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关于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的区别与联系,一文给你说清楚了!

冲积扇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多种气候条件下都可形成,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瑞典的拉普兰(Lappland)区、日本、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以及其他温暖至湿润的地区均可见到。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冲积扇的规模主要与沉积物供给量、气候因素、物质来源区与堆积区的地形条件有关。在温带或湿润地区,降雨和洪流频率高,侵蚀作用阻碍了冲积扇的增长,湿润区统贯冲积扇的水流把沉积物多半都搬运到冲积扇范围以外去,也阻碍了大冲积扇的发育。未受构造变形或邻近冲积扇增长所限制的冲积扇,其形状近似部分锥体,横剖面呈凸形,纵剖面略呈凹形。扇的坡度受冲积扇大小、物质来源、物质来源区主要岩性、堆积历史和构造运动史的影响。上升区,扇面可以很陡。粗大砾石多形成陡扇,页岩、泥岩区的细粒物质多形成平缓扇。与泥石流堆积有关的小冲积扇很陡,物质来源丰富的大冲积扇也很陡。

冲积扇沿着半径方向,可分为顶坡段、前缘段和两者之间的过渡段。从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堆积物由粗到细,分选性逐渐变好。其纵剖面形态与河床一致呈现下凹形,横剖面为上凸形。一般说,冲积扇的大小与河流长度大体呈正比。

干旱区冲积扇面的地貌通常可分为四部分∶活冲刷区,死冲刷区,荒漠砾石铺盖区和未分离的砂和砾石区。冲积扇的岩石碎块上常有荒漠岩漆,这是一种主要由铁、锰氧化物形成的棕黑色薄层。大部分人认为,因为岩漆可溶于水,其存在证明这些岩石碎块在近2,000年内没有受到多少洪水的淹没。

岩漆的有无必然与洪水相关,而这也是识别死、活冲刷区的基本特征。无论死、活冲刷区都有许多粗大砂砾,其中散布着巨大石块,径长甚至大到10公尺。死冲刷区的粗大石块上都不同程度地染有岩漆,砾石的平均粒径也比活冲刷区的大。这种粒径的差异说明∶死冲刷区物质沉积时,气候较湿润,降雨较多,河流流量比现今为大。

冲积扇上值得注意的其他地貌特征有∶泥石流堤——蜿蜒的块砾堤,代表从前泥石流的两侧边界;扇顶深谷——峡谷状的沟谷,围限着扇顶的活河床。还有荒漠砾石盖层,由带稜角的卵、砾、块石交错搭接而成,在扇面上形成平坦或波状的硬壳,过去认为是风力作用的产物,有人提出是降雨、径流和重力作用将扇面细粒物质移走而形成的,风力作用只是阻止细粒物质在已形成的砾石盖层上堆积。

形成过程:
湿润区
冲积扇在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形成过程。降水频率大,水量丰沛,水流比较稳定,因此出山口河流形成的冲积扇规模大,组成物质分选较好,砾石磨圆度高,扇面上分流和网流十分发达。扇面物质在湿热气候作用下,土质呈现红壤化。山区主流两侧的溪沟坡陡水流急,在山洪暴发时形成洪流或泥石流,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便在沟口附近堆积,形成由大小不一的砾石、砂土和粘土等组成锥形的冲积锥。这些碎屑物质分选程度和磨圆度均较差,孔隙度较大,透水性较强。一般情况下,冲积锥面积较小,其上段坡度较大,中段坡度锐减,前缘地段地势展平,坡度减至1~2度。

半湿润区
出山口河流在山前多发育大面积的冲积扇。如中国华北平原西部山前的黄河、漳河、滹沱河和永定河等冲积扇,表面形态扁平,坡度较小,形成广阔的冲积扇平原。其中,黄河冲积扇面积达72144平方公里,扇面上废弃的古河床高地和河间洼地呈指状分布,波状起伏的微地貌特点十分明显。

干旱区
降雨量极少,暂时性洪流在山麓谷口处形成洪积扇。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强,扇面网状水系发育不显著。在山前断裂活动的盆地,洪积扇具有很大的沉积厚度,紧靠山前部分通常厚度达数百米。洪积扇从顶部到扇缘的高差也可达数百米。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一系列洪积扇互相联结则形成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

冲击平原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

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

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泥沙便沉积在下游

著名的冲积平原有亚马逊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等。冲积平原是在构造沉降区由河流带来大量冲积物堆积而成的平原。冲积平原能堆积很厚的冲积物。华北大平原自第三纪以来的沉积物厚度达5000m以上,最浅也有1500m左右。

冲积平原上的河流,河道宽浅,两岸泛滥堆积带常高于河间地,形成天然堤,天然堤溃决后使河流改道,在低洼地又常积水成湖或为沼泽。

冲积平原的类型

冲积平原根据地貌部位和作用营力可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三部分。

1、山前平原位于山前地带,由于河流出山入平原,河流比降急剧减小而发生大量堆积,形洪(冲)积扇,各条河流的洪(冲)积扇连接而成洪积-冲积倾斜平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例如黄河出孟津后和其他流出山后在山麓带共同形成的平原。

2、中部平原是冲积平原的主体,中部平原坡度较缓,河流分汊,水流流速小,带来的物质较细。洪水时期,河水往往溢出河谷,大量悬浮物也随洪水一起溢出,首先在河谷两侧堆积成天然堤。天然堤随每次洪水上涨而不断增高。如果天然堤不被破坏,河床也将继续淤高,最后甚至高于河道之间的冲积平原,形成地上河。有时,天然堤被洪水冲溃,决口扇上的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和沙地,我国豫东地区的大面积沙地和沙丘就是黄河南岸多次决口带来的沙粒再经风的作用形成的。

