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习型管理者,组建学习型团队

做学习型管理者,组建学习型团队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寓言:
森林里一只野猪每天都不停地对着树干磨它的獠牙,一只狐狸看见了,不解地问:“现在没看到猎人,你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享乐呢?”
野猪回答说:“等到猎人出现时再来磨牙就来不及啦!”
“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将永远休息。”这是英特尔用来警诫其管理者和员工的话语。
危机意识是每一个领导者时刻应该具备的,如何才能化解危机,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
我们知道——
20世纪80年代,文盲的标志是不识字;
20世纪90年代,文盲的标志是不会用电脑;
21世纪,文盲的标志则是不会再学习;
我还要再加一句——
21世纪,具备永续竞争力的管理者的标志是:不仅要学习,会学习,还要终身学习,修炼成为终身学习型管理者。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写过一本名叫《让学历见鬼去吧》的书,盛田昭夫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他为索尼公司选择的接班人大贺则尾,此人学历确实不高,只是高中毕业。那盛田昭夫为什么还要对他委以重任呢?他的领导能力当然是一方面,同时这也是和大贺则尾善于学习、善于在工作中学习、善于终身学习密不可分的。
管理者自身的学习是一个方面,另外也不可忽视团队学习,要想方设法带出一个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团队,目前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其实德鲁克早在十几年前就提出了学习型团队的概念,他认为团队是组织学习的基本单位。
确实是这样,各级管理者能否在各自的团队内带领大家一同去学习,将事关整个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身的成败。
根据我的管理实践及培训经验,依我看要组建一个学习型团队,关键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 在团队中形成团队学习的机制
在学习型团队中,应树立起“责任学习”、“能力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团队学习新理念。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当今的形势要求团队学习要以精细化的学习模式替代往常大而全的学习模式。在学习的精细化程度上多下功夫,可以使团队学习更加易于推进,更加易于收到实效,也更有利于学以致用。
学习型团队仅仅靠口号、走形式、装门面,是不能创建起来的。成功的学习型团队背后必须有一系列的机制做保障。比如建立学习制度,提供物质保障,形成激励机制,将组织、团队的学习要求与员工的学习自觉融合互动、相得益彰。这些机制主要包括:
第一,动力机制。通过制定激励制度,将团队成员的学习成果与个人的工资福利待遇相结合,与员工的绩效考核评价相结合,切实调动起员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二,评估机制。学习是否有效?应该学到什么程度?员工学习的成效应该由谁说了算?这些都是团队学习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评估机制,在团队内部成立或外聘专家小组,再和团队领导组成评估小组,由评估小组来制定不同类型团队学习的评估标准,以此为依据,对不同类型的团队学习定期进行客观、统一、科学的考核、评价,注意总结教训,推广经验。
第三,投入机制。学习通常意味着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为此,团队管理者应根据自己的权限和能力制定激励政策,设立组织学习基金、奖励基金,支持创建学习型团队工作,为创建学习型团队提供物质支持。
2.营造团队学习氛围
大家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典故,孟母为了不让孟子沾染恶习,身处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先后三次搬家,最后定居在了“学宫之院”,在那里,孟子被学院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所吸引,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此发奋读书,一代大儒开始成就。
可见,即使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当他置身于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置身于一群喜欢学习的人中间,那么,逐渐地,经过耳濡目染他也就会变成爱学习的人了。
当今社会已大不同从前,当今更崇尚的是共同学习,团队学习。《学记》中写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其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同别人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共同学习、团队学习的效果比单独一个人去摸索,效果要好得多。
对于营造团队学习氛围,根据多年的观察及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营造和谐的内部氛围。
团队内部的团结、上下协调以及团队环境的民主、和谐是建构学习型团队的一个重要基础。
20世纪初,英国乡村的牛奶配送体系就已经相当完善,每天早晨,牛奶都会被准时送到顾客家门口。不过由于当时的牛奶瓶没有盖子,附近的山雀与知更鸟常常能够抢先一步,在顾客取回牛奶之前喝到牛奶。
后来,牛奶厂家对奶瓶进行了改进,加装了铝制的瓶盖,于是,山雀与知更鸟便再也无法喝到牛奶了。但到了50年代初期,经过了不断的尝试和学习,当地的所有山雀(约100万只)竟然都学会了如何刺穿牛奶瓶铝制瓶盖的技术,它们又能喝到免费的牛奶了。再看知更鸟,它们只有极少一部分学会了这种技术,但始终没能在自己的群体中得到大面积推广。
山雀经过的是一个团队、组织学习的过程,它们由个体到全体,最后群体所有成员都学会了新的生存本领。而知更鸟群体却没能做到这一点。
感到好奇的生物学家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山雀早在年幼时期,就已学会了和同伴和谐相处以及编队飞行。而知更鸟则喜欢特立独行,具有很强的排他性,知更鸟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是不允许其他雄鸟进入的,同类之间大多时候也是一种紧张的敌对关系。正因为如此,内部和谐相处的山雀,比起互相敌视对立的知更鸟,更善于团队学习互助,因此它们的生存能力也更强。
可见,在一个团队之内,如果内部竞争太激烈,成员之间互相敌视拆台,那么,这样的团队就很难成为一个学习型团队。所以说,要打造学习型团队,其先决条件是必须有团结、协调及和谐的内部气氛,惟其如此,团队内部的成员才能善于互相分享知识。
第二,倡导“能者为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其擅长的优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团队领导者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要让每个具有特殊才能和优势的人都可以在团队内部为师,发挥自己所长,这样团队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第三,管理者带头学习,以便上行下效。
打造一个学习型团队,团队带头人首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学习,来给员工做好示范。正人先正己,要让团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必须以身作则,因为示范和上行下效的力量是惊人的。管理者通过以身作则去学习,通过严格要求自己,构建起在员工中的影响力,那么上下才能够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学习效力。
第四,学习要能为员工带来切实的好处。
据观察,员工其实真正抵制的是那种大而空的学习,因为这种学习不能给他们带来明显的进步和成长。因此,针对员工的学习和培训,一定要结合各个个体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的职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成长瓶颈来进行,如此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才能让他们真正有所收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第五,构筑团队学习体系。
团队学习要分层次,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要列入团队学习系统,同时培训要分批次、分对象有计划地进行。管理者不但要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心智、能力的开发,更要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组织智能的开发。
松下是一家注重打造团队学习体系的伟大企业,据一位在该公司工作过的朋友透露,松下的培训种类齐全,培训课程丰富多彩,培训手段多种多样,让大家感觉到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比如员工从入社开始,就开始了职前培训,在岗培训有师带徒,导师制,岗位技能培训,轮岗培训等,还有出国学习,前往总部深造等各种学习的机会。松下企业一直在提倡一个理念:“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定是一个出色的教练。”这种成体系的团队、组织学习气氛,成就了松下的百年伟业。
参考资料:《跟德鲁克学领导力: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刘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