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16—20)

(0)

相关推荐

  • 诗韵飞扬 / 许胜带 晚风吹日落,落日上心扉(249)

    落日上心扉 文/许胜带 落日上心扉,炊烟绕舍微. 晚霞熏已醉,傍在远山围. ★ 落日上心扉 文/许胜带 蝉嘶啼鸟归,落日上心扉. 倦意眸中伴,清风吹不稀. ★ 落日上心扉 文/许胜带 红霞天脚去,云把 ...

  • 【雷池诗社】《毛炜诗词与随笔》

    毛炜诗词与随笔 题记    提笔写<诗人的形象>之前,我有二点感受:一.诗人创作追求完美,但难做到完美.二.诗人这个群体还没有完全被公众认知和关注- <诗人的形像> 文/毛炜 ...

  • 油花点滴(三)

    油花点滴(三) 作者:三江有月 (四) 说到诗的有趣,确实是个有趣的话题. 诗有很多种,一种是专门写给自己看的,有趣自己知道就可以了:一种是专门写给某人看的,有趣的地方自己和某人知道就足够了:一种是写 ...

  • 转:杜诗随笔1

    序 经济兴而赢勾现,文明炽而腌臜出.巨擘硕儒,时有挈瓶之空:黄童青衿,不乏抄剽之事.学界浮躁,自非一日也.余心也鲁,不慕时好:远去浮华,走进老杜.红尘攘攘,兴有三尺清净地:绿茶盈盈,时沾一圣德才香.三 ...

  • 诗词 |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晚风

    雪衣雪发青玉嘴, 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晚风.  · 译注 鹭鸶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 突然,他们 ...

  • 小楼诗话|杨逸明:谈谈厨师、食客、好菜

    杨逸明 1948年8月生于上海.第二.三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第四.五.六届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顾问,<小楼听雨>诗平台顾问.已出版诗词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1—5)

    晚风随笔(1-5) 杨逸明 (1) 袁枚说:"诗虽新,似旧才佳."红楼梦宝黛初会,黛玉一见宝玉,便大吃一惊,觉得好生奇怪,倒象是哪里见过,何等眼熟.宝玉说出初见黛玉的印象是:&qu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6—10)

    晚风随笔(1-5) 杨逸明 (6) 诗人无非就是从字典里取出若干个字,找到一种新的排列方式,让人看了感到新鲜甚至惊奇,感动并且珍爱.如此而已.一样的碳元素,改变一下分子的排列方式,就成了"同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11—15)

    (11) 诗词创作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能写大,不能写小:能写粗,不能写细:能写笼统抽象,不能写具体形象.总体说来,还是逻辑思维多,形象思维少.诗词要抓细节描写,都抓大,易堕空腔.米开朗基罗说:"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31—35)

    杨逸明 (31) 诸葛亮<出师表>充满人情.文采和诗意,读来令人感动.这竟然是写给皇帝的公文,却成了编入<古文观止>的经典散文.这样的公文和报告,在古代官场里很多,有不少被选入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36—40)

    杨逸明 (36) <诗经>中的诗篇,大多有三章,很多是只换了几个字,在意思上相类,但有程度上的不同,一唱三叹,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可见用字的精当和细腻.例如<硕鼠>中"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41—45)

    (41)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写宝玉挨打后,宝钗叹道: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宝钗从正面劝,并且把老祖宗.祖宗都搬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46—50)

    晚风随笔(46-50) 杨逸明 (46) 有人说唐代有那么多的好诗,为什么当代人写的好诗我一首也没有读到过啊?我觉得唐诗流传到今天有<全唐诗>,大约五万多首.可是真的为今天有中等文化水平的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51—55)

    杨逸明 (51) 鲁迅曾经说,"中国人的官瘾实在太深."所以称呼诗人也冠以官衔,自古已然.这也是几千年来"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官本位思想的一种表现.以三闾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