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春秋:父亲的“两大件”(作者 谭丰华)

(0)

相关推荐

  • 唐亚军:“三大件”里话生活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唐志平  "三大件"里话生活 唐亚军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40周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争相谈论的话题.周末,我带着妻儿回牛马司镇看望年迈的父 ...

  • 记忆里的“表”

    少时家贫,家里无表,母亲蒸馒头,总让我看墙上的光影,看由天窗而入的窗栅式阳投影投在土墙上的位置,让我依光影的边缘在土墙上画线作标记,待光影移动约一个巴掌的距离,馒头大抵就熟了,当然那种原始的计时方式也 ...

  • 丫头她娘这两天也太拼了,写了个大件。钤完...

    丫头她娘这两天也太拼了,写了个大件.钤完印,我略作浏览,发现几处字法错误,着令她重写一遍[偷笑][偷笑][偷笑]这会儿还霸占着我的画案呢!! 在圈子里晒一下,以资鼓励[憨笑][强][强][强]#书法爱 ...

  • 还在用收音机收听新闻吗?快来试试这个app吧!适合老年人听新闻

    还在用收音机收听新闻吗?快来试试这个app吧!适合老年人听新闻

  • 一样的母爱 千般姿态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狠心"的母亲 黄廷付 从我蹒跚学步起,就觉得母亲是一个狠心的人.当我举着胳膊奔向母亲怀抱的时候,她突然往后就躲开了,以至于让我狠狠地摔了一跤又一跤.她不心 ...

  • 又“训”了父亲一顿,那个曾经强大有主见的严父哪儿去了?

    文|张金刚 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走得急,忘戴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 ...

  • 魏景涛|童年的奶奶家和姥姥家

        1962年4月27日,我出生在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里.我是这一代奶奶家和姥姥家中出生的第一个男孩.当时奶奶快80岁了,她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多么高兴.自记事起,奶奶脸上总是慈祥的笑容,她总是把我揽 ...

  • 家事春秋:父母心(作者 晓阳)

    门外等候的中年男子见了我,忙陪笑脸问:"是李老师家吗?" 看他手上提着的月饼盒,我知道是家长乘中秋拜托老师来了. 我礼貌地把他让进门.见只有我一人,他将东西放在桌上,自我介绍说:& ...

  • 家事春秋:八姑(作者 秦明)

    八     姑 秦 明 八姑命苦,九岁那年,随着一声巨响,挖煤的父亲就永远走了.山旮旯里,家中死了男人,就好象屋子倒了顶梁柱,从此,八姑家的日子过得格外艰苦. 八姑有个弟弟,比她小两岁,姐弟俩从小就聪 ...

  • 家事春秋:忙年(作者 卢秀莲)

    从我记事起,每年到春节前 ,农村人家家户户都在忙年.不像城市人城里人,他们都是吃国家供应的米面,都是吃现成的米面油.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机器加工粮食,全得靠人们用手工来制作,真的很辛苦! 我们家当时有十多 ...

  • 家事春秋:二舅的“洋马儿”(作者 林旭)

    上世纪六十年代,二舅还是个小乡警,在那个乡下派出所里学历却最高--高中生.最能体现他学历价值的地方,就是读鲁迅.拉手风琴.弄无线电等,挺时尚的.最让人羡慕的是他有辆私家"洋马儿", ...

  • 百姓传奇:大老总(作者 谭丰华)

    乡下人的日子一年四季过得平淡无奇,除了生老病死,要说有什么惊动人的事,那就是婚丧嫁娶. 红白事中,少不了一个体面的人物,就是当地人称之为,管事的"大老总". 我一生中没有机会体验一 ...

  • 人间章回:过年(作者 谭丰华)

    我小时候喜欢过年,但并不喜欢守岁,熬夜守岁,在长辈心中或不可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到了深夜,往往困得低枝倒挂时,倒头便睡,待爆竹声如釜中豆炸时,一觉醒来,公鸡的啼叫声已此起彼伏. 大年 ...

  • 百姓传奇:木匠周三(作者 谭丰华)

    木匠周三 谭丰华 据父亲说,我家老屋的大门是周三敲打出来的.算起来有几十年了,经风雨剥蚀,门已失去了原本的颜色,斑驳的门板裂开了缝,显得有些陈旧,两排圆圆的铆钉透露出岁月的沧桑. 周三并不是村子里唯一 ...

  • 家事春秋:父亲的教诲(作者 高玉飞)

    父亲的教诲 高玉飞 一位父亲牵着儿子的手在公园里散步.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今天我要向你传授几条很有用的教诲."小男孩兴奋地喊:"爸爸,你快说吧!我 ...

  • 家事春秋:父亲的瓜园(作者 马淑宝)

    上小学的时候,常盼着放暑假,放假了会到父亲的瓜园里看(kān,守护)瓜,好玩还有瓜吃. 父亲的瓜园,在老家的西堰上,那块地比庄子周围的地都高,庄上人叫它西堰.至于为什么叫西堰,没人能说得清.反正老家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