的西北是鲁国,鲁国也出产一种白色的绢,叫“鲁缟”,和“齐纨”都属于名贵丝织品。
齐桓公(?~前643年)是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重用管仲为相,为了打击鲁国这个竞争对手,削弱其国力,管仲实行了一着妙棋:他下令齐国上下停止穿着齐纨为面料制作的衣服,只穿用鲁缟面料制作的衣服。如此一道怪异的政令,让不明所以的鲁国看到了巨大商机,鲁国商贾们开始大量收购鲁缟,鲁国百姓也有很多人放弃种粮,积极加入纺织行业中。结果,这一年,鲁国粮食产量锐减。一年后,管仲再出奇招,命令齐国百姓不得再向鲁国购买鲁缟,然后又大幅度抬高出口粮价。鲁国人囤积的鲁缟开始滞销,而国内粮食又陷入短缺的困境,只得拿出大量“硬通货”向齐国高价购粮。经过如此一番折腾,鲁国经济近乎崩溃,从此再也不是齐国的对手。这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贸易战。
【齐桓公和管仲】
管仲有两句名言:“仓廪足而知礼节”;“士(读书人)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管仲的治国思想,一是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二是依靠士农工商,共同发展,强大国力。这个诞生于2600多年前的治国良策,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运用“粮食武器”不战而屈人之兵,管仲还曾经策划过“买鹿制楚”和“买狐降代”的精彩故事。
《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载:齐桓公欲伐楚又害怕楚国强大而不能获得成功,就向管仲请教办法。管仲让桓公以高价收购楚国的活鹿,并且告诉楚国商人,贩鹿到齐国可以发大财。于是楚国的男女几乎全国总动员,全都为捕捉生鹿而奔忙,放弃了粮食生产;而齐国却早已“藏谷十之六”了。当楚国的百姓无粮可食时,管仲又关闭了国界,终止活鹿和粮食交易。结果,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
《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载:代国出产狐皮,管仲劝桓公令人到代国去高价收购之,造成代人放弃农业生产,成天在山林之中去捉狐狸,但狐却少得可怜,“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结果是狐皮没有弄到,农业生产也耽误了,没有粮食吃,导致北方的离枝国乘虚侵扰。在此情况下,代国国王只好投降齐国。齐国一兵未动而征服代国。
【春秋时期齐国发达的青铜器铸造工艺】
“齐纨鲁缟”、“买鹿制楚”和“买狐降代”这三件事异曲同工,其目的都是通过粮食战争迫敌就范。在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还比较原始,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政权的稳定,管仲利用了敌国贪图眼前利益而放弃国之根本的错误,兵不血刃就战胜了敌国,这是谋略,更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试想如果齐国国力羸弱,这三场经济战也没有胜算。
齐国的文化,影响着现在的山东。山东在全国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第一梯队,这固然有山东的地域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山东至今仍在享受和继承着齐文化的优势。

【本系列文章回顾,点击浏览】

“泱泱齐风”印象之一

第920期

(0)

相关推荐

  • 两千多年前,管仲已经教会我们,如何用经济...

    两千多年前,管仲已经教会我们,如何用经济手段制裁那些不听话的国家,尤其是超级大国,真是屡试不爽! 管仲担任宰相后,凭着一手熟练的经济操盘手段,带着齐国一路狂奔.在古代,经济体系非常的单一,但是管仲的眼 ...

  • 人性高手——管仲

    管仲是历史上一位很成功的政治家,有千古名相之美誉.雪师讲管仲,发掘出了他身上很多值得现代人借鉴的要点.例如,管仲治理齐国用的政治.经济手段,他的措施背后的思想体系,以及他如何与其他国家打经济战等等,即 ...

  • “泱泱齐风”印象之一

    在江南生活几十年,一提起家乡的文化遗产,总是从唐宋元明清说起:可是来到山东淄博市,说起当地历史的厚重,那就得从4000-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说起. 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最 ...

  • “泱泱齐风”印象之三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 ...

  • “泱泱齐风”印象之四

    <史记·货殖列传>:"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临菑(淄)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 因为商业的繁盛,各国商贾云集齐都临淄,临淄由此成为一大都会,这也 ...

  • 重庆印象(二)建筑简约风

    小妹 06-13 阅读 625 关注 来自话题 #光影建筑摄影之美 1006篇 桥,是重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罗汉寺门前的石墩与壁影 罗汉寺内飞檐形成的洞天. 路上某连锁酒店外阳台. 来福士大厦. 来福 ...

  • 严立平‖著名革命诗人蒲风(连载·二)

    著名革命诗人蒲风(二)古城雷声 文/严立平 (接上)1925年,古城梅县风雷激荡,大革命浪潮汹涌澎湃. 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政府在中共广东区委帮助下,以黄埔军校师生为骨干组成东征军,分别在2月和1 ...

  • 周日《诗经》课堂 ||《齐风·鸡鸣》/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第603期)

    天语说: <诗经>中最庄严,最有气魄的是颂诗,最美丽.最动人的则是情诗.当然还有不少充满谐趣,打情骂俏的诗.这些诗产生于不同的地域,时代也不完全相同,所反映的风俗也是不同的.当事者大者是率 ...

  • 美丽八点半《诗经》课堂 ||《齐风·鸡鸣》/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第603期)

    天语说: <诗经>中最庄严,最有气魄的是颂诗,最美丽.最动人的则是情诗.当然还有不少充满谐趣,打情骂俏的诗.这些诗产生于不同的地域,时代也不完全相同,所反映的风俗也是不同的.当事者大者是率 ...

  • 736期 || 美丽《诗经》课堂:《齐风·东方未明》 /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赏析 天语说: 这首诗是反映劳动者对繁重劳役的怨愤.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前两章琅琅上口,以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使感情层层递进.将劳 ...

  • 992期 ||《诗经》课堂:《齐风·卢令》 /薛红诵读/闻天语赏析

    美丽小语: 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打猎是古代农牧社会习以为常的事.猎者除获得生活所需之物外,还有健身习武及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