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代名人——窦欲峻

窦欲峻(公元1764年—1837年),字仰之,号层峰,又号松溪,今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竹基镇竹基村淑基小组人。清乾隆(1790年)已酉科选拔贡生,之后步入仕途,选授云南县(今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教谕,历署武定(今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禄丰(今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富民(今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昆明(今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广南(今云南省文山市广南县)、赵州(今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凤仪镇)等县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职。俸满保举,选授湖北兴山县(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知县,后调任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区)知县,继任钟祥(今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枣阳(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黄岗(今湖北省黄岗市团风县、黄州区)、罗田(今湖北省黄岗市罗田县)、黄梅(今湖北省黄岗市黄梅县)县知县。清道光四年(1824年),特授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知州,清道光六年(1826年),授江苏镇江府(今江苏省镇江市)知府,清道光七年(1827年),授福建盐法道,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授浙江督粮道,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特调任杭嘉湖海防兵备驿政道。同年主政海塘工程建设,工程峻工后,因成绩卓著,特旨交部从优议叙加一级,诰授中宪大夫,终因积劳成疾,卒于任内,时年七十三岁,其子(窦垿,江西道监察御史,革笱的《岳阳楼长联》就出自其手)扶灵柩返乡,葬于淑基村狮山。

窦欲峻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父亲窦晟是云南省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曾任建水州(今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教谕、训导、赵州学正,大理府[明设,辖今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洱源县、祥云县部分地区,民国二年(1913年)废除]教授、浙江山县(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知县,山西洪洞县(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知县,敕授文林郎。

窦欲峻从小在父亲熏陶下,茁壮成长,五岁时跟父亲到赵州学政衙门念书,父亲对其要求极为严格。窦欲峻也十分勤奋好学,十六岁入州学,彻夜明烛攻读理学、儒学、经文、诗词,过目不忘,先后中附生、禀生之榜首。在赵州学正衙门就读时,父亲的同僚出了句联语:“鼠走承尘如地震”,窦欲峻随即对出“龙腾沧海似雷鸣”。在父亲的指点下潜心苦读,考取选拔贡生,之后步入仕途。窦欲峻在担任教授、教谕、学正、训导期间,主政教育、倡修文庙,人文蔚然。除配合地方官员选址建校、筹资办学、选拔师资等工作外,亲自选定编写教材、登台上示范课,先后在五华书院、弥勒书院、东川书院、鹿门书院多所书院讲学。极力推崇理学、儒学名臣的格言和诗词歌赋等经典著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旨在传承中华文明。窦欲峻教育有方,讲课逻辑性很强,朴实说理,富有哲理和启发。倡导尊师重教,很受地方官员、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在窦欲峻的指导影响下,为所任地方培养造就了大批德才皆优的人才。

窦欲峻在黄梅县任职时,适大水决堤,毁田数万顷,许多灾民流离失所。窦欲峻亲临现场调查,令部属如实造册登记上报,争取朝廷救灾物资和银两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无数百姓得以生存感恩涕流。先后修复潘兴口土堤,孔垅驿路堤数十里,开杨柳湖三关灌溉民田数万顷,办潜江泽口河工程。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杭嘉湖海防兵备驿政道时,主政修建了占地百余里的海塘工程。因政绩突出,清嘉庆十年(1805年),受到清嘉庆皇帝的召见,清道光十年(1830年)、清道光十三年(833年),次受到清道光皇帝的召见,清道光皇帝在勤政殿召见时说:“尔学问人品,朕所深知,浙江粮道缺,颇繁难;好为之”。因为办事为民,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故有“江南第一好官”之称。

窦欲峻赴襄阳任职时,狱满为患,盗贼横行,积案甚多。窦欲峻合营拔兵出击,亲临一线,缉获首盗数十人,赴乡案验,捕盗归来,日坐堂上,清理案牍,昕夕不倦,厘清殆尽。审案时赏罚分明,无罪者释,有罪者按律处之,办理疑难案件有神明之称,并著有《襄阳疑案经略》。审案中对冤假错案给予平反昭雪,并予抚恤,一时襄阳风清气正,浊清分明,商贾畅行,百姓安宁,民皆呼其“襄阳窦青天”。窦欲峻在襄阳任知县期间,前任官员移交一千多两国库银子库余,窦欲峻命人收藏起来,等到后任官员来接任时,还原封不动地移交下一任。太守周朴园认为官场里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令周太守肃然起敬。窦欲峻从政近五十年,每每离任,收支帐清楚明白移交,从学官到道台,公私分明,从不取不义之财,生活简朴,悃愊无华,自奉甚约。