3、滨海平原的成因属冲积-海积类型,其沉积物颗粒很细,因有周期性的海潮侵入陆地,形成海积层和冲积层的相互叠压现象。在滨海平原常有大面积湖沼和海岸沙堤或贝壳堤、潟(xi)湖、沙嘴等地貌。

冲积平原的结构

冲积平原的结构和它的形成过程有关:

1、山前平原主要是较粗颗粒的洪积物和河流冲积物

2、中部平原以河流堆积物为主。

3、滨海平原是由海相和河流相共同组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呈水平相变。如果陆源物质增多,陆地向海方向增长,河流相沉积在海相之上;如果陆源物质减少,海水伸入陆地,海相沉积又超覆在河流相沉积之上。

三角洲

三角洲是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

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低的淡水,凝絮淤积

逐渐成为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作为河流与海洋(湖泊)的连接带,是河流动力和海洋动力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也是陆相细粒泥沙入海后的首要沉积场所。泥沙越沉积越多,从而形成了新的陆地。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 21.07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19%。其中陆地面积186802.8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3937.2平方公里。

恒河三角洲

恒河三角洲宽320公里,开始点距海有500公里。在南亚次大陆东部,顶点在印度的法拉卡,西起巴吉拉蒂—胡格利河,东至梅格纳河,南濒孟加拉湾。分属孟加拉国和印度。大部分在孟加拉国南部,小部分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平均海拔10米。三角洲汇集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格纳河三大水系,河道密布。

湄公河三角洲

湄公河三角洲位于越南的最南端、柬埔寨东南端,又称九龙江平原,是越南最富饶的地方和越南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这里河网密布,乘一条小舟,徜徉在纵横交错的河渠,一望无际的稻田,四季飘香的果园,欣赏改良乐曲,品尝热带水果的香甜和南方民间美食,感受越南南部真挚的风土人情。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入海口处,汉族地区南部。珠江三角洲既是地理区域,也是经济区域,但范围略不同。狭义上的珠三角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清远、云浮、河源、韶关5个城市,共14个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大珠三角还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勒拿河三角洲

勒拿河流域面积有249万平方公里,勒拿河三角洲占据的地理区十分辽阔,它占地38073平方公里,庞大的河系分成150多条水道。尽管它是最大的永久性冻土区的三角洲水系,大量的泥沙有规律地顺流冲下来,沉积在三角洲地区,这就意味着三角洲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尼日尔河三角洲

尼日尔河三角洲在西非尼日利亚南部,由尼日尔河冲积形成。南濒几内亚湾,北起农河与福尔卡多斯河分流处,西起贝宁河,东至邦尼河。面积3.6万平方公里。由淤泥、粉砂组成,地势低平,湖泊、沼泽、废弃河曲星罗棋布。气候湿热,年降水量2,300毫米。汛期洪泛常引起河流改道,三角洲前沿河口多达20多处。居民向以捕鱼、采集加工油棕和橡胶为生,还种植薯类、花生、玉米等,水稻栽培日益重要。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后,迅速成为重要的石油产区。有哈科特港、萨佩莱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三角洲从勃生河口以东至仰光河口,伊洛瓦底江的主要支流有大盈江、瑞丽江、钦敦江、穆河、尧河以及蒙河等。其中钦敦江是伊洛瓦底江最大的支流,该河水流湍急,多瀑布,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伊洛瓦底江从德耶谬以下是下游河段,德耶谬至缅昂是下游谷地,缅昂以南,伊江呈伞形分成多支汊河流入安达曼海,形成著名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年产大米1130万吨,出口40万吨,出口量占世界大米出口量的1.5%。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它包括1.2万平方公里海岸湿地,美国40%的盐沼位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奔涌的河水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冲击形成宏伟的亚热带景观,它由很多河流、湿地和海岸较低的小岛组成。在三角洲边缘,尚德卢尔群岛为人口稠密的路易斯安那沿海地区抵御海洋风暴提供了天然屏障。

奥里诺科河三角洲

奥里诺科河三角洲,位于委内瑞拉境内,境内主要河流为奥里诺科河。有着复杂生态系统的奥里诺科河三角洲,许多管道流入大西洋。部分地势平坦,三角洲顶部至海的倾斜度为16.7米,多沼泽湿地。热带季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奥里诺科河在三角洲分成多条汊流入海,主要支流有马纳莫河、马卡雷奥河和格兰德河等。

尼罗河三角洲

尼罗河三角洲是由尼罗河干流进入埃及北部后在开罗附近散开汇入地中海形成的。它以开罗为顶点,西至亚历山大港,东到塞德港(Port Said),海岸线绵延230千米,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尼罗河三角洲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伏尔加三角洲

伏尔加三角洲即伏尔加河三角洲是欧洲最大的内陆河流三角洲,位于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是欧洲最大的河流系统伏尔加河进入里海形成的。伏尔加三角洲面积在过去一百年内因里海水平线的改变而不断增加。虽然当地在1919年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但污水和开垦对之正造成损害。

多瑙河三角洲

多瑙河奔流直下,汇入黑海,形成了欧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不计其数的湖泊和沼泽哺育着300多种鸟类和45种多瑙河及其支流中特有的鱼类。多瑙河三角洲是欧亚非三洲候鸟的集散地,也是欧洲飞禽和水鸟最多的地方。多瑙河三角洲是欧洲现存的最大的天然湿地。这里风光绚丽,资源丰富,被誉为'欧洲最大的地质,生物实验室'。该三角洲横跨纳两国边境--罗马尼亚与乌克兰。

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位处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正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保护区。以利津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口,呈扇状三角形,面积5,450平方公里。地面平坦,在海拔10公尺以下。向东撒开的扇状地形,海拔高程低于15米,面积达5450平方公里。三角洲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区内自然资源丰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