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心态很关键(走出健康误区)

走进营帮  拥抱健康

失眠在当今社会应该不是陌生的事情了。应该每个人都经历过。但偶尔一两次的睡不着,也是条件性的,不能作失眠论。

真正的失眠,是长期睡不着,直接影响了白天的工作和学习。

为了确认哪一种属于真正的病态失眠。201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其中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从这个概念上看,失眠就不仅仅指“睡不着”了。还包括精神压力,社会心理因素,某些慢性疾病等引起的入睡难、睡眠质量低、易醒、健忘、日间嗜睡等等一系列的表现了。

现代临床将失眠分为2种:

1、原发性失眠。大概概括为三个类型:“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原发性失眠是没有特殊指标作为诊断依据的。也发生的最多,最普遍。

2、继发性失眠。继发性失眠不同,继发性失眠是由身体上的某种原因,或者说某种疾病引起的。比如说“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等,这类型失眠还包括“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症状。并且,这类型失眠常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有时很难确定这些疾病与失眠之间的因果关系。

由于普遍失眠的原因没有特异的指标,就算继发性失眠也无法确定疾病与失眠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现代医学的临床领域对失眠缺乏用药标准的能动性。这也是大多数失眠患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在制定中国成年人失眠的诊断标准中,也只能根据患者的睡眠状况来判断来认定失眠。例如: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超过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等等。至于追查的原因却没有决定的标准。

众所周知,不管失不失眠,一个人的睡眠不好,肯定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出现疲劳或全身不适、注意力不集中、维持能力差、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情绪波动、易激动狂躁或忧郁苦恼、白天想睡觉、兴趣、精力减退、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紧张、头痛、头晕、对睡眠过度关注等等。这些不自觉的行为都是睡眠缺失的表现。

大自然的赐予本来是公平的。一天分24小时,其中有8个小时是学习和工作的;8个小时是休息睡觉的;8个小时是吃喝拉撒探亲访友开心伤心怄气吵架的。这叫平衡。但现实不可能有这样的平衡。为了生存必须打破这种平衡。这种平衡被打破搞乱后,人与人之间的生活规律也失去了常态。贪婪、欲望、喜怒、哀乐主宰了时间的规律,人与人之间也就失去了共性,人体表现出来的就是病态。

失眠,最基本共通点就是出现情绪上的表现。继发性失眠或者可以说有某种疾病存在,作为可参考的条件。目标较为明确地积极治疗存在的疾病即可。但原发性失眠呢,在临床医学上却往往无根可寻。所以,大部分病人都被作为精神性疾患,如神经衰弱、精神分裂或抑郁症来治疗。这很容易偏离正道疏忽了病因病机一直无功而返。因为,失眠本身也会导致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和抑郁。

没有经历过失眠的人,无法体会失眠病人的那种痛苦和难受。不痛不痒、能吃能喝能拉能走能坐能说能听能书能写能作能劳就是不能睡。表面上看来与常人无异,但情绪明显异于常人。并且这种情绪不被别人所理解!并且在生理病理体检上,除了继发性失眠有疾病体征外,原发性失眠没有特异的指标可以认定。

在这里,不得不为祖国医学的伟大点赞!有某些人认为中医是伪科学,那是这些人的无知和肤浅!中医伟大的文化底蕴在于经验的积累和传承。几千年的沉淀使阴阳平衡的整体观念和五行生克制化的运用,在现代医学的领域中成为不可或缺一部分。在现代临床医学无法追根究源的失眠治疗过程中。中医也能将其归别类辨证论治,并且,到目前为止,中医治疗失眠的成果在世界医学范围内有着无可代替的地位。

失眠,在中医的病名中称为“不寐”。医学圣典《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眠”“目不冥”。《景岳全书》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有邪不寐,因邪气内盛,扰乱神明”所致。就如现代医学中的继发性失眠,因身体有其他疾病(邪气内盛),扰乱了正常的精神系统(神明),以致睡不着;“无邪因虚所致,或素体虚衰,或操劳过度、房事不节,以致神明失守,魂无所藏,魄无所依,精神逾越,不得入眠”。这就是原发性失眠。是因为生活中各种原因,使自己的精神系统失去了统一性(神明失守),以致过度兴奋(精神逾越)不得入睡。

中医在几千年前就做出了如此论述,那时还没有相关的医疗科技求证真伪。而医学发达全面发展的今天,“继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的所谓科学依据,无非是用现代语言,重新翻译一次古中医几千年前理论而已。

中医的辨证论治,根据失眠出现的各种症状特点,归纳为5个类型。

1.肝火扰心

症状特点:失眠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代表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痰热扰心

症状特点: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代表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3.心脾两虚

症状特点: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代表方药:归脾汤加减。

4.心肾不交

症状特点: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代表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5.心胆气虚

症状特点: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代表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失眠,正常的医学治疗是必然。但不管是继发性失眠也好,原发性失眠也好,心理的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依赖吃药(安眠药或中药)达到治疗目的都是错误的。根据本人的经验,心灵上的慰藉更加占主导的地位。据观察,在失眠治疗的过程中,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利用宗教信仰进行理性或暗示的心理干预,比没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康复得更快更好。

