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通读 第十六章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六章:“道”是什么?25个字说清奥秘(全篇持续解读)
第六章是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一章,很简短,总共只有二十五个字,可是字字珠玑.我们往往因为文字上的简短,而忽略了他的重要性.前面几章都在描述道的作用.道的体现.但是我们心里一直有个疑问,"道&q ...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挫其锐 解其纷 和其光 同其尘 像帝之先 道德经第4章
道德经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 解其纷: 和其光, 同其尘, 湛兮,似若存. 吾不知谁之子,像帝之先. 道,本义道路,引申为路径,途径,方式,方法,法则,规律. ...
-
第二部分17-35
第17章:正确认识外界事物 [正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标注]①太上:这里指最好的基础,最好的状态 ...
-
胡说《老子》47 —— 道之动用
在前一篇文章里,为了进一步阐述先天一炁是啥.胡涂医串讲了一下<老子>第四十二章.这一章咱们来看看<老子>第四十章.为什么要这样来讲<道德经>呢?因为<道德经& ...
-
《道德经》导读(八)——德经(44-37)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参考]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值得珍惜?生命和利益相比哪一样更 ...
-
我对《道德经.谷神不死》的解释
我对<道德经.谷神不死>的解释 (1) 本章标题<谷神不死>,是整个丹道学术的纲,纲举才能目张.谷,一般指两山峰之间的低地,在这里,两眼角之间的低处,即眉间处的玄关窍,就是玄关 ...
-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六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六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这一章老子讲如何守道:持重.守静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知常乃道,不知常,满清灭国
道德经第十六章,老子着重讲了我们要了解事物发展规律. 草木枯荣,万物兴衰,终会回归根本. 而我们作为旁观,观察这些规律,就能让我们明智. 可是,如果我们根本不思考,不致虚守静,而直接想当然的做事 最终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虚静归根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匀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君主修养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匀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稳重是轻率的根本,宁静是躁动 ...
-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
这一章节是老子对 统治者所说的,对有道无道的看法,再次重申知足常足. 先贴下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下有道,战马耕作, ...
-
《道德经》第十六章“归根复命”是什么意思呢?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译文: 达到无 ...
-
《道德经》四十六章《知足常乐》悟读述杂【46】
《道德经》四十六章《知足常乐》悟读述杂【46】
-
《道德经》三十六章《欲歙固张》悟读述杂【36】
《道德经》三十六章《欲歙固张》悟读述杂【36】
-
《道德经》第十六章《殆身不辱》悟读品杂【16】
《道德经》第十六章《殆身不辱》悟读品杂【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