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识|夹骨眼子气

这是村庄物语第280篇原创推送
人生气,怕的是生闷气。一个人生闷气,久了,会得病遭灾。这印证的是病打气上来的道理。
人受气,怕的是受那窝囊气。一个人常受窝囊气,他的生活,他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陷入一团乱麻的境地。

而在皖北农人看来,还有一种气受不得,也最难受。那就是“夹骨眼子气”。这种类似于“老鼠钻风箱里,两头受气”之气,能叫人张不开嘴,喘不了气,上气不接下气。
从前,乡人为儿子办结婚之后,按说就开始正常过日子了。但因为家境贫寒,开销捉襟见肘,往往会因为芝麻粒儿的事情,造成新娶的媳妇不满意,老公公、老婆婆有意见。这些意见,又往往集中在刚结婚的儿子一人身上。他一方面要安抚新媳妇的情绪,一方面要照顾爹妈的情面。稍有差池,就弄成了里外不是人、两头不讨好,且又无处诉说的局面。

皖北农人就说,他这受的是“夹骨眼子气”。他们的话里话外,都是“儿子难当”的感慨与无奈。
2018年下半年,我参与县里组织的驻村脱贫攻坚专班,住在沿淮的一个村。几个月中,所见所闻,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村组干部受“夹骨眼子气”的尴尬模样。他们大都“包”有三几户贫困户的扶贫脱贫任务。恰是这个角色,让他们一不小心,就会出力不讨好——

扶贫资料繁杂,填好还不算,还得符合逻辑;扶贫措施,怎么给,给多少,就有人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上级和上级的上级,这个检查,那个检查,查出来的再小的问题,都会是大问题……尤其是,如果有人举报他们处事不公平,会带来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的风险。
他们也常自嘲:这受的就是“夹骨眼子气”啊。

顾名思义,夹骨眼子,也就是骨骼之间关节处的空隙。因其狭小,回旋余地极为有限,故名“眼子”。可以想见,这里面的气,确实够难受的:翻不开身,伸不开腿,直不起来腰,喊不出一声冤,甚至一呼一吸都很困难。就这,还得撑着,憋着,屈着,假装跟个没事人一样。
我看那村里的干部,尽管受着“夹骨眼子气”,但一个个,干得都挺有劲儿。尤其是年轻一些的,干起工作来生龙活虎一般,一连好几天加夜班,都没有怨言。他们说,只要贫困户能早一天脱贫,再加一倍的“夹骨眼子气”都扛得住,吃得消。个人受点气,算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