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两个桥位合理选择性问题

1、某高速公路某段线路位于既有省道上部约80m的高陡自然山坡,为隧道直接相接桥梁的形式与坡体斜交通过。线路上部高约700m的范围内灰岩出露良好,线路下部为厚层、胶结较好的崩坡积和坡洪积堆积体。

现场调查时发现如下几个问题,可能影响隧道出口和桥梁安全。

1)桥梁位于堆积体中,且隧道口下部位于自然冲沟部位,其堆积体厚度可能更大,这在钻探至50m仍未查到基岩得以验证,造成桥台施工难度和安全隐患大。

2)隧道洞口偏压严重,不利于隧道的安全。

3)桥梁、隧道施工便道开挖困难,工程施工扰动影响堆积体稳定性。

4)高大山体崩塌、落石难以防护。

基于此,现场专家提出线路外移,并降低线路标高,从而加大线路与山坡的角度,减少偏压和减小施工难度。继而将桥梁外移至既有省道外侧,使既有省道兼顾落石槽的作用,有效提高危岩落石的防护效果。笔者不谋而合,附和之。

2、某高速公路某段线路拟在既有省道外侧的库岸边坡上修建特大桥通过,笔者认安全隐患偏大,建议线路内移后采用隧道通过。理由如下:

1)既有省道以上约80m部位的平台和错台为断层A通过所致。

2)省道下部约30m部位的灰岩溃曲,而倾角较缓的灰岩发生溃曲非重力作用,而为断层B的构造作用所致。

3)近垂直于省道方向发生断层C,造成该段山体冲沟发育,危岩高发,顺层坡体滑塌经常发生。

4)以上三个断层,造成该段坡体相当破碎,省道路堑边坡病害高发,下部岸坡灰岩溃曲和顺层滑移严重。

基于此,建议不宜在省道外侧设置高速公路特大桥,而宜将线路内移至断层A的影响范围外,以隧道的形式通过为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