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连载(332)《子路篇》第15章,“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原文朗读】
定公:鲁国的君王,鲁定公。孔子一生经历了鲁襄公、鲁昭公、鲁定公和鲁哀公四位君王,在鲁定公时孔子担任了鲁国大司寇,他对孔子非常信任,常常向孔子请教。
兴邦:使国家振兴。
丧邦:使国家衰亡。
几:几乎,接近。
为君难,为臣不易:引用《尚书》中的话。
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引用《尚书》中的话。
莫予违:“莫违予”的倒装句,不违背我。
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振兴,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能有这样灵验的,但接近这种功效的话还是有的。古人说过:'为君难,为臣不易。’如果真的知道了做君主很难,做臣子也很难,从而能够勤奋为政,对臣下宽弘大度,不近乎于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振兴吗?”
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衰亡,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能有这样灵验的,但接近这种功效的话还是有的。古人说过:'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大意是,我做君主没有什么可快乐的,所快乐的只不过是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违抗。如果君主说的话对而没人敢违抗,不也很好吗?如果君主说的话不对而没人敢违抗,从而刚愎自用堵塞言路,不近乎于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衰亡吗?”
在前几章中,分别阐述了臣子们的为政之道。到了本章,又紧接着告诉君王如何治理国家。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段话,我们要梳理清楚以下几个问题。其一,鲁定公是谁,这段对话发生的历史背景。其二,定公问的是什么问题。其三,孔子引用的两段古人的话是谁说的,出处在哪里。其四,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在孔子的一生中,共经历了四位国君。孔子出生时,国君是鲁襄公。孔子十岁那年,鲁昭公继位,后来鲁昭公被三桓赶出了国。孔子四十岁那年,鲁昭公死在了国外,鲁定公继位。孔子周游列国期间,鲁定公死了,鲁哀公继位。
在鲁定公执政期间,孔子做了鲁国的大司寇,并深得鲁定公的支持和信任,定公也常常向孔子请教政事。
鲁定公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就可以让国家振兴的?孔子答道,这样的话很难找,如果非要找的话,有这么一句,古人曾说过“为君难,为臣不易”,大意是,为君深知为君的艰难,为臣深知为臣的艰难,这样就都能居安思危勤奋为政了,国家何愁不能振兴。
定公又问,有没有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衰亡的?孔子答道,这样的话很难找,如果非要找的话,有这么一句,古人说过:'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大意是,我做君主没有感到有什么可快乐的,所快乐的只不过是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违抗。孔子接着评论道,如果君主说的话对而没人敢违抗,不也很好吗?如果君主说的话不对而没人敢违抗,从而导致刚愎自用堵塞言路,不近乎于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衰亡吗?

《尚书》记载了古代历朝历代的治国纲领,上至尧舜禹汤文武,下至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可以把《尚书》当做是解密了的官方档案。

首先,我们找一找“一言而可以兴邦”和“为君难,为臣不易”的出处。在《尚书》的《大禹谟》这一篇中,大禹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yì),黎民敏德。”“后”就是君王,“艰”就是难,“后克艰厥后”就是孔子所说的“为君难”的出处,“臣克艰厥臣”就是孔子所说的“为臣不易”的出处。

其次,我们找一找“一言而丧邦”和“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的出处。在《尚书》的《五子之歌》中有一段话“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说的是夏朝的第三任天子太康失国的典故,太康是大禹的孙子,太康沾染上了这么多毛病,能不丧失国家么?
在《尚书》的《伊训》这一篇中,商朝的开国宰相伊尹告诫太甲说“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太甲是商朝的第四任天子,因残暴无德,伊尹好好地教训了他,后来太甲改恶从善,伊尹列举了“三风十愆”,总结了三种不好的风气和十种坏毛病,伊尹说,这些毛病卿大夫沾上一种,家族必然衰亡;国君沾上一样,国家也必然衰亡。
由此可见,《尚书》中记载了孔子之前几千年的政治大事,一个朝代为什么能兴盛,一个朝代为什么会衰亡。原因是多方面的,孔子在这里从君王的角度,找出了最关键的一点,来告诫鲁定公。

为了更好地理解“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这段话,我们还可以用老子的话来验证。《道德经》第78章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这段话什么意思呀?是说你作为天子作为君王,不是来享受的,不是来作威作福的,而是替天下百姓来承受苦难的,是为天下人谋福利的。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两句话已经成为成语了,是否有点危言耸听?一点也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类似的教训比比皆是。
治理一个国家如此,管理一个公司何曾不是这样啊!每一个人都能从中得到启示。

关注公众号“把经典还给老百姓”,跟着张武忠老师学习《论语》、《道德经》、《周易》等国学经典。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