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前,金山寺底竟有座巨大的龙宫!还发生一件奇异神叵的事件!

文/小李探花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金山寺的底下,有一座巨大的龙宫,还有一个神秘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南宋。
一、
风中,传来几声若隐若现的木鱼声。长江畔的石矶上,站着一位缁衣赤足僧人。深秋的凉风吹拂着这位僧人的僧衣,这位僧人是金山的主持宝印禅师。
夜空与江中的金山慢慢融成一体,“鱼龙互闪烁,黑浪高于天”,宝印长叹一口气。
不知为什么,一向平静的江水最近总是无缘无故的翻滚。江水汹涌,船只遇风浪,船毁人亡。香客无法来金山寺,去江里取中泠泉水的船工,也无法在江中停留。
宝印低头踱步,不知不觉走到金山下的朝阳洞,香火缭绕,供奉的是观音大士。南宋时候,信奉观音的善男信女很多。洞中观音大士脚踏一头鳌鱼,手持净瓶,神态慈祥。宝印合掌拜下,闭目虔心祷告。
当宝印走出洞,有一位老妇人喊住了他:看你愁眉不展,是有什么难事?老妇人目光清澈,如一泓澄静的秋水。
宝印将江中作怪的事说了一遍,老妇人从袖子里取出一支筷子长短的香递给他。说:点燃灵香,能解金山之忧。并向着天空一指,说:快看。
夜空中只有压压的黑云层,再转过头去,只见一道白光升腾飞舞,宝印知道是观音点化,合掌拜下,诚心感念。
二、
宝印点燃灵香,坐禅入定,感觉自己像是乘一叶扁舟急速向江中驶去,江水开始翻滚,小舟周围布满十数个漩涡。
身后,传来一阵巨响,一道一道巨浪自江中涌起,朝小船直冲而来。
浪头卷起有五、六丈高,分开两道水墙。“墙”上道道水纹起伏汹涌,卷起一片片雪白的泡沫,眨眼之间,那浪头已涌上小舟,铺天盖地。
就听得“轰”地一声巨响,小船消失了,宝印的身影瞬间被淹没。
江面恢复了平静,月光如水,漫洒水上。宝印和小船神奇的在水底穿行,月光透过水流洒在身上,身上隐隐现出一股神秘的银色。
沿着江流不断前行,身边的过江之鲫渐渐稀少。小船忽被一道似有几百米高的水晶墙拦住,墙上印有诡秘的符纹,人在这宏伟的壁下,渺小如蚁,巨墙之巅,隐见天光浮动。
一大团鱼类簇拥而来。鱼群密集在一起,互咬尾巴,首尾相联,一圈圈的盘据成圆阵,层层叠叠,像个缓慢游动的黑色雾团,把小船包住。
一条巨鱼从江底最深处露出,巨大的鱼,头顶殷红,两鳃雪白,几米长的鱼须上挂满了小鱼,巨鱼一出,全部的鱼群都跟着它向着水晶墙猛冲过去。
“哗”.......水如流光般退去,等宝印将眼睛睁开,眼前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一座非常雄伟的龙宫水府耸立江底——
一条水幕延伸到船前,平滑如路,直通那如水晶砌做的巨大宫殿。
一只巨大的老鼋爬到船前点点头,宝印移步上鼋背,进入了这座江中府邸巨大的大厅内。
出现在宝印眼中的,是一片黑暗与寂静的宫殿。这片空间不知寂静了多少岁月,弥漫着一种古老沧桑的味道。人在之中,宛如一粒芥子。
举起灵香,宝印惊骇的发现,黑暗空间的下方,盘踞着一个庞然大物。
一条庞大的生物,盘旋在黑暗的虚空。宝印的视线,顺着它的身体移动,然而,他却像看不到它的尽头一样……
“咕噜!” 宝印喉咙不自觉的滚动了一下,额头上出现了丝丝冷汗————那是一条巨大的龙!
三、
这时,宫殿闪烁出七彩流光,四周明亮起来。
黑暗中的巨龙消失,一位白衣青年站在面前,脸上挂着让人温暖的笑容:大师受惊了,请随我到龙宫水府的花园品茶休息。
白衣青年自称是龙君,来到水府花园,花园栽种着无数奇异的植物,一株株奇形怪状、晶莹洁白的钟乳石更令宝印大开眼界。
一会儿,一位气质宛如空谷幽兰的龙君夫人出来相迎。
龙君夫人对宝印作礼:我有一个难处想请禅师帮忙。
“我们水府的水族,都难以忍受金山寺的钟鼎击撞之声,每当有人推转轮藏,敲钟击鼓时,龙宫就要震动;此外,到江中取水时,总会把脏东西带到水中。希望以后不要这样了,我一定会有小小答谢的。”
宝印点头答应,龙君夫人于是作礼返回寝室,飞针引线的制作僧袜,不一会儿,就差最后一道缝合工序了。
这时,江面已是天色发亮,金山寺清晨的撞钟开始“嗡嗡”作响,僧人在晨课打饭钟后,早斋即将开始。
钟声中,龙君夫人脸色变得苍白起来,江水也不安的翻滚起来,这时龙君站起身,对宝印说:“时间到了,水道快要关闭了,禅师快返回陆地吧!”他交给宝印一根龙须。
龙君夫人来不及做好僧袜,用一根带子系住袜两端,让宝印将脚套入整个布面,再用带子兜住脚。宝印觉得非常适脚。
急急返回小船上,鱼阵护船出了水晶宫。只见巨浪翻滚,两面水墙即将合拢,小船如坠入巨大的漩涡之中激荡在江中。
不知过了多久,江水平静下来,宝印缓缓睁开双眼,小船正停泊在金山脚下,江上的黑云渐渐散开,一线金色的阳光从浓云中射出,映在山顶宝塔上,秀水青山,美丽无限。宝印快步走进寺庙斋堂,僧人们的斋饭还没有动筷子呢。
这就是明·王元贞《漱石闲谈》记载的金山寺僧人所穿“赶斋袜”的故事。
宝印答应了龙王的要求。醒后召集僧人,宣布金山寺开始实施了“三禁”:
禁转轮藏,
禁取江水,
禁鸣钟鼓。
先将轮藏移到江南的鹤林寺,又在金山寺西边开凿了一口井,取名“龙井”。也不再鸣钟鼓了。宝印还派人在大彻堂右建起了三禁堂,以告后人,这大概就是后来金山寺为什么新年不再撞钟的原因吧。
金山寺的底下,
竟有这么一座巨大的龙宫,
所以,
金山的周围都被称“金山宝地”,
代代口耳相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