窦欲峻除坐堂、审案、会官、巡察时穿官服,平时均穿便服,衣服饮食取无冻馁,冬一裘,夏一葛。性不喜宴会、饮酒,无不良嗜好,朴质如寒士。窦欲峻要求子弟十五岁以下者,咸令布衣,不得御罗绮,更反对祝寿,曰“世俗以此贪多金固可耻,独不念生我劳耶?”每晨起,裘绸皆自整理,室内清洁,始出门。回乡省亲,入乡随俗,布衣疏食,象平常一样跟亲戚朋友来往。时常坐在一间小楼房,教两孙课书。窦欲峻乐善好施,族人中子侄已聘无力迎娶者,以银助之,又有丧不能举者,以数十金相助,其它赈灾救乏,量力为之。常告诫子女:“轻财仗义之事固然当勇为,然必取不义之财以为义事,可不必也”。

窦欲峻一生著作颇丰,现仅存《从军行》,收录诗、联百余首,其内容有颂扬历史人物功绩、讴歌古贤圣人、题名胜古迹,咏大自然风光的,也有自我鞭策之诗句联,作品中没有悲伤叹息的失落和颓败,而是充满了奋发图强、豁达乐观的情怀,作品诗意、韵味、对仗、平仄,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读后使人心潮澎湃,至今有许多学者在研究他的作品。

窦欲峻虽常年在外为官,但心系家乡,尤其对窦氏宗祠的修葺和《窦氏族谱》的编纂倾力相助。他从俸禄中节约五十两白银作为修祠编谱的经费,并为《窦氏族谱》撰跋。

窦欲峻受父亲窦晟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守祖宗义方教泽,愿子孙世代书香”的家训,是教育培养子女的传家宝,他始终用这一理念,引导子孙的成长,子孙不负重望,均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步入仕途。

窦欲峻之长子窦塾是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辛卯科二十三名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县;二子窦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已丑科进士,官至江西道监察御史。长孙窦曾是清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第八名举人,官至广西知府。次孙窦扬曾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科选拔贡生,官至四川营山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知县。窦欲峻继承父业,恪守祖训,树家风,步书香,包括父亲在内,一门三举人,两拔贡,一进士,窦氏家族在当时被称为“滇东望族”。

窦欲峻诗作选:

《遣怀》(清·窦欲峻)

人生百事尽随缘,今年桑梓惊峰烟。行者无数居者千,流离万状难言传。

我亦投笔事戎轩,飞刍挽粟任巨难。每于锋刃骇绝处,吾生性命一丝悬。

百年岁月只须臾,功名富贵浮云烟。李广不封虎变石,袁安高卧雪满山。

穷愁虞卿更谁惜,沧海一粟然子瞻。飘萍浮梗寻踪迹,回首苜蓿无栏杆。

不如归去种田园,秋割黄谷夏饮泉。杜酒瓦盆拼一醉,山花飞映舞衣斑。

典裘卖书奉甘旨,朝朝暮暮承欢颜。君不见,苏季囊空无人怜,子与锄瓜奉枣筵。

何如春风沂水间,童冠相随称大贤。

《宿师宗营》(清·窦欲峻)

寥落庄乡寂寞城,忽然刁斗不停声。连营雨黑千山暗,傍树灿红众鸟惊。

别久亲朋愁对语,熟经道路避难行。来朝驰马东关去,莫说书生不用兵。

《寄欲庄兄诗》(清·窦欲峻)

六人到老官存二,两地相思里隔千。余官授拟黄花节,寄取宾鸿字字看。

《挽欲庄兄》(清·窦欲峻)

六人到老官存二,又去一官伤若何?今日襄江挥泪别,更从何处觅三哥。

《赞孤松》(清·窦欲峻)

翠盖霜中茂,繁荫雪里浓。枝高时伴鹤,鳞老欲成龙。

《从军行》(清·窦欲峻)

盛世逢尧舜,蠢兹遵命苗。非秋金气逼,入夏阵云飘。

战舰横江底,烽烟接板桥。可怜桑梓地,日日逐鳲鴞。

《抵罗平》(清·窦欲峻)

不到乡关漫五年,今来戎马满平川。已无竹树傍城郭,空有人烟愁市廛。

鴞去鸠来居莫定,风凄雨苦景徒然。乱离半有亲朋在,犹问客从何处旋?

