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5 塞维利亚:没来过这里,不算见多识广
-阿拉伯谚语
不到塞维利亚,不算见多识广-

驱车140公里,差不多成都到内江的距离
塞维利亚,这个南部的首府城市就到了
没有刻意的安排,在艺术文化的集中城市,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去观察它




阿拉伯古谚语把这里的地位推得很高
大概因为这里有世界三大教堂之一的塞维利亚教堂,以及同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塞维利亚王宫
但我和孙老师高密度的半工作半旅行模式
已经累得扫街乏力
走一段就要不停地伸展和拉伸,护住老腰









这座城市有现代的铺设,也有古迹的历史
和马德里这样的城市比起来,它更有无限的风情
满大街的佛朗明哥及艺术表演的招贴画,文化和艺术在这座城市散发着光芒







#塞维利亚都市阳伞#
【建筑师】
于尔根·迈耶-赫尔曼(德国)
【时间】
2011年
【特征】
木建筑的框架,形成了一个广场遮罩
原址是罗马古迹,展于地下一层
门票3欧

本来只想绕着塞维利亚大教堂外围走走逛逛
看见外立面的壮观,还是忍不住买票进去了
这个中世纪号称建的最大的一座教堂,世界闻名的声望是最大的哥特式教堂,而关于哥特式乃至圣经,在亚洲人心里更是浅薄地不知道怎么去理解和描述
只有走到了它的面前
你才会明白关于哥特式的内涵





尖拱、比例、光和色彩
是这种建筑形式的艺术美感
在西方,依旧是想要让灵魂摆脱世俗的羁绊,能更好的升天,他们在建筑里,营造关于光、色和形状的沉思理解,用意境的方式,去脱离人生的苦海
其实作为人,都是一样的诉求
是那个关于“人间不值得,所以要随时保持快乐”的定调
用尽力气,得到某种意义上的解脱








而在哥特式建筑里的画作
也是自成一派的风格特征
阴暗,晦涩,充满着鲜血、死亡、绝望和诡异的气氛
人物大多是扭曲的姿态,以及拥有着各种残缺的羽毛或者翅膀
西方宗教的神秘
大概就是某种意识形态的叠加




这种建筑的存在,就像一本活着的教科书
大部分人都不需要去了解它的深层次含义,但你又知道它在你生命中一定会发生着什么化学反应
除了等待那个时间来临
我们并不需要特别着急的去做一些什么




塞维利亚的城市行道树是橘子树
现在正是挂果的时候,满树的果子,但是却没有人采摘
我们问了一个中国餐馆的老板,她告诉我们这些果子都没什么水分,吃起来酸涩,没什么食用价值,都是用来看的
好吧
四川满街桂花飘香
塞维利亚满街橘子盛况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特征








十年后欧洲的扫街,其实并没有让我感觉到发达
我们只是感受了西方低迷的经济衰退期
无论是新零售的业态,还是产业类别,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惊喜
ZARA、BERSHKA、PULL&BEAR这些原产品牌
也早在中国市场司空见惯
商业模式都写在了他们发展的历程中,但并没有因为时间而得到更多的升华
而在国内,得益于互联网和线上支付的商业改良
新零售的诸多希望显得更加未来可期
这是别人的衰退,我们的进步
也或许,我们也在经历某一个周期式的循环







所有的阅历,都会写进自己的历史
就像现在鸡汤总爱灌的那句话
你曾经的成长过往,组成了现在无可复制的你
也许,这就是塞维利亚的见多识广

未完,待续……

拍照的 / 胸大发茂

写字的 / 人小颜高