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身中正

立身中正、支撑八面是太极拳学对身体要求的标准,含要求和功法双重含义。立身中正因是入法练习方法而容易做到,而支撑八面是功夫境地不易成就。

就立身中正来说,立身能够不偏不倚,自然中正。立身中正有益于放松,所以求的是身体垂直一线。不论是外力抑或己身原有的力,都易于做到丝毫不差。能够一丝不差,定已在其中,因知松到虚无处,就是定力,才能有支撑八面之效,可知支撑八面不是用力或是用意,实在是真松后的表现,是自然得到的感觉。

中正的关键在于神意在头顶上虚虚领起,使脚下虚触地面,身肢自然垂直,能圆转无碍可随人进退而进退。立身中正是支撑八面的根本,支撑八面是立身中正的显现,即为中正。所以只须在立身中正上下手,正确行功日久,即可获中定之功。

练习太极拳,立身中正的要求是时刻存在的。但指导你的老师不会时刻在身边。怎样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我验证和掌握、在行功走架中每一举动都得刻刻需要留心做到的立身中正呢?有一个极为简单、极易于掌握、而且极有成效的方法:每一动结束后,都把双手及手臂垂落下去,而除此之外,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不能有分毫移动,这时习拳者可以很容易的察觉并检验出自己立身是否中正、即是否有前俯后仰左歪右斜的现象。如果觉得呼吸不畅,则属有前俯状态,可注意虚领顶意、以便舒直身形:如觉呼吸畅顺,腰胯以上象日常消闲无事一样轻松随便时、即说明立身日中正;再把双手如前摆放好——自然仍不能牵动身形,再做下一动而下一动仍如此垂手检验,以为成规。

如果双手垂落后觉有挺胸凹腰感,属有后仰现象、则气息必泄于胸。此时只须长呼一口气,自然会使气息下降,身形返正。总之,每一举动不管是过度还是定势,都要使自己肩以下、胯以上的身体感觉和平常自然站立时没有异样即为正确。此法简单实用,双手垂落后,身体微有不适都能察觉到。以之验证自身,真正简单易行,收效在顷刻间。

立身中正是原则性很强的要求,而支撑八面是在这个要求上久练产生的功夫。简单的说支撑八面就是不怕外力从自己周身任何地方侵犯,理论上是在做到立身中正的基础上、周身内外已能阴阳互抱而成浑元一体(周身一家)。外力触及我任何部位,则彼处空松柔顺,自然会产生阴阳变化而形成动分虚实,随他来力而圆转,此谓之“人刚我柔”,我不必阻挡,他却自然无法进入我圈内,即无法对我造成威胁 此亦拳诀中“出圈容易进圈难”之意。换言之:能否支撑八面即是验证是否做到了立身中正的准则。

上述自我检验之法只是初学者的帮手,只不过让学者初识:任何妙法、皆离不开自然而已。要进一步做到能支撑八面,则需依太极内功练法,逐一修练自身各部如头、肩、肘、手、胯、腰、膝、足等等。关于各部位的练功法理和要求。书中讲解已极为细致,令人无从添加任何东西。笔者只能把自己在依法行动时的体会认识诉诸笔墨,以期对学者有所参考或能帮助读懂大道正理而已!

在实践中:头、足、腰三处更是关键中的要点。

头部是高级中枢神经指挥系统(大脑)所在。人的一切行动,都有大脑指挥主宰;凡进、退、顾、盼、定均须听从命令。诸如耳目观听、往来呼吸亦由大脑做主。在行功走架时,头部务要保持正直。顶上似有一丝相系而虚悬空中,自然神清气爽自有轻灵圆活之趣——拳经中所谓“顶头悬”即此意。关于头顶,拳经中要求要“虚灵顶劲”,这已为众所周知。虚灵顶到的含义是虚虚的往上引领头顶上的意思,使身体拔长,双脚反虚着地面——当然这都是意思,脚下离虚而双轻,身体自然转动圆活.头部才能真正起到纲领的作用。

目宜平视、神宜内敛、口齿微闭则颈部松驰,即所说:头正颈直。头正颈自直、颈直自然顺,不容易产生偏倚的感觉,所以要“顶劲非用力上顶。要空虚、要头容正直。”再进一步“虚灵神顶”,使初学者更容易掌握头部的相关要求。顶上要虚虚灵灵、轻轻松松,顶的虚灵状态是将精神放在顶上。

太极拳法理中的腰部可扩大到肩以下膝以上,要求此躯干部位空虚如灯笼,这种要求是符合古典拳经中“无形无象。全体透空”的境界描绘的。但其它部位还好说,但要“空腰”,很多拳家还接受不了。因为拳经拳论中有关腰的重要性指示最多,大致诸如:“其根在脚、转于膝、主宰于腰”、“腰如车轴”、“腰为轴”、“活似车轮”等等,因为“命意源头在腰隙”所以要“刻刻留心在腰间”(方能使)“腹内松净气腾然”,尤其是一首歌诀更深度的点明腰之重要性: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工夫。

如此重要的腰在自然太极拳中竟以“不要不想”冠之,难怪人所难解!顺便说一下胯。生理解剖让我们清楚了人体躯干是由骨盆承托,骨盆端正则身体自然端正。骨盆的端正则取决于两胯是否放平,而往往腿部的运动又影响到两胯的平衡。以此类推,则腿部产生不平衡运动的原因,必然是脚下不稳所致,是故杨禹廷先师说“脚要平松落地,不赛踩地”,为什么不要踩地呢?踩地出力。必产生反作用力顺腿上行,足以影响身体的平衡支撑。

