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先养肝?这是什么道理?”我也曾经和...
“治胃先养肝?这是什么道理?”我也曾经和你有同样的疑问。但老中医治胃病的方法让我受用一生,我深刻领会到“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并不是随便说说。
还记得我做学徒的时候,什么也不懂,像个傻小子,在老师坐诊的时候闹出过不少笑话。
记得有一次,有位老大娘找到我老师,这位老大娘什么毛病呢?就是不断嗳气,声音还非常大,嗳气长达三年之久。嗳气大家都知道,就是打嗝。打嗝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它烦人啊,想必大家都有体会。
这个大娘在医院做过检查,医生说她是糜烂性胃炎,所以还伴有腹痛。据她说,平时长期地心情烦躁、郁郁寡欢,还非常爱发脾气。有时候心情不好,这嗝打出来反倒舒服点。平时大便也不好,有点干结。
老师见她脉弦细,舌苔薄白,告诉她说:“你这是肝郁气滞啊,得先养肝,才能治胃。”还没等大娘开口,我先说话了:“师父,这胃病也跟肝有关系?这道理我怎么不明白?”
老师又气又笑,说:“你呀!我真是白教你这么久了!”随后跟我和大娘讲明了这里面的所以然。
原来,大娘平时情绪抑郁、易怒、烦躁,再加上脉弦,舌淡红,这显然是肝郁气滞啊。肝郁日久,化火,所以便干。肝气横逆,克犯脾土,脾胃失和,其气上逆,于是形成慢性的糜烂性胃炎,嗳气。嗳气声音响亮,那是身体在拼命地舒展气机啊。
这个时候,只有把肝养好,胃病才会痊愈,若是只治胃,不管肝郁的事儿,那必定复发。
我记得当时,老师的药方是这样开的:白芍、甘草、醋柴胡、当归、玄参、香附、川芎、熟大黄、厚朴、枳实、丹参、郁金、浮小麦、牡蛎、大枣。
这里面,白芍、柴胡、当归来疏肝柔肝。厚朴、枳实、郁金、香附来行气消胀,配玄胡止痛。丹参凉血清热,大黄邪热导滞,川芎行血散郁。浮小麦和牡蛎来安心神,敛摄阳热之气。虽然药方里没有直接养胃的药材出现,但是通过疏肝解郁、清热导滞、化瘀行血的办法,依然可以令肝气不犯脾土,整个人的状态就会好起来。
果不其然,大娘吃了一阵子药之后,症状全都消失了,也不再有嗳气,腹痛消失,心情愉快。大娘走的时候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对我说:“小伙子,你可要跟你师父好好学哟,这是个好大夫!”我笑着回大娘:“您放心吧,以后要用来吃饭的手艺,我一定好好学!”
我跟着老师不少年,听过不少夸赞他的话,说实话,每次我都很羡慕老师有那样好的德行,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我的榜样,我也立志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老师对我的教诲我也都深深记在心里,他对每种病独到的看法,我都深谙于心。就拿这个胃病来说,老师告诉过我这么一句话:遇上胃病总也治不好的,疏肝解郁的办法一旦用上,肯定好。行医这么多年,临床经验告诉我,确实如此。
所以我治好的每位患者都不单是我的功劳,还有老师的经验在里面。他教给我的基本理论,加上我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才能医治好这么多病人,我的医馆才能有今天。
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风景的人,但能看得到风景,自己的眼神儿也不能差。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么个理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