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评价陈寅恪“史学大家、学贯中西”,是否过誉?
相关推荐
-
品严耕望《治史三书》|与史家进行时空对话
[作者简介]严耕望(1916-1996),名德厚,字耕望,号归田,安徽桐城人,著名历史学家,以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和历史地理研究蜚声史坛.严耕望师从国学大师钱穆,是钱穆先生最欣赏的弟子,以治学方法严谨为名 ...
-
潭柘:考证学与当下学风
一 以往读此书,乐于看学生辈勾勒出的史学大师陈垣先生的画像.学生笔墨风姿各有不同,有儒雅的,有深透的,有直言的,也有端着架子放不下的,执笔者不同,便要你综合地来看这幅画像.不过客观讲,学生写老师或老师 ...
-
《新唐书》怎样评价唐代史学
来源:<河北学刊>2021年第1期2021-06-11 10:37作者: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历史学院暨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新唐书>著者对唐 ...
-
瞿林东:《新唐书》怎样评价唐代史学
作者:瞿林东 来源:<河北学刊>2021年第1期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刘昫等撰成<旧唐书>200卷:105年后,即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欧阳修.宋祁等撰成< ...
-
《读书》首发 | 江湄:人心与世局:陈寅恪的“新”史学
编者按 陈寅恪的中古史研究,尤为重视"政治集团"的消长.代兴,背后体现出对政治集团中的人--士大夫的深切理解.本文明确地将陈寅恪的这一视角提升为一种史学方法,并引述他对曹操.王导. ...
-
史学大师陈寅恪总结说:我们这块土地、这些...
史学大师陈寅恪总结说:我们这块土地.这些人,终其一生,大多所行,不过是苟且二字.所谓风光,不过苟且有术:行路坎坷,不过苟且无门.基本不过如此而已. 对这话最好的注解,我见到的是王朔的一句:所谓成功,不 ...
-
国学大师陈寅恪,学问究竟有多高?傅斯年评价“三百年来第一人”
国学大师陈寅恪,学问究竟有多高?傅斯年评价“三百年来第一人”
-
人心与世局:陈寅恪的“新”史学
陈寅恪的中古史著述呈现出,从东汉末到唐末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政治集团形成.竞争.消长.代兴的历史,并以之深刻地解释了中古时代王朝的兴亡盛衰,给出了中古历史的大脉络和总轮廓.一位在当今中古史领域颇具代表 ...
-
看看这些对大师陈寅恪的评价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 ...
-
严耕望:史学二陈——评陈寅恪与陈垣二先生
信息来源:政治哲学与思想史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严耕望:<治史三书>(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08-109页,转自公号"一苇读经典",在此鸣谢! 问:已谢 ...
-
求索与探疑:中国音乐史学发展的动力(二)——陈聆群、陈应时二位先生于学科建设的功绩和感怀
作者:洛 秦 内容提要 陈聆群.陈应时教授是我的老师和同事,提携和指引我走上学术道路.与二位先生学术共事的30多年经历,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他们对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陈聆群先生是一位中国近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