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驾崩时嘱咐乾隆要善待果亲王他活着皇位才稳
相关推荐
-
雍正临死之前下两道密诏,一个决定了皇位,一个让新帝稳坐江山
在康熙晚年的时候,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而作为在"九子夺嫡"事件中的获胜者,雍正皇帝算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雍正在位的这十 ...
-
张廷玉凭什么配享太庙? 向敬之
. 既非皇亲 又无大功 张廷玉凭什么配享太庙? 北京晚报 | 2021年09月07日 ▌向敬之 为助力中轴线申遗工作,位于太庙内的非文物类建筑物正陆续拆除,太庙西配殿将露出全貌.众所周知,太庙为清廷供 ...
-
乾隆是因“密诏立储”继位的第一人,却为何对这种制度不屑一顾?
清朝自雍正皇帝执政时开始,执行"密诏立储"的方法来决定皇位继承人. 此后,清朝的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均出自"密诏立储". 咸丰皇帝之后的清朝 ...
-
康熙皇帝去世后,还有20位皇子在世,他们的人生结局都是怎样的?
康熙皇帝,不仅是清朝乃至中国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同时他也是清朝时期诞育子女数量最多的帝王. 在康熙皇帝六十九年的人生岁月里,诞育了35位皇子,20位公主,子女总数共计55位.而更加难 ...
-
【转】雍正皇帝最聪明的儿子是谁?一招骗过雍正和乾隆
在清朝历史上,雍正皇帝是前承康熙盛世,后启乾隆盛世,对延续着大清帝国的辉煌贡献颇大.在雍正皇帝上位过程中,上演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残酷斗争,在雍正选择继承人时候,他非常慎重. 历史证明,雍正皇帝到乾隆皇 ...
-
雍正登基后是怎么样对待兄弟们的?有没有斩尽杀绝?
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听到后半句,江采萍.阿巴亥.李建成.杨勇等人均举双手双脚赞成,并表示深有感触. 后宫佳丽三千,粉黛宫娥如云,可能今天皇帝还在宠信某某某,明天就另觅新欢了,但见新人笑, ...
-
乾隆的兄弟:一个天天在家办丧事,一个成了守财奴
成功坐上皇位以后,雍正皇帝深深感受到无奈与压力. 曾经,他与另外8个兄弟虽谈不上兄友弟恭,倒也相安无事.但一场由废太子风波引发的储君之争,让他们分成数派,互相攻讦.为了紫禁城太和殿的那张龙椅,彼此反目 ...
-
康熙驾崩时,跟随其60年的心腹被连夜处死,雍正发现了什么
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立过两名太子,其中一个被他所杀,另一个被废,因此努尔哈赤认为,过早的设立储君不利于稳定国祚,反而会使太子养成骄横的习惯,不利于国家. 到了皇太极的时候,他生前并没有立太子,因为大清的创 ...
-
太子和皇帝的关系是怎样的?当皇帝驾崩时,太子心情怎样
别怪这个问题促狭. 其实,这个问题所透露的,正是古代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帝王家的皇帝老子和太子儿子,已经不是咱们普通老百姓家的那种父子关系了,亲情在他们他们那里已经几乎淡漠得看不见了.我不是胡说,而是 ...
-
张廷玉日记与清史稿对照:雍正忽然驾崩,是不是乾隆暗中下手?
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但是清朝的许多谜案,到今天都没有真相大白,比如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尔衮,比如顺治是否出家,比如是何原因令雍正忽然驾崩. 如果我们把张廷玉日记与清史稿对照来看,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
-
她12岁嫁给努尔哈赤,生下3个开国功臣,丈夫驾崩时却被逼殉葬
在古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中,皇帝驾崩后,一般都要求很多的活人殉葬,除了宫女,太监外,还包括未生育的妃子,但皇后是不用殉葬的.然而在清朝却有一位皇后在丈夫死后被逼迫殉葬.她就是孝烈武皇后阿巴亥,她还 ...
-
康熙驾崩时,若不传位给雍正,雍正会造反吗?为什么?
肯定会造反.以清君侧之名进行起兵造反,以便夺取大清帝国皇帝宝座,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不造反就是死路一条,无路可走. 造反的资本在哪里,有没有胜利的可能性?我们试着去分析几个关键性人物: 一.几个关 ...
-
朱元璋驾崩时,46位美女殉葬,哭声响彻大殿
明朝有殉葬制度,皇帝死后要殡妃.宫女陪葬.根据明末人<彤史拾遗记>记载: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可见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殉葬妃子达46人, ...
-
明宣宗朱瞻基大年初三早逝,驾崩时只有36岁,死亡真相是什么?
大明帝五代明宣宗朱瞻基成为仁宣盛世主要开创者之一,他文武全才,逍遥洒脱,自号长春真人!可谁能知道,在春天里的大年初三,竟英年早逝,驾崩之时只有36岁,还一种说法是38岁,后面告诉您答案. 西元1435 ...
-
51岁雍正爱上14岁少女,每天情意绵绵,宠爱6年驾崩时留下5个字!
一提到康熙的话,我想要大家都知道他是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活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但是呢他也没有逃过晚年的时候,政治官员的一些腐败,导致康熙在晚年的时候,国库钱财特别的缺乏.在当时的雍正,他也知道这些官 ...
-
既然始皇帝驾崩时只有胡亥,赵高,李斯,三人在场,司马迁又是如何得知遗诏被篡改?
我觉得不应该随便怀疑司马迁,太史公写史记是拿命在拼真实度,秦始皇时代离武帝时代不算远(也就半个世纪),直系后代都健在,儿子听老子说,原则性可信度很高. 最有代表性的是鸿门宴,司马迁把细节描写的犹如亲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