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案研读:今天来看下赵冠英治疗肝热脾虚型克罗恩病的医案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今天来讲讲301总院赵冠英治疗克罗恩病的医案。至于什么是克罗恩病,前面一篇文章我单独介绍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现在开始。

李某,男,42岁,军人。

1997年7月25日初诊。

病史:两年前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开始服消炎药有一定疗效但腹痛时作时止,经中西药物治疗,病情反复不愈。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伴消瘦、乏力。我院门诊内窥镜及X线钡餐全肠道检查示回盲部上端黏膜充血水肿,有多个大小不等之溃疡,肠管轻度狭窄;活检查病理报告为克罗恩病。西医给予消炎、解痉等治疗效果不明显。请赵老诊治。诊见者消瘦、面色苍黄,诉乏力,大便先软后溏,每日3~4次,有时夹有少量黏液,无脓血及里急后重感,右下肢隐痛拘急,进食油腻、生冷后尤基。伴纳差、时呕恶,口苦黏腻苔薄黄,脉弦滞略数。

我们先跳出这个病,看看怎么辨?

首先苔黄,有热的,便溏,脾有虚的,口苦,肝有热,黏腻,有湿气。

如果是你怎么用药?

如果是我用健脾化湿,疏肝,佐以少量清热。

白术,茯苓,陈皮,白芍,柴胡,黄柏,黄连,桃仁。

我们接下去看。

辨证:证属脾虚肝旺,肝脾不和。治法:舒肝理气,健脾利湿解毒。

处方:白芍、生苡仁、冬爪仁、黄芪、党参、枳实、败酱草、焦栀子、柴胡、神曲、香附、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997年8月3日):服6剂后,腹痛减,干呕口苦亦除,仍有腹泻,胃纳仍差。前方去栀子、神曲、香附、败酱草,加山药,炒扁豆,乌梅,以补脾益阴。

三诊(1997年10月25日):上方稍有出入连服2个月,大便成形,纳佳,体重增加2千克。乃立一方善后:黄芪、白芍、炒苡仁、党参、山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生三仙,乌梅、陈皮、莲子肉、砂仁(后下)、炙甘草。

共为细末,米糊为丸,每次服9克,早晚空腹各1次。

1999年12月4日我院复查:肠管未见狭窄征象。肠黏膜亦无水肿充血,溃疡消失。

他这个医案其实分了三步走,第一个就是初诊时此病虚实互见,遵《内经》“二虚一实先治其实”之训,然药不可过峻,剂不可过量,中病即止。用焦栀子、神曲、香附以泄热行气消食。又考虑病在回盲部,故加入治肠痈之薏苡仁、冬瓜仁、败酱草。两周后,口苦呕逆止,腹痛渐缓,是“实”去过半,当顾其本虚,故去实药,取党参、乌梅、山药、扁豆以补脾益阴。最后用丸剂慢慢调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