《读织锦回文诗》(清·窦欲峻)

古今妙传惊世人,锁窗幽怨独伤春。吟成几韵行行变,读遍千诗字字珍。

音振玉盘珠大小,笔生花点露圆匀。心芳所得谁思巧,深慕女郎思苦辛。

《闻书声感赋》(清·窦欲峻)

桑梓流离废此声,麓川远隔不相惊。朋侪大有读书乐,我辈难忘好古情。

满院秋花分墨气,一窗灯火待鸡鸣。蓦然更过年事,莫为浮名误此生。

《从戎叹》(清·窦欲峻)

冷官合无事,戎务也奔驰。暮雨深泥泞,秋风足别离。

冲锋宁我独,履尾有谁知。漫道归来好,还无驻足期。

《望高峣》(清·窦欲峻)

纵目高里,苍烟罩夕晖。鸟随帆影落,人负稻香归。

太史留青简,华亭隐翠微。年年行路客,胜迹访来稀。

《出昆明西行》(清·窦欲峻)

不出城来四十日,秋山瞒我变冬山。碧鸡松秀千林外,太华云寒一水间。

汉武楼船空草海,王褒祷祀镇雄关。悠悠薄宦频来去,又向西风老容颜。

《春雨》(清·窦欲峻)

自叶流根才入地,飞红洒绿又连天。幽兰不与群芳伍,春雨春风忍弃捐。

《资山道中》(清·窦欲峻)

一村香稻一层山,几处人家傍水湾。 水曲山幽真太古,桃园犹似在人间。

《游大洪山万寿禅院》(清·窦欲峻)

混沌犹留未凿场,世人难到佛为堂。群峰鬼劈环成墙,一水龙喷引作塘。

慈忍当年开剑口,了庵相继起云廊。忙边我已千年后,后我千年又孰忙。

巉岩一线走羊肠,宜若登天陟彼岗。转下千寻危壁底,才临数仞古禅堂。

新知大觉藏仙窟,为逐幺麽扰上方。明日峰尖高处立,乾坤四望定苍茫。

窦欲峻画像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竹基镇竹基村民委会淑基村——窦欲峻墓

窦欲峻墓前的石碑、石马

窦欲峻墓碑文

(0)

相关推荐

  • 《直隶柏乡知县邱对欣》摘疵

    <直隶柏乡知县邱对欣>摘疵 邓旺林 <直隶柏乡知县邱对欣>(见附录一.下简称<知县邱对欣>)出自<海南进士传略>一书[1].该文对于我们了解祖籍广东大埔 ...

  • 道光高要县志(略)

    繁转简 陆焱 陆驹:江南吴县人.正统年间任高要县知县. 陆鹄:江南吴县人.举人.嘉靖二十九年任高要县知县. 陆经:浙江嘉善人.万历年间任高要县主簿. 陆淮:广西浔州人.明朝时任高要县教谕. 城池,县附 ...

  • 尹锋:墓宅风水古例解析 (四十五)

    墓宅风水古例解析 (四十五) 尹锋 实例四十五 张文达公百熙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进士翰林祖地,丙山壬向. 上地在湖南长沙县大贤都,地名三多桥河叶塘,山名纸笔塘,其山远祖黑麋峰高山,行数里为石仙庵,开大障 ...

  • 云南古代名人——何辅龙

    何辅龙(公元1777年-1846年年),字君佐,号傅岩,今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人.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选拔贡生,诰封奉直政大夫,例晋朝议大夫,候选广西直隶州州判.祖籍江西安福溪(今江西省安福县), ...

  • 云南古代名人——杨玉科

    杨玉科(公元1838年-1885年),字云阶,白族,今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营盘镇营盘街人,祖籍今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果园镇古井社区.地位显贵后,回到祖籍所在地.清朝著名的爱国将领,抗法英雄.清同治初,以义 ...

  • 云南古代名人——杨庆远

    杨庆远(生卒年不详),今云南省丽江市人.清代文人,曾任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州判.杨庆远在任眉州州判时,曾撰书的四川眉山"三苏祠"正殿楹联等,阅之无不让人深感这些楹联内容之博大,语 ...

  • 云南古代名人——左伽

    左伽(生卒年不详),今南省大理州巍山县人.蒙化左氏二世土司(始于秦,中央政权在西南地区设置的少数民族担任地方长官的土司制,又称土官,可以世袭.明清两朝开始委派流官代替土司管理地方政权,至清雍正时期达到 ...

  • 云南近现代名人——严中英

    严中英(1905年-1993年9月15日),号仲华,今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人.黄埔第八期炮科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六集团军总部参谋处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任第一集团军第一路军少将参谋长,民国三十 ...

  • 原来这些古代名人的书房里悬挂的是这些对联...

    原来这些古代名人的书房里悬挂的是这些对联...

  • 『千年养生智慧(身边的黄帝内经)』附录 古代名人养生智慧

    附录  古代名人养生智慧 ◎一.孔子长寿解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被后人尊崇为"圣人".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历经 ...

  • 【原创】云南古代白子国(白国)考释

    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 作者 吴光范 云南历史上的白子国(白国),起自汉末,迄于唐贞观年间,是巍山和白崖(今弥渡红岩)一带的方国,后为南诏蒙氏取代.白子国的起始时间.建都地点.治理范围等 ...

  • 古代名人名言91句

    古代名人名言91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