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在八宝山的美国女作家,爱慕朱德,死前将全部稿费捐给朱德
相关推荐
-
白求恩随行护士琼•尤恩的中国传奇故事
作者:梅兴无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 ...
-
相比史沫特莱一直支持的印度,为何最终,她还是选择了魂归中国?
作为一名始终心系中国革命的记者.作家,史沫特莱回到美国之后,在冷战时期,遭受了美国政府的监视.诬蔑和打压,人们将其视为"红色文人",因而对其大加排挤. 身处困境的史沫特莱,对这个她 ...
-
资讯有故事丨“这支队伍是中国和亚洲的希望”
来源:环球资讯+ 上世纪20至40年代,一些外国记者远渡重洋,辗转来到中国.他们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他们让世界了解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人. 环球资讯与您重温历史,听"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
-
他是“延安三美”之一,与左权做了3年夫妻,后来改嫁左权的秘书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1942年6月15日,朱老总在接见左权遗孀刘志兰时,所写一首纪念左权将军的悼诗,此时将军为国捐躯刚刚20天. ...
-
1950年,美国女作者为朱德留下了六十万遗产,后来是如何处理的
1950年4月28日,伦敦的一家医院里,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正躺在病床之上,倾听着医生的叮嘱. 医生告诉她,接下来她需要做胃部切除手术,但这个手术是有一定风险的,为此她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当医生离开之后 ...
-
洛川会议期间,电影女演员蓝苹秘密乘运粮卡车前往延安,身份特殊
原创2021-05-29 09:00:00·军史瞭望 一.日军全面侵华 这时,日本帝国主义在大举进攻华北的同时,也策划着进攻上海,企图南北配合,威逼南京,迫使国民党屈服. 8月9日,日军官兵2人驾驶军 ...
-
朱德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 ...
-
这是一组革命先辈们在延安的老照片第八张是...
这是一组革命先辈们在延安的老照片 第八张是,1946年12月1日,为德高望重的朱德总司令过六十大寿,毛泽东亲笔题词:"朱德同志六十大寿人民的光荣". 其他的几张,哪些人物您能说上来 ...
-
1950年,史沫特莱临终前给朱德留下巨额遗产,她去世后葬入八宝山
原创2021-07-05 15:42·帝哥说史 1979年,一部生动描述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的著作<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在中国大陆出版了.但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是中国人,而是中国革命的 ...
-
彭德怀:世人眼中的“战神”,作家却揭露元帅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
前言 毛主席与彭德怀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主席对战神彭德怀的最高评价.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这样表达对彭德怀元帅的敬佩之情:"一直到今天,开国元勋中,我 ...
-
1950年,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为何要将六十万遗产转交朱德?
1950年4月28日,在伦敦的一家医院里,一个年仅50多岁的女人躺在病床上,写下了自己的遗嘱,她在遗嘱中专门交代,要把自己写作所得的所有稿费都交给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军官. 这个军官就是新中国人民解 ...
-
史沫特莱:留给朱德巨额遗产,临终遗言,灵魂安葬在北京八宝山
她是20世纪待在中国时间最长的外国记者,给世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她是中国革命最坚定的支持者,在延安找到自己追寻半生的理想,大地母亲的女儿 中国人民的朋友,她死后 还把自己的骨灰埋在了中国 . ...
-
朱琦离世10天,88岁的朱德才知晓,哽咽道:你们不告诉我,这不对
1974年6月20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像往常一样坐在家中,看着报纸关注着国家最近发生的一切事情.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后,朱老总的妻子康克清,儿媳赵力平和几个孩子一起走了进来.朱 ...
-
质朴外表无法隐藏的不平凡 国内记者笔下的朱德总司令
太原广播电视报 太原广播电视报官方账号 1热评 朱德 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的总司令朱德,外界有着太多的传说.他被称为"红军之父",也是国民党当局报道中常见的&qu ...
-
美国人史沫特莱为何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中国规格最高的革命公墓,能够安葬在这里,对逝者来说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也是对其一生的肯定.在这个公墓里,安葬着一位被称为"中国人民之友"的美国作家,她就是艾格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