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言‖009. 非其鬼而祭之
相关推荐
-
清明烧纸:祖先,鬼与女权的相互缠斗1
清明节是个有趣的节日,在万物皆可吃的中国,就连清明节都能被发展成某种食物作为代表,比如说青团. 当然,清明节最重要的作用是怀念逝去的亲人,这本是严肃的事情,但是在高度世俗化的中国,连烧个纸钱,都能让人 ...
-
【论语】为政24:勇者无惧
<论语·为政>第24章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第24章,是孔子的一句话.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
-
论语:见义不为无勇也(2-24)
孔子历来反对"淫祀"即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而且批评见"义"而不勇为,主张祭祀当祭则祭,事情该做就做.为政者也应该如此,始终坚持正直守礼.见义勇为. 子 ...
-
【第40期】音频学《论语·为政篇第24章》“见义不为,无勇也”是何意?
音频学<论语·为政篇第24章>"见义不为,无勇也"是何意?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鬼" ...
-
论语漫言‖0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漫言|0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很清楚,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的出处有三: 第一次是在< ...
-
论语漫言‖011. 仁者,其言也訒
论语漫言|011. 仁者,其言也訒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侧重对仁的注解,基本都是师生之间关于"仁"这个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司马牛问仁,子曰:&qu ...
-
论语漫言‖012. 司马牛的兄弟
论语漫言|012. 司马牛的兄弟 司马牛问仁,显然内有隐情,<论语·颜渊>接下来还是司马牛的故事.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 ...
-
论语漫言‖013. 司马牛之忧
论语漫言|013. 司马牛之忧 孔子与宋景公原系同宗同族,都是子姓,貌似孔子还是宋景公的叔父. 孔子看似孤身一人,其实当时已是天下闻名的圣人.孔门弟子三千,能文能武,既有颜回.子张.子夏.伯牛.仲弓这 ...
-
论语漫言‖014.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漫言|014.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乡党篇第十>记述的是孔子的日常起居,似乎不是那么引人注意,但有两个地方例外,其中之一就关于吃饭.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
论语漫言‖015. 孔子的饮食观(上)
论语漫言|015. 孔子的饮食观(上)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我们看看孔老夫子对待饮食的态度.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 ...
-
论语漫言‖016. 孔子的饮食观(下)
论语漫言|016. 孔子的饮食观(下)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食",这里念[sì],指主食. 现代人一说健康饮食,就是多吃水果蔬菜.其实这放在几十年前,还很不现实.古人讲究一定要 ...
-
论语漫言‖008. 民德如何归厚?
论语漫言|008. 民德如何归厚? 因为年代久远,<论语>中的一句话,经常会引发很多不同的解释. 比如<学而第一>中的第九章: 论语 学而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 ...
-
论语漫言‖007. 历史与传承
论语漫言|007. 历史与传承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时间和空间共同构成的宇宙之中,在同一时间,我们关心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人发生了什么事.同样,我们也对过去和未来充满了好奇. 畅享未来,不仅是现代人的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