《心理治疗学》本来就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特定的手段进行诱导患者走出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其从认知中摆脱原来心里压抑,释放自己而达到治疗目的。令人可笑的是,《心理治疗学》的理论基础,竟然是被国民披上“迷信”的色彩,倍加指责的《相命学》和《易魂学》。可见,学术本身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它的好坏则是看在好人手里应用还是在坏人手里应用。就像当年火药的发明,也定有人认为是危险物品而不俏,当火药能维护人类和平的时候,才会拥有崇高的地位。

在《心理治疗学》里有一种“催眠法”,对某种失眠患者是很有效果。就是取得患者绝对信任之后,让患者躺在床上,全身放松,进行深长而有节奏的呼吸。并同时轻声告诉患者把精神集中在某一件事情或事物上。这件事情(事物)必然是让患者产生焦虑而又无法解决的。医者这时是在假设着这件事情(事物)的解决方法。并诱导患者的思维集中地顺着医者的假设一步一步走向满意的结果。慢慢地,患者的脸上会轻挂着一丝笑容静静入睡。

其实这并没什么神奇。因为失眠的患者会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烦躁的痛苦当中,并不为别人所理解。这更加重了失眠患者情绪上的偏激性。一旦有个人值得她的信赖,她会认为救星到了,心理一放轻松了一半,再加上一时间全身放松和思想的诱导,精神的高度集中,自然就睡着了。

所以,失眠的患者,心态很重要。身边人的关心、沟通和信任,是治疗各种失眠的前提条件。如果失去了关心、沟通和信任,尽管吃再多的药,看更高明的医生也无济于事。即使用安眠药达到了某个程度的睡眠质量,醒来后的心态依然扭曲、畸形。因为,在清醒的日子里得不到抚慰和理解!

(0)

相关推荐

  • 明明困乏却睡不着?冬季失眠加重易诱发各种疾病,看中医如何调理

    冬天,超低温的环境让很多人发现自己"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以前睡眠质量较差的人更是直接持续性失眠了.最近,诊所接待了很多前来调理失眠的患者.11月底来一郑女士,41岁,某国企中层 ...

  • 周口市东新区人民医院

    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睡眠的质和/或量方面令人不满意.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通常可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困难.中途易醒且难以再次入睡,有时甚至通宵不眠.严格地说,失眠只是 ...

  • 【失眠、焦虑、抑郁】“三剑客”联手要人命,老中医肖早梅屡克顽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凑快,个人压力大,睡眠差已然成为了大众的常态.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约有一半人在过去的一个月中至少曾经经历过一次不同程度的失眠,众所周知,长期失眠不但会大大降低人 ...

  • 心态(走出健康误区)

    走进营帮  拥抱健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志存高远的人,会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终身,没有理由,也没有借口.不管昨天怎样,现在面对的是明天和将来. 宇宙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 ...

  • 能量(走出健康误区)

    走进营帮  拥抱健康 人的生命是一个能量系统.也是能量生发之源.并且,生发的这种能量,往往并不因生命的存在与否而泯灭.例如,有的人为国家.民族功垂千秋:有的人却被后人唾骂千年.这就是正负能量对人类的影 ...

  • 相信就是命运(走出健康误区)

    走进营帮  拥抱健康 记得我前几天发表过一篇<病可治,人不可治>的文章.无独有偶,近日有2个相同的病例让我有所感触. 半个月前,先后有一男一女,都是声带息肉的朋友过来求助,男的40出头,女 ...

  • 长寿的秘诀(走出健康误区)

    走进营帮  拥抱健康 要长寿,首先就要身体没毛病.如果是带病延年,哪怕再长寿也是一种受罪,既拖累了亲人,自己也熬的痛苦. 要做到身体没毛病,就要学会养生.养生不是依靠医院.医生和药物,而是靠自己,靠自 ...

  • 慢性咽炎,最佳体验(走出健康误区)

    走进营帮  拥抱健康 急慢性咽炎,这个医学名词应该大部分人都认识.夸张点说,应该每个人都得过这种"病".不就是喉咙不舒服嘛.急性发作的时候,喉咙会痛,慢性发作的话就是有异物感,或有 ...

  • 鼻炎,其实也可以根治(走出健康误区)

    走进营帮  拥抱健康 有人问:"鼻炎可以根治吗?如果能根治,为什么我治了那么久都不能治好呢?" 可见,鼻炎困扰着大家已经是很普遍,也苦恼已久的问题了.由此,滋生了一个个庞大的地下市 ...

  • 抗衰老的3大因素(走出健康误区)

    走进营帮  拥抱健康 人类追求年轻和长寿,自古以来就从来没有停过.帝皇将相就不用说了,很多人修仙练佛,和药炼丹,无非就是追求健康长寿.长生不老. 尤其现代人,医学临床医学的发展,无疑给人类生命带来了有 ...

  • 什么是养生(走出健康误区)

    走进营帮  拥抱健康 我们要健康,首先就要弄懂什么叫健康.健康有四种: 1.躯体健康 2.心理健康 3.社会道德健康 4.社会适应能力健康 第1.第2点是指个人的:第3.第4点是指个人溶进社会,在生存 ...

  • 病可治,人不可治(走出健康误区)

    走进营帮  拥抱健康 我从医以来,有三不医: 1.不孝者不医.不孝之人,禽兽都不如,治好这种人,会伤害父母老人.所以不医: 2.不义者不医.不义之人,六亲不认,治好这种人会见利忘义,会伤害亲戚朋友手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