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针漫谈:如何问诊
相关推荐
-
“面口合谷收”的故事
黄帝内针义诊之夜 今天是三和夜诊的第一天,今晚用黄帝内针义诊了18人.大家都说黄帝内针义诊是会上瘾的,虽然我蛮久没有参加义诊了,但瘾还在. 我想主要就是因为在参加义诊的时候,医患之间完全解除了经济的束 ...
-
医者情怀|为医的“莫”、“要”、“休”、“该”
所谓"医者",泛指医疗行业的从业者,以医生为主要代表,其重要使命就是袪病疗伤,为大众的生命健康服务,与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都息息相关.因此,医者的使命不可谓不 ...
-
干咳者未必无痰也
<医学真传>曰:"诸病易治,咳嗽难医",临床上大家可能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感冒已经好了,但咳嗽却迁延不愈,少则一两个月,多则数月之久. 如今临床上干咳患者屡见不鲜 ...
-
内针漫谈:如何看医案
很多人喜欢看黄帝内针医案,尤其是看一些疑难杂症的医案. 相比于黄帝内针理法的学习,医案确实能比较直观清晰地勾勒出用针过程,在真切感受内针奇效的同时,也可极大地点燃学人信心. 但这样也容易把大家的关注点 ...
-
内针漫谈:用针之多与少
黄帝内针讲究守规范.用规则,在具体应用时,何时应该多用针.何时应该少用针?怎样算是用针多.怎样算是用针少? 类似这样的问题,确实很难有明确的答案和界定标准.那在实际用针过程中,如何来把握呢? 用针多. ...
-
内针漫谈:向左走 向右走
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因为大腿后侧及脚踝外缘不适来扎针. 大腿后侧不适,患处在臀部下缘,识证是太阳经区域:踝部不适,识证也比较明显,少阳经.太阳经. 简要问诊后,开始施针.这个症状处理起来并不难,所以大 ...
-
内针漫谈:三焦划分与定位
老友50余岁,右肩膀肩贞穴附近疼痛,手臂抬举及后展困难. 识证是上焦,经络是太阳经. 右病左治,在左手腕部太阳经阳谷穴刺入一针,随即问其有没有变化.老友说,痛点好像到里面去了.那地方接近少阴经区域,在 ...
-
内针漫谈:一针一导引
Y女士对黄帝内针已不陌生,坐下来就说,右大腿后外侧酸痛,右手掌心酸痛.无力.抓握不拢,右膝盖前侧肿胀.沉重,右踝不适,右手大拇指腱鞘炎有所反弹.活动不便. 对自己的不适症状明明白白,也不在病因.病史以 ...
-
内针漫谈:如何识证
望闻问切是中医人的基本功,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怎么办?这其实是困扰中医爱好者的一个大问题. 幸运的是黄帝内针提供了一个简易的方法,随证治之,把各种病的表现都归集到症上.抓住症,也就找到了入门路径 ...
-
内针漫谈:临症第一针
众多症挤在面前时,从哪一个症开始着手?第一针在何处下针比较理想?这个问题,在学针时很容易造成困扰. 一个症出现在身体某个部位,有可能涉及一条经络,也可能涉及几条经络.涉及一条经络的比较简单,直接按照& ...
-
内针漫谈:守住简单
判断学用黄帝内针对不对,一个标准就是:学得越来越简单了,还是越来越复杂了? 如果面对一个患者,眼里只有症和法则,简简单单的,一切是那么自然天成,那就是对了. 黄帝内针本来就是简易之道.简易到怎样一个程 ...
-
内针漫谈:别小看络
先说两个关于络的小例子. 有次给一个女性患者针治膝关节及腰疼,患处在右侧,右病左治.左手施针刚结束,患者忽然说左手中指中节关节也有肿胀不适. 我第一个反应是在其左足找同气点,忽又转念,天气凉了,把光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