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北厅户型”引起的“冲突”!

01
楔子
昨天晚上,“良有方的朋友”群聊里发生了一起冲突:群友们言辞激烈、思想碰撞,好不热闹。而冲突的起因来自于上面这个户型。这个户型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看这里:一个几无“交通面积”的户型,也许是你“健康宅”的首选!
矛盾的焦点其实是落在:“客户是不是接受北厅户型?”
作为这个户型的原创者,其实我也没想过它是否适合北方。只是觉得北厅户型在面积利用上效率比较高,所以设计了它。
而来自北方的朋友提出的一个观点:北方地区,户型非南厅莫属。还给我描绘了生活场景:北方的生活习惯是坐在南向带封闭阳台的客厅晒太阳!“
更有朋友说:“他们家的北方,99%的户型都是南厅。”
这样的观点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下面这篇文章就是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冲突的。
02
真实需要?
第一,在北方,南向客厅能否晒到太阳?
对于是否能在南向客厅里晒到太阳这个事情,我作为一个华东地区三楼用户是表示怀疑的。从我的切身体会来说,冬天只有下午才能晒到一些夕阳。
由于阳台出挑(1.8米左右)和楼间距的问题,其实能在客厅里晒到太阳的概率并不大。
第二,北方人在南向客厅晒太阳,是心理需求还是肉体需要?
北方地区是供暖的,冬天室内温度25度,晒太阳这个事情是不是个必需品呢?我们经常说习惯是这样的,所以就变得理所应当。

是不是我们对太阳的需要是出于心理需求——趋光性?那么在房间里,在阳台上,在哪里晒太阳其实都可以。而不是非得在客厅里晒呢?

第三,北方人在客厅晒太阳是个真实需求吗?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大多数人双脚离开土地,搬进”鸽子笼“也就是近20-30年的事情,怎么就习惯了在高层的钢筋混凝土深林里生活了呢?而中国人在地面上生活,已经几千年了。
如果大家对高层不满意,不习惯,那是不是因为晒不到太阳呢?还是其他什么呢?
提这个假设,其实要表达的是:很多的所谓习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很容易客服的。而很多的习惯,我们自己都搞不清它是生理需求还是心理需求,那凭什么不能改变呢?
也许它就是个伪需求,改变一点都不困难呢!
我们对于晒太阳的渴望,也许很大程度是对于”温暖“的需求,而北方采暖就能解决温度的问题。
上面3个问题,这次的讨论其实没有答案,也许以后也不会有明确的答案。而我们要了解的是: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有差异的,最后得出的结论不同,也就比较好理解了。
第四,如何捕捉客户的真实需求?
有群友用产品思维和产品经理的那套逻辑来解释真实需求。
虽然看上去挺有道理,但如何让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做到”一张白纸“呢?客户的需求真的就那么浅显,那么容易捕捉吗?
“一匹跑得快的马”一定是一匹马吗?
你确信不是一辆车?

03
建设性意见
“冲突”的产生,是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却还希望说服别人。而良好的群交流可能需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在这次的冲突里,不少群友也对如何提高采光效果、如何提升北厅户型的价值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
第一,如何让太阳更多的进入室内。
有朋友提出阳台梁上翻的建议,我认为这是中肯的建议。可能这40-50CM的高度,并不能本质上改变什么,但是这种精细化的设计,确实让产品更加有品质感。
第二,一个北厅户型,怎么能配得上”健康“住宅的称号?
当时设计这个北厅户型引入健康的概念,其实是与传统户型相比较的。差别在于引入了防疫双流线,而不是针对南、北厅户型谈的”健康“。
建设性的意见总是那么让人信服:
在南侧次卧里考虑一个单人床和一个整体卫浴,就比较容易实现隔离的目标,使这个户型的健康更加”名副其实“一些。
其实每个户型都有其应用场景,从来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户型。我原创的这个125平方的”北厅户型“其实也是有前设条件的。
a.这个户型是针对高房价地区,绝不是为3、4线城市准备的。
b.客户的需求也很明确:既要面积还要里子
面子是厅要看上去大,里子是正经房间(每个卧室都要符合人体工程学)。
c.高效配置面积,使得多一间房有扩展的可能
了解了前设条件,很多的现象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许多“不着四六”的点评也就可发一笑了。
在同面积段,其实要做出和这个”北厅户型“对标的产品,也非易事。有想法和兴趣的朋友,不妨尝试下,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了。
04
认知冲突
由于这个户型的问题,还引发了一系列的话题。我把他们归结为“认知的冲突”。
标准化VS个性化
“微风、麻将、茶水、夕阳”怎么标准化?
夕阳对应朝阳,茶水分成红茶、绿茶,是不是就有点标准化的意思了。
电影行业谈影视工业化,我们会不会看到一样的电影?
可能不会,但是制作的流程可能是趋同的。
斯柯达和奥迪长得像吗?好像一个比另一个看上去高端多了。
但他们是混线生产的,也就是说很多东西都是在一条流水线上出来的。
设计思维VS产品思维
一个建筑师跨界去做IT类的产品经理,你会觉得他很牛逼。
一个产品经理跨界来做建筑师,你会用异样的眼神审视他。
酷家乐恰恰是IT跨界室内设计的产物,
而开装是建筑师跨界工业产品的企业。
设计思维强调个性化,而产品思维强调标准化。
虽然两者都强调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却不同。
05
结束语
关注良有方的主力人群是:30-45岁。独立的意识已经形成,哪有那么容易被说服的啊。

与其说服别人,不如放弃执念。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思想,被不被认同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每个人可以借“冲突”的机会,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扩大认知的边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