综上所述,可以明白立身中正的根基还在于脚,所以总结玄要,指出太极拳内修必自脚下始。双脚虚实分明,虚脚虚净、实脚实足。即为“立柱式单腿重心”即做到了立身中正。也彻底解决于双重的问题。说到双重,拳论中说”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究其因乃)双重之病未悟尔……”世人皆以为双重指的是双手一起用力,其实这固然也属双重的范围,但最重要的却是指的脚下虚实不清。太极求的是一圆运动,而圆只可有一个圆心,如果同时有两个圆心,还怎样运动?关于这一点,杨澄甫先师有一段精辟论述:太极拳术以分清虚实为第一要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上边说的,虽然都是躯体形式的摆放,也有心意神识在内里主导,但并非最高境界。以笔者观察先贤及个人体会中正功夫,随在自然皆是,毫无动转迹象,亦无造作之正直,足见上乘功夫实是存乎一心,心平气和则身中正不偏。练习太极拳,首先别忘了:自己是来享受的,享受合理的运动带给身心的舒适。如果在练的过程中得不到享受的美感,必然是错的。

错误会有很多,最大的莫过于立身之不够中正。因此可以说:练习太极拳就是要获得立身的中正。不偏不倚,不偏向任何一方, 不倚靠任何一处。能够立身中正是不偏不倚思想的体现;做到了不偏不倚,自然就是立身中正!思想上说,立身中正是纲领,是因;有了立身中正的思想要求,才会有不偏不倚的功法指南,此为果。从行功法理上说,不偏不倚是行功方法,为因:做到了不偏不倚,结果显现为立身中正。两者互为因果,因思而异。

立身中正了,气血自然贯通上下。此理可比诵经的人,虽然终日偃坐,却也可得身心舒畅之功。这是因为:凡经中文字但能发音正确,皆会产生不同波动,从而产生疏通气血的功效。

关于如何做到立身中正,拳经有极为明确的指示:“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迟重当作坚涩讲,即不轻便不灵活。精神领起就是顶头悬了,也可以理解为:精神领起的作法导致于顶头悬的功用。歌诀说明“立身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立身中正是因为神贯于顶,满身轻利是因为顶头悬。

由此可知:立身中正的关键在于领起精神。

神贯顶者:精神留意于头顶之上。顶头悬者:神意虚悬于空。

上边领得起,下边自然随;上边摆得正,下边即竖得直。这是理论上的明了。

(0)

相关推荐

  • 宁可几天不打拳|不可一日不练功

    一.无极动,太极生,练拳须从无极始.打拳开始的时候不要匆忙,须静站无极桩:待到丹田气息鼓荡了,也就是说丹田气息发动了,再行拳走架. 二.宁可几天不打拳,不可一日不练功.打拳时不要以为自己是在打拳,只当 ...

  • 什么是立身中正,这个视频说透了

    什么是立身中正,这个视频说透了 练习太极拳分为4个步骤 步骤1:把配件打磨合格. 人体有9组关节,其中内关节5组,分别是:颈肩背腰胯:外关节4组,分别是:膝足肘手.人体有3个体腔,分别是:胸廓.腹腔和 ...

  • 太极拳的立身中正与斜中寓正

    太极拳原来是中定,后来慢慢不知是谁引入了中正.立身中正是儒家道德要求,引进太极拳成了身法要求,意思是不偏不倚,正直.我觉得还是中定更恰当,因为它包含着斜的那些身法,对身法的要求也更准确--定就是稳定, ...

  • 为什么太极拳的“立身中正”等要领可以防病、健身?

    太极拳是中国古老的拳种之一,也是目前人们最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太极拳是依据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术,综合武术技术创编而成的.因此,练习太极拳可以平和阴阳,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全面提高人体的 ...

  • 立身中正应该怎么练?先看懂再去练

    "立身中正"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术语,无论所谓的"内家拳"还是"外家拳"都有"立身中正"之讲究和要求,太极拳更是把" ...

  • 掌握这个小技巧 ,发劲时也能保持“立身中正

    于太极劲"对拉"的点滴体悟 关于太极拳形体的要求,许多太极宗师.大家均有许多论述. 王宗岳宗师的<太极拳论>中,对形体的要求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 ...

  • 内家拳身法第一要素:立身中正!

    歪斜:上不领顶劲,中不守重心,下不把闾舵,头容不正,线路(脊椎)不涩,外不能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身体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前后左右失衡之谓也. 凡内家拳术历来忌歪斜,讲究" ...

  • 太极拳~怎样做到立身中正

    我们怎么才能做到立身中正?躯干部位是由腰在连接的. 太极拳指腰的运动是讲腰以下运动,腰胯是讲后腰,而不是在前腹,这个一定要注意.'以腰为轴',是说后边两个腰眼儿.胯这个三角体的运动. 向下是两个髋关节 ...

  • 内家拳立身中正?为啥前辈都前倾?你的理解是老前辈的意思吗?

    内家拳立身中正?为啥前辈都前倾?你的理解是老前辈的意思吗?

  • 练习太极拳时,如何把握立身中正?一线拳师给你靠谱答案

    张书勇老师:身法的中正怎么样来掌握?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自我检验? 张书勇: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正雷大师入室弟子,中国武术七段,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河南省武术协会会员,河南省一级拳师. 这个问题首 ...

  • 立身中正做到了,站着打太极拳也是很累的

    2017年下半年,我在北京办了两期太极拳猫步培训班. 有一期,来了一位高人.这位高人是一位小伙子.说他是高人,不是他长得高,而是学历高.说学历高也不确切,因为,现在这个世道,硕士也不能算高学历了. 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